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实施指导思想初见成效

新课程实施指导思想初见成效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历次课程改革实施的就是这样一种取向。课程实施总是课程规划者与实践者之间的相互适应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确立新的指导思想,探索新的运行机制。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分析辛德尔四种课程的实施取向,从中找出合理成分加以利用。这就是“忠于课标,调适教材,创生教法”的新课程实施的“三取向”原则。以此作为我们实施新课程的指导思想,也作为我们进行学生创新素养系统培养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实施指导思想初见成效

我们以怎样的指导思想来实施新课程?这是我们首先要讨论的理论问题。

(一)课程实施的取向——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1.关于课程实施取向的含义

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1]张华在《课程与教学论》中认为,课程实施的取向实际上就是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不同的课程实施取向(指导思想),就有不同的课程实施策略与相应的行为和后果。

当这些课程实施的策略和行为逐渐固化,形成相对固定的、带有原理性的工作方式时,就成为课程实施的运行机制。因此,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是课程实施运行机制的核心,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就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运行机制,改革课程实施运行机制,要从改革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开始。

2.课程实施取向的类型

1992年,美国课程学者辛德尔(Snyder,J.)等人归纳出课程实施的四种取向:得过且过取向、忠实取向、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

(1)得过且过取向(Muddling Through Orientation)

这是一种最为保守的做法。它是建立在课程实施者对课程计划的重要性和实现预期目标作出悲观估计的基础之上的,把课程实施当作一种讨价还价的过程。这种取向下的课程实施更多的是回避问题,强调客观,得过且过。其中不排斥带有消极对抗的意味。这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取向,我们需要防止和坚决反对。

(2)忠实取向(Fidelity Orientation)

这种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不折不扣地按指定的课程、指定的教科书、指定的教参执行,以期得到的预定的课程目标。这种取向认为:学校教师的任务就是机械操作工,他们只需要不折不扣地将上面设计的课程和教材贯彻到学生即可。我国历次课程改革实施的就是这样一种取向。以至于我们形成了千堂一面、万人一书的局面;教师长期形成的工作方式是盯着一本教材、一本教参,死抠死教;课程没有激活,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3)调适取向(又称相互适应取向)(Mutual Adaptation Orientation)

当一些学者试图理解忠实取向失败的原因的时候,他们越来越倾向于信服富兰(Fullan)的名言:“变革是一种过程,而非是一种事件”。(富兰,1982)他们发现,在课程实施中实践者对课程作出修改是不可避免的。课程实施总是课程规划者与实践者之间的相互适应过程(调适过程)。美国学者包曼(Berman)和麦克劳林(Mclaughlin)最先提出了“相互适应”的理念。这种取向认为,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事先规定精确的实施程序,而应该让不同的实施者自己来决定,因为唯有对实际情况了解的人,才有可能作出最恰当的选择。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景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www.xing528.com)

要使统编的课程教材适合学生的实际,这就需要一线教师在忠于国家的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材使之适应学生的学和自己的教,体现出调适取向。

(4)创生取向(Curriculum Enactment Orientation)

这种取向认为,教师不但是课程实施者,还应当是课程的创生者,因此课程实施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生课程的过程。

(二)忠于课标,调适教材,创生教法——新课程实施的“三取向”原则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看到了新中国建立以后以单一的忠实取向推进课程实施,并且建立起了以中小学校长教师忠实执行统编教材为标志的课程实施运行机制。以此为核心建立起的全国划一的统一人才培养模式,和我们本次课改的培养目标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冲突。这就需要我们确立新的指导思想,探索新的运行机制。

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分析辛德尔四种课程的实施取向,从中找出合理成分加以利用。对于这四种取向,除了得过且过取向我们要反对,其他三种取向都可以取其长而用之。

忠实取向,它可以保证国家(政府)对青少年一代的基本要求得到实现。全国应当有统一的教育要求,需要有统一的中小学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所有学校、所有教师都要忠实执行,以保证国家民族基本素质的提升。

调适取向,它可以调动学校教师的主体能动性,使国家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因校制宜、应生制宜地得到落实;同时,要根据本地本校学生的实际对统编教材作出调适,吸取多种版本的教材长处进行“统整”实施。教师要打破盯着一本教材、一本教参,死抠死教的老方法。

创生取向,根据学生多元发展、个性发展的要求,在保证完成国家统一的教育要求下,学校教师应当自主开发一些课程(校本课程),创生许许多多新的教学方法,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打破原来单一的忠实执行的课程实施取向,引入调适、创生取向来实施新课程,使三种取向各展其长,发挥整体功能。

由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表述如下:确立校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大家的主体能动性;在国家(政府)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执行上采取忠实取向,在教材的运用上采取调适取向,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采取创生取向,由此形成新的课程实施的运行机制,以保证新课程的科学实施。这就是“忠于课标,调适教材,创生教法”的新课程实施的“三取向”原则。以此作为我们实施新课程的指导思想,也作为我们进行学生创新素养系统培养的指导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