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面的3种沟通信息中,不管它们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在与学生沟通时,是在沟通的语言结构中,把学生作为代名词,例如:
“你”不可以这样做!(命令)
“你”应该更加懂事。(训诫)
“你”照我的话去做!(提供办法,命令)
“你”的行为像小孩子!(中伤)
“你”最好安静,否则……(警告)
“你”以为你是爱因斯坦啊?(讽刺)
这些“你向信息”无一不是把焦点置于学生而不涉及到教师。如果教师所说的话是有关他对学生行为的感觉,以及这个行为对他的实质影响,这样的信息叫“我向信息”。“我向信息”是将责任置于问题的归属者——教师的内心。所以这样的信息又称“责任”的信息。例如:
“我”得收拾起这一大堆到处乱丢的东西,这样我真不想工作。
“我”受不了这种噪音。
“我”不喜欢你们这么吵我!
这种责任信息有两个含义:第一,教师发送“我向信息”,是为了为自己的内心情况负责,并承担“向学生敞开心胸作自我评价”的责任;第二,“我向信息”是把学生行为的责任留给学生自己去承担。这种信息避免了“你向信息”中的否定冲击力,让学生自知体谅并帮助教师,而不是使学生怨愤或迷惑。
“我向信息”比“你向信息”更能够有效地面对学生。它有这样的一些沟通效应:1.具有促使学生由衷愿意改变行为的高度可能性。2.包含最小程度对学生的否定评价。3.不损害师生关系。大多数教师都得鼓起勇气才能直截了当又坦诚地“面对”学生,向学生表露自我。而多数教师在使用这个沟通的方法后,会发现那些被认为“不尊重老师”或“不守规矩”的学生会变得较好也比较尊重老师了。(www.xing528.com)
“我向信息”使学生把老师当作一个真实的常人来看——一个“会”感到失望、难过、愤怒、恐惧,也有缺点和弱点的“真实”的常人;一个和学生相似的常人。
不过,在教育实际中,许多教师都觉得向学生表露“真实”的自我本身是个威胁,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了以后,会毁坏他们在学生心目中应有的教师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应该是永远不会犯错误的“神一般的偶像”。他们担心一旦向学生表露了自己的“真况”,学生就永远不尊重他们。对于这样的教师,“你向信息”似乎比较安全一些,使用起来可以掩饰自己的情感。但在这种沟通关系中,师生之间并没有亲密感可言,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常常没有清晰的印象,也没有人性化的亲切感。
“我向信息”增进亲密感,它显示教师是一个开朗、诚恳、真实的人——是学生可以建立亲切关系的人。
教师如何来向学生表达“我向信息”呢?它包括以下三个沟通内容的表达:
(一)应该能够使学生听出对教师造成的问题是什么
如果学生用不着去猜测而直接知道教师为什么会“面对”他,则这种信息比较有效。教师对学生的不可接受的行为,用非责备、非判断的口吻来叙述,这样的语言表达应该以“我……”这样的语言开头,例如“当我发现地上满是碎纸片时……”“当我看到课桌椅被同学乱推时……”“当我带的班级被同年级的平行班认为是一个没有好纪律的班级时……”这样的语言叙述,是在告诉学生教师对学生所造成的这些行为有什么感受,它只是单纯在向学生描述一个教师感受的事实,而不加评估和价值判断。而“你向信息”中包括评估和评断。例如,“我无法忍受这些调皮的学生……”这句话就有评估的成分,属于“你向信息”的表达;“你们的行为让我觉得……”这句话却只是在描述学生的行为带给教师的感受,它的出发点仅仅是描述,没有对学生本人进行价值评估,属于“我向信息”的表达方式。因此,判断表达方式有一个标准,即看这句话是否是以判断开头。有时,即使一句话中是以“我”字开头,但其中包含了判断、评估的成分,也是伪装的“你向信息”。
真正的“我向信息”常常以“当……的时候”开头,这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给教师制造的问题是发生在某一时间的行为,换句话说,教师不是“经常”心烦,而是当不得不来处理某特殊行为与情况时才觉得心烦的。这能帮助学生了解,教师针对的是某一情况或行为,而不是学生的整个人;他也就可以通过改变这个行为来帮助教师化解问题。如果学生听出教师无法接受他整个的人格,他就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来对待自己,并让他为教师所接受了。
(二)要表达该特殊行为给教师的真实或具体的影响
例如,“当你不把门锁上的时候(非判断的叙述),我的东西常失窃(实质的影响)……”“当你们把纸屑乱丢的时候(非判断的叙述),我不得不花很多时间来整理(实质的影响)……”教师之所以要表述这些实质或具体的影响,是为了帮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或将来的行为可能会给教师制造问题,他便愿意改变行为。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被看成是一个“坏学生”,也都乐意让老师喜欢。然而学生往往不知道他们的行为是如何地影响了别人。他们一心只图满足自己的需要,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影响别人,给别人制造了问题。当教师一旦把学生行为的后果告诉学生,学生的通常反应是:“哦,我很抱歉,我没有想到……”等等。
(三)叙述出教师因受这些实质的影响而导致的内心感受
例如,“当你把脚搁在过道上的时候(行为的叙述),我往往被绊倒(实质的影响),我真担心自己跌倒而受伤(感受)。”在这句话中,教师说出了这种行为的后果(被绊倒),而这种后果(对教师的实质影响)引起了“担心”的感受。这种表述所传达的是教师担心受伤的原因不是学生的“脚”,而是在于“跌倒”。
总之,“我向信息”的表达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在开诚布公地申述。任何合理的“我向信息”都比责难的“你向信息”或较弱的“迂回式信息”来得可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