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门口,有位悲伤至极的母亲,正等待着儿子——一个即将升入大学四年级,却因屡犯校规被勒令退学的大学生。母子带走了无尽的悔恨和遗憾。
这幕情景是令人深思的。少数大学生存在的个性心理弱化问题,亟待引起人们的关注。帮助他们走出个性心理误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笔者最近进行了《大学生主要需要调查》、《大学生主要优缺点调查》。结果显示,少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存在一定缺陷,即个性心理误区。
有这样一则自嘲式的校园幽默:“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时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时知道自己知道。”这是对一些学生重感生体验而轻理性思考的心理状态的描述。当个别大学生意识到刻苦学的重要时,却已经失去了获得学位的资格,或者因违纪受到处分。
还有不少大学生把“以自我为中心”放在缺点的重要位置。所以高校应建立一个有利于大学生良好个性成长的环境。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调查》反馈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特殊的管理,以帮助大学生个个成材、人人成功。
首先要将个性管理寓于教育。从大学生进入高校大门的第一天开始,就使其感受到进入了一个关心、引导自己在求学的过程中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的学习环境;一个有要求、有目标、能够不断受到激励、看到自己进步的心理管理的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将个性管理贯穿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之中。具体说,培养大学生正确科学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倾向有“三引导”:一要引导学生明确认识,只有学有所成、报效祖国,才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个性;只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历史责任感,才是自尊自重的人格根基。二是要引导学生明确治学和成才的关系。三要引导学生养成科学思考的行为方式。指导他们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懂得用发展的眼光、创造的精神,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自己的才能。(www.xing528.com)
其次要将个性管理寓于教师的言行表率。每个教师都要有强烈的使命感,以良好的示范,优化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
第三要将个性管理寓于学生的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是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展的能力训练活动;也可以是结合学校某中心工作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的活动;还可以是为大学生的成功设计开办的有步骤、有系统的专题讲座、研讨。只要对各类实践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指导、有反馈、有强化,学生就会通过学习实践,逐渐感受自己个性心理的进步。
最后要将个性管理寓于学生的文化娱乐中。凡是能伴随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形式,都是对大学生进行个性管理的好方法。如美术、体育、文艺、手工艺等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能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强他们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爱老师、爱同学、爱集体的利用意识、崇尚真善美的成就意识,从而真正使自己的个性完美起来、成功起来。
总之,只要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能够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一套管理策略和具体措施,使之规范化、经常化;并把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那么,大学生将走出个性心理的误区,真正成为合格的跨世纪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