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乃至人工智能在传媒行业的应用,媒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智能媒体不断改写并重塑传媒业态,传统媒体的经营和管理方式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在智能媒体环境下,传媒业的市场结构、生产方式、产品渠道、定价方式、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都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研究智能媒体环境下传媒产业经济运行的新特点,并总结规律将其与传统媒体进行对比,对于当下传媒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智能媒体环境下,指导传统媒体的传媒经济学理论在很多方面无法适用于智能媒体的生产与分配,比如数字劳动、用户生成内容、免费新闻产品的大量供给等,这些都需要新的经济学理论来诠释,因此,本书将特别关注传媒经济学变化的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智媒时代传媒产品供给的变化。
传统媒体时代传媒产品是由媒体供给的,广播、电视、报纸、图书、期刊是媒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全部是国有的,在日常管理上有较为成熟和严格的体制与机制。智能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供给主体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政府机构、企业、个人借助互联网平台纷纷加入新闻信息生产的大军,互联网平台和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利用智能技术向用户发送各式各样的新闻信息。有很多企业和个人的社交媒体账户粉丝都达到了千万级,这种传播量级和影响力已经超过了很多传统媒体,供给主体的变化对传媒业原有的新闻专业品质和新闻价值理念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带有较强传播动机的供给主体,有的目的在于吸引流量巩固或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有的为了影响他人和社会,这些不计成本只求传播的做法,已经不符合传统经济学的供给法则,需要从全新的视角对其做出解释。
第二,智媒时代传媒产品需求的变化。
由于传统媒体时代传媒产品的供给由媒体决定,基本上都是由专业的队伍标准化批量生产出来的,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很难兼顾,对于媒体而言,受众是一个群体,传媒产品的需求是一个群体的需求。智能媒体时代,受众变成了用户,通过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为每个用户勾勒画像,而且用户也不再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内容甚至要求供给方定制传媒产品。同时,媒介融合使得新闻信息不再由单一媒体介质提供,超链接模式可以让用户随时切换到其他内容中,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精准需求成为传媒企业制胜关键,传媒产品在需求的影响下被贴上各种新型量化标签,比如点击量、评论、转发、点赞、推荐、热点排行榜等,传媒企业开始把用户当作个体来看待,这些都将对传媒业的业态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智媒时代价格机制的变化。
智媒时代,很多传媒产品脱离了载体的限制出现免费供应的情况,比如手机app中提供的新闻资讯和免费电影,这些软件和平台通过用户数量和注意力来获取其他增值服务。同时,也有一些传媒产品和一般商品一样,是有价格的,它并不依赖于广告或其他互联网服务,比如电子书、知识付费的内容等。因此我们说,传媒业生产的内容既有传媒产品又有传媒商品,免费的是传媒产品,付费的是传媒商品,这是由传媒业的二元属性决定的。但是,智媒环境加剧了两者的分化,也因此产生了中间地带,使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只在分析传媒商品时奏效,对于传媒产品无法给予合理而准确的回答。更重要的是,一部分传媒商品由于平台的流量变现功能,价格发生变化,只要用户能够给予关注和投入相应的时间,也能够在价格上打折、免费,甚至给用户报酬。对于新闻产品来说,传统媒体单位由于事业属性而提供免费的新闻信息是可以理解的,但到了智媒时代,一些互联网平台不仅提供免费的新闻信息,甚至对于阅读新闻信息的用户给予报酬,这便很难以价格理论来解释,需要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这一问题,用价格机制以外的因素来做出解释。
第四,智媒时代传媒产品流通的变化。
传统媒体的传媒产品流通渠道基本是泾渭分明的,报纸有自己的发行渠道,广播电视有自己的传输网络,期刊通过邮局发行订阅,图书有新华书店。这种流通模式在智能媒体时代被完全颠覆,数字化导致内容的流通完全脱离了物理运输的束缚,信息基本上全部由互联网传输完成,互联网与传媒业的融合不仅大大提升了内容流通的速度,而且使信息传输的渠道掌握在互联网企业手中,大量信息如何有效地传递给目标用户成为新的问题,以算法为代表的信息分发技术逐渐把控了传媒产品流通的渠道,这种新的产(商)品流通模式是前所未有的,对新闻信息的生产和市场需求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www.xing528.com)
第五,智媒时代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变化。
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竞争和发展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依据区域划分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全国范围来看,国家级媒体基本上以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为主,省级和地市级媒体则是以垄断竞争为主;从省级区域上来看,省级媒体有呈现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市级媒体和县级媒体是垄断竞争市场。智能媒体时代,由于产业融合与跨界的原因,原有的市场结构被打破,信息传播和生产的壁垒降低,特别是自媒体林立,呈现出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但是,从媒体生产的内容和影响的范围来看,又有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特点。如果从媒体平台的角度来看,信息传播仍然把控在大的互联网企业手中,这又呈现出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因此,智能媒体使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变得更加难以捉摸,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条件来分析,更重要的是,这种市场结构并不稳定,仍然在不断发展变化。
第六,智媒时代传媒产业人才市场的变化。
媒介融合使得智能媒体时代的传媒产业与传统媒体时代的传媒产业差别日益明显,也因为这个原因,传媒产业的人才市场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传统媒体时代的传媒产业人才以文科教育为主,文学、新闻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专业背景的媒体从业者占据主流。智能媒体时代传媒产业越来越朝着信息技术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人才成为当前传媒产业的紧缺人才,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科技企业和传媒企业的深度结合,传媒业对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程序员等人才的需求空前旺盛。传统媒体时代的明星、名主持收入较高,在智能媒体时代又出现了网红、大V、名主播等新的高收入群体,同样是依靠大规模的粉丝受众,两者的报酬模式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变化反映了智能媒体时代传媒产业人才市场的独特性。
第七,智媒时代广告的变化。
智能媒体时代广告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媒体三方市场主体的格局被打破,程序化广告购买和信息流广告的形式,不仅改变了广告的运作流程,也使广告技术提供商和广告数据运营商成为广告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市场主体成为连接智能广告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智能化技术推动广告业的创新,产生许多新的广告经营业态和传播模式,互联网平台代替传统媒体成为重要的发布平台,场景和直播的崛起,进一步弱化了广告在营销活动中的核心作用,数据和技术成为广告业的核心资产,传统媒体时代的广告资源渐渐失去吸引力,对智媒时代的广告监管形成新的挑战。智媒时代广告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亟须从新的视角对其进行经济分析。
第八,智媒时代传媒产品的全球化。
智媒时代的传媒产品以网络为传播渠道,以网民为传播对象,它突破了传统媒体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天生具有全球化基因。美国的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产品,借助先进智能技术在全世界拥有数十亿的用户,我国的短视频平台抖音,不仅在国内拥有数亿的活跃用户,其国际版在亚洲、欧洲、美洲均受到用户追捧。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智媒时代传媒产品的全球化并非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国际贸易,用户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媒介控制和意识形态的挑战对国际传播话语权至关重要,这些智媒产品的全球化很难用经济学的贸易理论做出解释,需要结合文化传播理论,并根据智媒时代的现实状况做出更具针对性的经济分析。
综上所述,智能媒体时代的传媒产业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这将导致面向传统媒体的经济原理无法做出圆满的解释,需要针对这些新现象加入新的条件,进行更为科学细致的分析研究。当然,智能媒体与传统媒体仍然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这些新现象时,还要和传统媒体进行对比,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