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飘雪的日子走过这条大街,玉树琼枝的掩映更加凸现了那些建筑色彩的迷人,粉蓝的、粉红的、鹅黄的、墨绿的,浪漫多姿的颜色开启了一场童话戏剧的大幕。
地点: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主要看点:
欧式建筑、方石路
最美时间:
冬季
资深背包客推荐:
北国名城一条充满欧陆风情的步行街,一座展现世界建筑艺术的博物馆,一个带你走入童话世界的契机。
哈尔滨是一座属于冬天的城市。在这朔风凛冽的北国严寒地带,冰雪过后,就是这座城华丽转身的开始。
某一个夜晚,从兆麟公园的冰灯会出来,舍不得归去,继续向着那些璀璨的灯火走去。那不是冰灯,是中央大街上亮起的霓虹,犹如黑暗里探索光明的双眼。看到华梅西餐厅招牌上亮闪闪的粉红色灯光,索菲亚商城金碧辉煌的华丽外观,我惊讶地发觉这里真的存在着一座夜巴黎。当时好似一个孩童惊喜而兴奋地走进了她的童话世界,是一份在-30℃的寒夜里却不觉寒冷的温馨感觉。
这就是那条著名的中央大街,几十座欧式建筑鼎立,汇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建筑流派,百年光阴白驹过隙,今日再回眸,这一条中央大街所承载的,又岂止是琳琅的店铺和商业的繁华,欧洲三百年的文化史诗和建筑艺术的恢宏画卷交融一体,就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灵魂。
1898年,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破土动工,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1900年这里被称为“中国大街”。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大批俄国人涌入哈尔滨,开商铺、建银行、修教堂、设舞厅,异国的文化开始在这座城市打下初始的烙印。虽然这是一条中国大街,可是建筑的风貌已经完全脱离了本土的格局,走向西化的调子。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风格,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19世纪上半叶的折衷主义风格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风格,不同时期的经典欧式建筑在这里都能找到样本和出处。中央大街俨然成为一条欧陆建筑汇集的博物馆。
1924年,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并监工,中央大街被铺成了方石路。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密实、精巧,据说当时这一块方石的价值顶一个银圆,一公里的中央大街也不愧是一条黄金之路。
在飘雪的日子走过这条大街,玉树琼枝的掩映更加凸现了那些建筑色彩的迷人,粉蓝的、粉红的、鹅黄的、墨绿的,浪漫多姿的颜色开启了一场童话戏剧的大幕。那些鲜花装饰的优雅露台,那些斑驳古旧的屋顶门窗,那笔直高耸的烟囱,那粗犷别致的铁艺围栏,似乎都是童话世界里的道具,一幕一幕,吸引着你浮想联翩。纷纷扬扬的雪片,散散落落的情怀,渐渐的,教堂的洋葱顶上覆上了雪,商店的招牌上落上了雪,装饰的铜像上落上了雪,街边墨绿色的铁艺长椅上也落上了厚厚的晶莹的雪,再一转身,某座欧式建筑的门前矗立起了大型雪雕,欧陆风情和冬日雪景,就是一场浪漫与浪漫的狭路相逢,这样的一条大街如何不让你驻足停留,心驰神往。(www.xing528.com)
在这些建筑群中,古老与现代和平共处。妇女儿童商店、文体商店的招牌似乎还带着20世纪80年代的遗风,崭新的时尚商城却已经开始打造另类潮流。中与西、本土与外来的势力也在制衡中发展,西餐咖啡厅和杀猪菜、饺子馆比邻并存。而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那些质朴真诚热心肠的哈市人民,在“哥”啊、“姐”啊、“老妹儿”的亲切称呼里,温暖着漂泊异地的心。在这条街上问路的时候,一位大哥和一位老奶奶在详细的讨论后给我归纳出最佳游览路线,老奶奶甚至要带我去看她家附近的冰灯展。在这座寒冷的冰城,在这条飘雪的中央大街上,人们的心是温暖甚至火热的,犹如冰雕中映现的彩灯,晶莹之下透露夺目的斑斓。
中央大街
一弯月牙挂在教堂上方的天空
作者手记
1.整条中央大街长1400米,只有步行才能看尽这条街的风情。实际上一路都有风景可看,一点儿也不会觉得枯燥和疲累。
2.除了这条大街的主干道外,在东西两侧的小路上也分布着不少老建筑,多在周围走一走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
3.中央大街上有波特曼西餐厅、华梅西餐厅、露西亚等俄式西餐,颇具异国风味。
4.住宿可选择马迭尔宾馆,三星级,也是著名的百年老店,欧陆建筑风格。另外东风街上的黄金宾馆也是一座老房子,里面还保存有100余年历史的铁栅栏门老电梯,房价也比较实惠。
到达
在哈尔滨市区乘坐101、103路公交车在哈一百或者道里七道街下车,向西步行可到。
门票
无
周边景点
兆麟公园、圣索菲亚教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