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华丽的演出服,没有脂粉的修饰,没有夸张的表情、动作,很难想象这一个个穿着朴素,手拿简板,站在三轮货车上的田野艺人,仅凭一张口便道出了人世的悲欢、苍凉。
地点:
河南省平项山市宝丰县杨庄镇马街村
主要看点:
马街书会
最美时间:
农历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五
资深背包客推荐:
每年一次的曲艺盛会,乡野的吹拉弹唱,田间的自娱自乐,民俗文化的盛宴。
正月里的河南,已有了大片的新绿。宝丰站,普通而清冷。昨夜,雨划下的痕迹还未完全从大地上消散。天依然阴沉,车站外稀稀落落的三轮车主看上去并不比老天的脸色好多少。我经过那些小车身边,司机大都像清晨的大地一样沉默。“马街,马街,马街……”本以为正月十三最热闹的书会日子会是这样的招揽场景,而这里却以一种惯常的姿态等待着。
“鼓子声声走雷喧,琴声悠悠流细涓,大调坠子传神韵,唱醉听客马街前。”拥有近七百年历史的马街书会,从毫不张扬的火车站前似乎便能感觉出一二。这会是乡亲们自己的会,这会是陆陆续续塞进了几万人、十几万人以“书”会友的盛会,“亮书台”上自拉自唱的艺人,台下痴醉的听客,仿佛全是大书小段中最酣畅的那场戏梦。而站在他们中间,举着相机“咔嚓”个不停的人,不过只是“我们自己的会”上看热闹的外人。
小三轮车的车主一路总想扭过头来跟我说些什么,无奈他的小车噪音太大,又隔了一层玻璃,他只好在冷风里推了推他鼻梁上的挡风墨镜把话咽了回去。末了,他一字一顿地说:“这—就—是—马—街—了。”水泄不通的路,熙攘的人群,大红的条幅,五彩的气球,喧腾的锣鼓,冒着胡辣汤香气的大锅,被放大到整个麦地里的河南坠子,这里的一切都可以成为点燃情绪的理由。而情绪的传染,有时来得比什么都快。
一排一排的人潮涌向了马街村,豫人的脸上写满了乡野的憨直和热烈,旷野里翻滚的皆是喜滋滋的绿色麦浪。我夹在浪花中间尽力跟着那节奏,恍惚猜测着大浪的高潮应该就在前方绿野中。
旷野中的棚户近了,一棚棚的清真羊头肉、胡辣汤、年糕饭、煎饼卷,全陷在了昨夜的泥泞中,吃客很寥落。倒是最大的亮书台前,早已有人抢占了最好的位置,为了一年就这么一次能在近处听自己喜欢的艺人打简板唱河南坠子。艺人们一大清早,纷纷挎着喇叭,抬着桌椅,拎着三弦、简板,匆匆在旷野的清冷中赶场的景儿,我是没有看到。倒是不少从许昌来的曲艺团,已然在支好的桌椅板凳前,拉开架式,唱开了朴拙的河南坠子。
没有华丽的演出服,没有脂粉的修饰,没有夸张的表情、动作,很难想象这一个个穿着朴素,手拿简板,站在三轮货车上的田野艺人,仅凭一张口便道出了人世的悲欢、苍凉。我挤到前排,学着听客的姿态,蹲下来、仰着头、眯着眼、半张着嘴,听那天下的变迁,人间的悲喜。古与今,兴与亡,豫人就在这深一脚浅一脚的泥地里道着中原人性情中的摇曳多姿。有时我总想知道,这些能一口气说上几天的艺人,他们晚上合上眼睛后都会做怎样的梦?
书会是围绕马街村的火神庙搭台子的,庙子的香火很是旺盛,纸钱灰也常会飞进烧香人的眼睛里。庙子前的几个说书老艺人,胸前统统别着马街书会社的字样,老艺人不紧不慢地从包袱里掏出自家的行头,点上一支烟,调调琴弦,绑好脚上的梆子,相互递个眼神,《包公案》就开始了。(www.xing528.com)
雨下得朦朦胧胧,大亮书台台上台下仍旧兴致高涨。三轮货车上一个脚丫的位置还不断有人继续挤上去,今年的“书状元”一时还没有出炉,雨却猛地下大了起来。书会上的三轮货车、自行车仍是没有收拾家伙的意思,我只有撑开伞先踏上了河边的田埂。一路上走在我边上的老爷子嘟囔着:“来一次少一次,今年八十三,再能来三次就足了。”由田埂转向公路后,老爷子和他那把黑伞就混在人群里找不到了……
亮书人
不仅是书会,还是美食汇
作者手记
1.早春的河南雨量比较丰沛,应随身携带雨具,并且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2.书会上除河南坠子外,还有评书、道情、湖北渔鼓、凤阳花鼓、四川清音、山东快书、陕西快板等曲艺表演。建议在会场上勤走动走动,如此便可过足“眼观千台戏,耳听百样书”的瘾了。
3.会场里都是些地方小吃,很有当地特色。
4.马街村没有住宿接待能力,如果想再多听两天书会,一般可住宝丰县城的宾馆或招待所。
到达
乘火车至河南宝丰,从火车站搭小三轮车5元即到马街。
门票
无
周边景点
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