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网络欺凌,很多成年人视其为洪水猛兽,认为网络的匿名性特征使得人的行为缺少了社会监督,减轻了实施欺凌的社会和心理压力,从而助长了欺凌行为;网络同时又提供了新的多样化的欺凌平台,提高了欺凌出现的概率。总而言之,互联网的出现决定了网上欺凌的存在及特征,并且对青少年的生活、学习与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要解决这一严重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对技术进行改造,使其变成青少年不会在上面受到欺凌的“好”技术。
以上对网络欺凌的认知和提出的解决方案属于从技术决定论视角审视技术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技术决定论视角下,技术决定了人如何使用技术以及社会如何发展,忽略社会和人对技术的制约和影响。此种视角下对青少年网络欺凌的认识,过分关注技术要素,而缺乏对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实施者、被欺凌者以及旁观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家庭环境以及青少年自身发展阶段特征等因素与欺凌行为之间关系的完整认识。如果不能清楚认识问题的存在,便无从谈起如何有效预防与制止网上的欺凌行为。
鉴于此,作者建议从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框架出发去认识媒介、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及其与青少年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是社会建构理论向技术研究的延伸,由荷兰科学知识社会学家比克(Bijker)和美国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平齐(Pinch)提出,提供了与技术决定论不同的技术研究视角。此种框架下,技术并非独立于社会和人而存在并且对人的行为与社会产生决定作用,而是作为社会整体中的一部分,其如何产生、如何为人所用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是与人和社会密不可分的。(www.xing528.com)
技术的社会建构视角的青少年网络欺凌研究,不仅关注网络的技术特征所提供的可能性,还关注青少年所处的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及青少年自身发展的特征如何影响其网络使用行为以及网上欺凌经历,以期更完整全面地从青少年视角出发,描绘和解读青少年网络欺凌行为,为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