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合作型教师文化,推动学校成功发展

构建合作型教师文化,推动学校成功发展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梁晓声说,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要构建学校合作文化就必须大大压缩封闭性教师文化的存在空间。而合作型教师文化由于在教学中重视不同教师之间的合作,这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有利于教师的资源互补和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这种团结合作的氛围也会直接促成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从而推动学校的成功发展,合作就会变成“无需提醒的自觉”。

构建合作型教师文化,推动学校成功发展

文化是一种积淀。梁晓声说,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全体成员构建和认同的,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以学校师生为主体,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学习等各个领域共同形成并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自觉。合作学习文化也要取得大家的认同,才能成为行为自觉。

在文化气息浓厚的学校,构建合作文化并不困难,但在学校文化薄弱学校要构建合作文化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校长的思维对学校合作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作文化要想在一所学校扎根发芽,开花结果,没有校长的思维引领、保驾护航是很难实现的。

学校合作文化表现为教师合作文化和学生合作文化,但主要表现为教师合作文化。在任何学校中,教师文化总是规定着学校的价值系统、确立着学校的传统,合作文化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建设学校合作文化,首先要建设教师合作文化。(www.xing528.com)

当前,学校改革最为重要的是围绕创造性教学和教研制度,形成专家型教师与培养合作性同事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要在学校全面构建合作文化,就必须形成互助、合作、开放的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可分为合作型和封闭型这两种类型。合作型教师文化是指教师按照某种合作方式,在互动过程中相互开放、信赖、协作、支持以达成一定目标,从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关系形式。它又包括人为合作文化和自然合作文化。人为合作文化是指教师之间的合作是由外在行政控制的,合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学校制度的要求,而不是学校实践的要求和个人的本意。而自然合作文化不是靠行政命令规定,是教师的自愿合作,是内在的自觉。这种合作往往不会流于形式,教师会自愿交流经验、相互观摩学习,共同寻找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因而,自发、自愿、自主、超越时空的自然合作是合作型教师文化的理想层次。无论是哪种合作方式,都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的合作(学校内部教师间的合作)以及外部合作(教师与别的学校、家庭等外部组织的合作)表现出来;而封闭性教师文化是教师之间疏于合作、羞于评定、信奉独立、相互隔离的特定连接方式和习惯表征。它是建立在个体文化取向基础之上,不愿意和其他教师沟通、学习交流,是一种最普遍的教师文化。要构建学校合作文化就必须大大压缩封闭性教师文化的存在空间。封闭性教师文化会自然地排斥开放和合作,使教师的教学趋于彼此孤立的状态,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的改革发展。而合作型教师文化由于在教学中重视不同教师之间(包括同学科和不同学科)的合作,这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有利于教师的资源互补和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这种团结合作的氛围也会直接促成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从而推动学校的成功发展,合作就会变成“无需提醒的自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