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装置,意味着投资力度大、设备体量大、研究目标大、科研团队大,兼具科学性和经济与社会性的双重属性,一体两面,缺一不可。其中一面是其科学性,它是具有先进技术特性的科学设施,科学目标明确,应用范围广泛,可以解决重大关键性科学技术难题,乃至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对学科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另一面是其社会性,它也是包含多个主体目标和期望的社会建筑和资本品,大科学装置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公共财政投入,其建造和运行过程涉及到多个主体的目标及利益,具有相当的经济和社会影响(陈光,2014)。无论是从大型公共投资的绩效评价角度,还是利益相关群体的价值诉求角度,都需要回答一个关键性问题:除了科学用途,大科学装置还会产生怎样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已有研究显示,大科学装置不仅对促进科技创新做出重要贡献,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大科学装置通过科技创新驱动高科技产业的进步,可以推动社会发展,诱致技术创新,增强人力资本与社会网络,增加社会整体福利。单就经济效益来看,在地理空间上,大科学装置可以产生区位集聚效应,增加周围地区的经济收入,新增就业岗位,吸引外来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在产业格局上,大科学装置则可以助力重大技术的突破、溢出和推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国家整体科技产业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我国迄今建成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自建成投入运行的十年来,早已成为诸多学科与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持续助力科学研究的同时,上海光源始终坚持“四个围绕”——围绕基础研究前沿,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围绕国民经济发展,围绕国民健康,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和国际影响力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项目,在助力上海本地高科技企业成长壮大的同时,以独特的价值和高度的专业化反哺产业发展,在制药、化学、能源、材料、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和产业产生了突破性成果,为产业生态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例如北京科技大学罗海文教授团队和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黄明欣教授课题组利用上海光源进行科学研究,超越美国、欧盟和日本,率先研制出可以低成本规模化生产的超级钢(D&P钢),为汽车、航空及国防工业提供了超高强度和韧性的材料(文闻等,2019);中科院物理所李泓教授开发的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组和管理系统,在混合动力汽车整车中安装运行成功,在奥运会、“超越系列”、法国Mia电动出租汽车项目、磁悬浮列车和世博会中都成功运用;清华大学颜宁实验室成功揭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结构及工作机理,被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obilka)教授评价为一项伟大的成就,不仅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世界级成果”,更是为相关生物医药研发产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契机。(www.xing528.com)
无数鲜活的案例向世人表明,上海光源在科学效益之外创造了重大的经济效益,以下我们将通过三个案例来具体阐释上海光源在推动技术产业化方面的巨大作用。
图13:上海光源合作企业一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