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系统培养研究成果

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系统培养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教师根据“长颈鹿”的缺点,又重新设计出一条毛毛虫,敞开式的设计,摆放在地上,便于孩子们取放,也让幼儿在寻找废旧材料时一目了然。在一次次“运水”过程中,他们不断地使用工具、认识工具。不仅如此,教师还为幼儿提供了许多笑脸花朵图案,小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情况在每种工具相对应的空白处粘贴上不同数量的笑脸花朵,以表示这些工具运水本领的强弱。

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系统培养研究成果

相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创新素养方面有许多不同的做法和经验,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创新素养培育的言行。随着教师对创新素养认识的逐步深入,教师认识到:幼儿是天生的创造家。不压抑幼儿的天性,就是在培养创新素养。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转变观念,改变教师压制幼儿创新素养发展的言行,引导培养幼儿创新;鼓励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关照幼儿个体差异,展开针对性的培养,将创新素养培养目标全面落实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

(一)多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一个幼儿探究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成绩,使每个幼儿在每一次探索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尤其是那些探索失败的幼儿,教师更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即无论幼儿的想法对与错,教师都要真诚地接纳和认可,并鼓励幼儿轮流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常用点头、微笑表示认可,也可用“你试试看”“你的这种想法很有意思”“你能行”“你也有可能”等语言激励幼儿,保护幼儿的好奇、好问,支持幼儿敢想、敢说。

如,幼儿在玩“磁铁的秘密”探索活动,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垫板下面的环形针;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纸,但吸的时候要把它夹在铁制品和磁铁的中间;还有在两个幼儿相对玩磁铁时,发现手中的两块磁铁会吸住。面对幼儿种种探索后的独特发现,教师给予不同的言语肯定和鼓励,及时表扬他们的探究和操作,肯定他们的发现和独创性,这种反馈能鼓励孩子提高他们的探究和操作水平。

(二)注重创设支持性的环境

幼儿认识事物大多依赖直接经验,“有材料陪伴”是幼儿的学习特点。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和探索的环境,以支持与辅助幼儿的创新活动,是教师的工作。

如,我们在教室门口放置一个个废旧材料储物箱,并且把这些储物箱装饰得非常可爱,有高高大大的长颈鹿,有胖胖的小熊,还有可爱的圣诞老公公等。幼儿要制作物品时,可以打开小门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的摆放方式幼儿会喜欢吗?经过观察,教师发现,虽然动物形态的百宝箱很可爱,但是关上的小门让孩子们常常会遗忘它的存在。于是,教师根据“长颈鹿”的缺点,又重新设计出一条毛毛虫,敞开式的设计,摆放在地上,便于孩子们取放,也让幼儿在寻找废旧材料时一目了然。

(三)宽容对待孩子出错

教师要允许孩子出错,要认识到出错是幼儿在探索世界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幼儿的许多错误源于他们当前的认识水平,那些在成人看来是错误、可笑、荒诞的观点,在幼儿看来却是合理和正确的。教师要给予孩子出错的权利,并把孩子的错误作为了解他们思维线索的机会和背景。

比如,自然角中饲养小动物,孩子们经常会将捡来的树叶、果子丢进饲养缸里,不久,缸里就变得杂乱肮脏了;有时,教师会发现宝石花的叶片上留下一个个小小的指甲印;洋葱被连根拔起……

对于幼儿所犯错误,让幼儿进行亲自尝试和验证,远比一句教条的灌输有益得多。当老师发现幼儿的破坏行为,不要急于批评或制止幼儿,而是真诚地询问、倾听,了解其“破坏行为”背后真正的动机,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并鼓励幼儿通过实验来验证。这样,不仅了解、保护了幼儿的美好愿望,提供了安全的心理环境,而且满足了孩子主动探索和学习的愿望,为幼儿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www.xing528.com)

(四)给予充分的探索时空

幼儿的发现需要时间,探索需要过程,教师尽量把探索的时间和过程留给幼儿,促使幼儿的探究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

例如,小宝带了一盆猪笼草,放到班级的自然角,对于这株植物奇特的形状和特点,幼儿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发现植物长了一个小口袋,并对口袋的作用及口袋里藏着什么东西展开了各种猜测。有的觉得口袋里藏着宝贝,有的觉得里面住着怪兽,最后,有个幼儿说这个口袋是用来吃虫子的。于是,幼儿们又产生了疑问,既然能吃虫子,是不是口袋里长着牙齿呢?这时,在一旁观察的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们正确答案,而是鼓励幼儿们自己去看一看。结果发现,口袋里并没有长牙齿。于是,幼儿们又针对猪笼草如何吃虫子展开了讨论。最后,幼儿们又将信将疑地看着教师寻求答案。发现幼儿的探索遇到了瓶颈时,教师再次引导和鼓励幼儿:“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噢。比如,可以自己翻翻书,可以请爸爸妈妈上网找,还可以进行观察,看看猪笼草到底是怎么吃虫子。”第二天,当幼儿们分享了猪笼草吃虫子的过程后,又有幼儿提出疑问:猪笼草通过吃虫子维持生命,那是否还需要浇水?针对幼儿提出的新问题,教师依旧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提高探究能力。

(五)引导记录探索后的发现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让幼儿得到正确的知识、经验,注重教学的结果,而对幼儿活动过程中的发现关注和支持得不够。现在我们意识到:良好的记录习惯,有利于幼儿更好地捕捉和收集各种创新的灵感,也为继续探索和创新提供依据。因此,我们比较注重为幼儿提供合适的记录工具和材料,鼓励幼儿及时记录探索中的发现。

比如,小班幼儿喜欢玩水,于是教师提供了一个装满水的水盆、一个空盆、一个小桶和几个杯子,还提供了一些其他工具。幼儿在游戏中很自然地运用工具去“运水”。在一次次“运水”过程中,他们不断地使用工具、认识工具。游戏结束了,“谁的本领大”成为幼儿交流、记录的主要内容。教师为幼儿设计了这样一张记录表格:表格中的工具暗示小班幼儿要有目的地去尝试各种工具。不仅如此,教师还为幼儿提供了许多笑脸花朵图案,小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情况在每种工具相对应的空白处粘贴上不同数量的笑脸花朵,以表示这些工具运水本领的强弱。实践证明,让小班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记录是可行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特点,提供合适的记录工具和材料,并进行适宜的指导。

(六)创新教师管理和评价

为了唤醒教师的自主和创新意识,有的实验园从改变教研和案头工作入手,改变单一的教学评价,倡导百花齐放的评价结果。

如襄一幼儿园创新管理方式,在每学期初进行保教环境创设交流与评价,组织全体教师对照评价表,对三个园区各个班级的保教环境作同一目标下的集中评价;同时教研组现场进行交流讨论,观摩教师各自将感受到的各个班级中的亮点,用图像解释的形式,阐述自己在本次评价中所要传达的理念与个人观点,使教师不仅为评价而评价,而是在该过程中发现于己有利的现成经验。幼儿园还采取了跨班组织自主游戏分享交流、同课异构、无标准答案的讨论等形式,强化从幼儿视角看待学习结果,拓展教师的思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