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组内人数,实现专业合作学习

组内人数,实现专业合作学习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小组为单位的各种学习活动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把握好分组技术的第一个问题是要解决小组的规模问题,要确定小组人数。确定小组人数需要考虑几个变量因素。合作技能的高低,也是决定小组人数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在人数较多的小组里将有更多的机会得以完成。小学低年级开展合作学习难度较大的原因跟参与者成熟程度较低有直接关系。研究证实,当小组人数为偶数时,不如为奇数时容易形成一致意见。

组内人数,实现专业合作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的各种学习活动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小组分得好不好,有没有体现合作学习的思想,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实际效果。为此,有必要下大力气研究分组技术。把握好分组技术的第一个问题是要解决小组的规模问题,要确定小组人数。确定小组人数需要考虑几个变量因素。

一是小组成员的成熟程度。组内每个成员社会的、心理的成熟度越高,小组可容纳的人数就可以多一些;相反,就应该尽量少些。专门考查学生的成熟程度困难较大,实践中可以参照年龄或年级来决定。年龄比较大(如小学高年级或中学生),小组人数就可以多些;学生年龄比较小(如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小组人数就应该少些。

二是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合作技能的高低,也是决定小组人数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合作经历(半年以上),已经初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那么小组的人数就可以多一些,也不必过分担心失去控制或者效率不高的问题;如果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技能,小组的人数就少些为好,可以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三是课堂上允许活动的时间。如果时间比较宽裕,小组的人数多一些,每个学生仍然可以获得足够的参与机会;如果允许活动的时间较少,小组人数较多,就极有可能合作不充分,有的成员“轮不过来”,失去参与合作的机会,合作活动会草草收场。

四是学习任务的难度。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在人数较多的小组里将有更多的机会得以完成。如果小组成员人数较少,就有可能把几个人都“卡”住,最终延误活动进程。(www.xing528.com)

当然左右小组人数的决定因素还不止这些。单就这四条来看,它们所起的作用也并不一致。小组成员的成熟程度,是合作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开展合作学习难度较大的原因跟参与者成熟程度较低有直接关系。第二个因素就是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在一般情况下,合作技能以成熟程度为基础,在许多时候合作技能会随成熟程度的高低而变化:成熟程度高,合作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就容易一些,接受得更快一些;相反,成熟度低,学习与掌握合作技能就会遇到许多困难。但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其合作技能会比从未受过训练的学生更高,这就说明合作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掌握的。成熟度和合作技能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内(比如说1年),不会有明显的改变,所以是影响小组人数的主要因素;活动时间和任务难度两个因素,只有在临时分组时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

那么,究竟一个小组几个人才适合呢?根据研究显示:小学生每组2~4人为宜,中学生可以每组5~6人。

在小学里4人一组,在大班额情况下比较占据优势:不必变动教室里桌椅摆法,坐在前面一排的两人向后转身,就可以与后排的两人自动形成一个小组。不过4人一组也有其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研究证实,当小组人数为偶数时,不如为奇数时容易形成一致意见。另外,坐在前面一排的两人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他们的参与程度将受到消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