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庸》英译:汉、英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中庸》英译:汉、英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译者简介关于理雅沃与金诚昆的生平,可供查询的资料微乎其微。金诚昆的相关信息没有任何资料可寻。(二)译本介绍理雅沃与金诚昆的《中庸》译本书名为The Chung-Yung or The Centre,The Common,于1927年由伦敦Longmans,Green and Co.Ltd.公司出版。译本的基本情况如下:理雅沃与金诚昆的译本以朱熹《四书集注·中庸章句》为源语文本,共33个章节。

《中庸》英译:汉、英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一)译者简介

关于理雅沃(Leonard A.Lyall)与金诚昆(音译,King Chien-kun)的生平,可供查询的资料微乎其微。理雅沃(1867—?)曾英译《中庸》《孟子》《孔子箴言》(《论语》),著作有《中国(现代世界与史事)》(China(the Modern World;a Survey of Historical Forces)。金诚昆(King Chienkun)的相关信息没有任何资料可寻。从亚马逊购书网页的书评记录上,可以查阅到二位译者的《中庸》译本是最受欢迎的译本之一。

(二)译本介绍

理雅沃与金诚昆的《中庸》译本书名为The Chung-Yung or The Centre,The Common(《中庸或中心、平常》),于1927年由伦敦Longmans,Green and Co.Ltd.公司出版。译本的基本情况如下:

理雅沃与金诚昆的译本以朱熹四书集注·中庸章句》为源语文本,共33个章节。该译本无中英文对照,未配有术语表与附录。

(三)译本序言与注释

理雅沃与金诚昆的《中庸》译本前言长达27页,而其《中庸》译本正文只有24页,足见其对译本前言的重视,如图所示:

在前言中,译者对《中庸》作者生平、《中庸》含义、儒家起源、发展及其主要特征做了十分详尽的介绍和解释,同时也加注了译者关于儒家思想的认识,例如理雅沃与金诚昆如是解释“中庸”的含义:

“‘中庸’不是圣人所希望的生活。圣人关注另外一个世界;他的欲望与激情已经死去;他内心静谧安宁。‘中庸’也不是另外一种极端的生活;受制于欲望与激情的生活将我们带入‘网罟、陷阱中;无人知道如何逃脱’。‘中庸’,一种介于灵魂与肉体之间,介于人与事物之间的生活,是君子的生活,或是小国王的生活。君子的行动受心灵的指引。因他为人善良,善解人意,他充分展示了人与物所具有的美与善,他的行动与其周围协调一致。”[16]

理雅沃与金诚昆将“中庸”理解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形态,而不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形而上的神秘存在,“中庸”这种生活形态不走极端,强调与周围的协调。正是由于译者对《中庸》贴近读者心理和审美需求的诠释使得其译本一直备受西方读者推崇。

理雅沃与金诚昆《中庸》译本注释为脚注,注释中除了简要介绍《中庸》文本涉及的中国历史、相关人物和一些基本概念以外,还大量引证东西方文学哲学经典以类比《中庸》蕴涵的意义,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中庸》。例如,在第15章的注释(原文:“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乎矣乎!’”[17]理雅沃与金诚昆译文:“The way of the gentleman is like walking far,we must begin near;like climbing high,we must begin low.The Poem says:‘A wife and sons united in love/Are like the strains of lute and lyre./When the brothers chime in too/Deep are the peace and the gladness!/With thy house and home in order/Glad are thy wife and little ones.’The master said:‘And should it not be well too with the father and mother?’”[18])中,理雅沃与金诚昆引用惠特曼(Walt Whitman)的《我自己的歌》(Song of Myself)中的诗句来解释和说明君子之道必须从最基础做起:(www.xing528.com)

“我不能,也无任何人可以替你远行,/你必当亲自踏上旅程。/路途并不遥远,你定能力所及。/也许自你出生之日起,就已踏上旅程,只是不自知而已,/其实已行千山万水。”[19]

译者用英语读者熟悉的诗句比喻万丈高楼平地起,伟大的真理往往隐含在稀松平常的日子里,所以“中庸”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形态。在第19章的注释(原文:“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20]理雅沃与金诚昆译文:To step into their seats,do their rites,play their music,look up to what they honoured,and love what was dear to them,to serve the dead as we serve the living,and serve those that are gone as we serve those that remain,is the height of piety.By the rites for Heaven and Earth the Lord Above is served,by the Family Temple rites forefathers are worshipped.With light on the rites for Heaven and Earth and the meaning of ancestral worship,to rule a kingdom would be like looking upon the palm.[21])中,译者引证缅因(Maine)在《古代法律》(Ancient Law)中关于罗马人和印度教徒的家庭观和家庭礼仪的阐述,对比中国的礼仪观念和西方礼仪观念的异同,以诠释中国文化的“礼”的意义:

“萨卡拉(sacra)是罗马的一种习俗,出现在较为原始古老的社会,是纪念家庭男性时必须举行的祭祀和仪式,也是该仪式永恒性的一种承诺和见证。无论它们出于什么性质——无论是否真的在所有的仪式中只是对某位神秘的祖先进行崇拜——它们无处不在,被用于检验家庭关系的神圣性。……印度教教教徒欲继承已故人的财产时,必须履行为其举行隆重的葬礼仪式。如果仪式不得当或被不合适的人主持,继承者将被取缔继承权。……印度教徒人生中每一次重要的事件似乎都与这些庄重肃穆的仪式相关……”[22]

理雅沃与金诚昆在注释中引证其他古老民族文化对仪式的重视,以说明“礼”在古老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帮助西方读者了解和认识“礼”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缩小西方读者与《中庸》文本的距离,促进读者对《中庸》的理解。

(四)核心术语处理

理雅沃与金诚昆同样重视《中庸》核心术语的翻译,更多地运用以目的语读者为导向的翻译策略英译核心术语,如下表所示:

理雅沃与金诚昆对《中庸》核心术语的英译呈通俗化倾向,易为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例如,“和”译为“tune”,“教”译为“teaching”,“君子”译为“a gentleman”,“中”译为“the center”等。之前的译本通常将“教”译作“learning”(柯大卫译),“instruction”(理雅各译),“religion”(辜鸿铭译),理雅沃与金诚昆则将“教”译为“teaching”(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23]理雅沃与金诚昆译文:“The voice of Heaven we call nature;what gives scope to nature we call the Way;what keeps trim the Way we call teaching.”[24]):

“教师不一定是新的生活方式的发现者。教师的工作应是使最能展现我们天性的方式保持在一个最佳状态,使后来者不必再殚精竭虑地去开拓新的方式。……检验教就是检测其是否实现了目标。”[25]

理雅沃与金诚昆认为孔子就是一名教师,身体力行地践行了“教”的意义,即修道、知行。而关于“中”“庸”的含义,他们认为“中”指“中心”,表示一种心灵态度,即在心灵与肉体之间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庸”指日常、普通,“中庸”强调这种不偏不倚的态度应成为日常行为态势,而不是只在特殊场合中才出现。理雅沃与金诚昆的《中庸》核心术语英译体现了让原作者接近读者的翻译路径,减轻了阅读过程中的理解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