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编组是指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保证小组成员的多样性,在小组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激发出更多的观点,使全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为此,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别、性格及社会背景等,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有较大的差异,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彼此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混合编组需要着重考虑这样几个重要因素:
一是学生的成就。保证同一个合作小组内有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好学生通过向其他同学讲解学习内容,可以增加认知水平,通过参加小组活动,增加从属感、接纳感和责任感;学困生能够得到来自同伴更多帮助,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可以降低焦虑程度。
二是学生的能力。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思维比较深刻等,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有助于每个组员的全面发展。
三是学生的性别。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个体在认知风格、能力、性格特征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在合作小组中混合男女学生可以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而多视角地看问题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
四是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等往往带有家庭的烙印,而家庭可能属于许多不同的社会群体或阶层。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合作的经验将有助于未来应对真实的社会生活。(www.xing528.com)
五是全面掌握学情。混合编组虽然可以各尽其才,优势互补,但实际操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教学内容千差万别,因此,需要老师分组前深入、全面研究学生。如,耐心、学习态度、对工作责任、书写速度、计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特点,要做认真分析。
编组对合作效果会有直接影响,要进行认真研究。如果仅以小组解答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为标准分组,强强合作是最佳组合。但合作学习的价值不仅仅是促进学业进步,更在于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理解、宽容的合作精神和合作的技能,这在同质小组中是不能充分体现的。因而如何异质组合,根据条件选择让何种差异进行组合是分组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学生间的差异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除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的差异)外,还存在更多的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但非智力因素很难像学习方法那样简单的借鉴与迁移,它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体验。比如将外向的学生与内向的学生编组,外向的学生可以体验与吸收内向学生的沉稳,内向的学生可以体验外向学生的激情。但这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并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此有充分认识和准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