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研究问题及意义

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研究问题及意义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庸》作为一部重要的中国哲学著作在汉语典籍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本身意义复杂深奥,再加上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的作用,《中庸》对外传播研究显得异常萧条。本研究有助于梳理《中庸》译本在英语世界的发生、发展及其传播影响,对于汉语典籍英译本语料库建设,对于丰富汉语典籍外译史以及《中庸》外译史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研究问题及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认为对《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既可以从宏大叙事的角度探究《中庸》传播与接受发展历程中的方方面面,也可以专注于梳理近200年来《中庸》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并探究其接受状况,丰富中国典籍对外传播与接受的研究。本研究将重点对近200年来《中庸》英译本进行梳理和分析,探究译本发生发展原因、译本翻译特色及其他相关因素,分析《中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脉络,同时结合专业读者及普通读者反馈、出版社发行情况等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英语世界的接受状况。

《中庸》作为一部重要的中国哲学著作在汉语典籍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本身意义复杂深奥,再加上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的作用,《中庸》对外传播研究显得异常萧条。本研究有助于梳理《中庸》译本在英语世界的发生、发展及其传播影响,对于汉语典籍英译本语料库建设,对于丰富汉语典籍外译史以及《中庸》外译史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另外,对《中庸》在英语世界的接受状况进行探究,有助于了解英语国家如何认识汉语典籍思想与文化,这些典籍在传播过程中如何被重新诠释、被接受,从而深入了解汉语哲学典籍英译本的发生、发展的实践过程,为我们更好地把握汉语典籍的传播路径及其接受逻辑理念提供积极的参考。

【注释】

[1]Wing-Tsit Chan.A Source Book in Chinese Philosophy[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9:96.

[2]杨静.从中西翻译史研究现状看中国典籍英译史的研究方向[J].外语教学,2016(3):109.

[3]http://kns.cnki.net/kns/Visualization/VisualCenter.aspx.

[4]王辉.辜鸿铭英译儒经的文化用心——兼评王国维“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J].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06(3):186-191.

[5]王辉.后殖民视域下的辜鸿铭《中庸》译本[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62-68.

[6]宋晓春.论辜鸿铭《中庸》英译本中道德哲学的建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7-102.

[7]殷丽.翻译批评主体的视角差异性研究——以王国维、林语堂对辜氏《中庸》译本的批评为例[J].外语研究,2014(4):88-92.(www.xing528.com)

[8]钱桂荣,钟克万.辜鸿铭英译儒经研究:回顾与展望[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6):774-778.

[9]宋晓春.论典籍翻译中的“深度翻译”倾向——以21世纪初三种《中庸》英译本为例[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4(6):939-948.

[10]宋晓春.阐释人类学视阈下的《中庸》英译研究[D].湖南大学,2014.

[11]谭晓丽,吕剑兰.安乐哲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国际译评反思[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81-87.

[12]杨静.美国二十世纪的中国儒学典籍英译史论[D].河南大学,2014.

[13]江晓梅.《中庸》“诚”概念及其英译比较分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5(2):41.

[14]江晓梅.《中庸》核心概念“天”的英译对比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34.

[15]侯健.相遇在濠梁之上:再论安乐哲与郝大维的《中庸》英译[J].外国语,2016(1):81-8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