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对于人们来说,似乎简单无奇。然而,对于它深刻内涵的挖掘,对于科学含义的认识,人类至今仍在探索。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健康标准作出如下定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道德和对社会好的适应能力。从这时起,心理健康受到们的关注,用一种新的健康的观念代替传统旧观念的时代开始到来。
从前的医学模式把人当成细胞的王国,认为人有病是由于细菌从口传入引起某一细胞或器官发生病变的结果。新的医学模式不光把人看成一个生物的人,同时看成是一个社会的人,有心理活动的人。它告诉人们,一个疾病现象的产生,不光有细菌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心理的、行为的因素,更有生活方式的因素。
科学技术的进步,把人类的生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境地。小小的四台院变成了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在宁静的独居生活替代了往日嘈杂的同时,人们的交往受到限制。电视的普及和计算机的应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长期以计算机为伴和对电视机的依赖,又使不少人出现烦躁、焦虑、厌世情绪。
20世纪末的中国,是一个充满独生子女的国度。由于父母们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对下一代的期望,于是早期开发儿童智力的热潮此起彼伏。然而,又有多少父母意识到,从小培养孩子健康心理、良好个性品格的重要?畸型的父母之爱,很容易给孩子的心理发育带来事与愿违的后果。
中年知识分子早逝现象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而有关调查表明,影响知识分子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是精神紧张与超负荷及生活方式不健康,不会自我调节情绪。有关专家指出,由于我们是一个偏于内向的民族,心理问题躯体化现象尤为突出。在来医院就医的病人中,有20%的病人是由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不适。
明明已经锁好的门,却一次又一次地检查。刚刚写完的信封,还要看了再看。多少人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交友时,因紧张、挫折而痛苦不堪、难以自拔。一个正常的人只要生活在有人群的地方,就会受到来自自然界、周围环境、人与人之间关系等各种问题的困扰。由于每一个人的修养、文化、性格以及受困扰的心理差异,必然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如果不会自我调节,让那些不良情绪积聚在心理,就容易导致精创伤,产生心理变态。
一个人身体不康康,会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一个人心理不健康,不仅影响其个人,还会牵动家庭并带来邻里同事的不安宁。这种病人要是多了,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宁。(www.xing528.com)
心理卫生问题开始受到人们关注,一股心理卫生热正在中华大地悄然兴起。数以万计的人们来到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咨询与治疗。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如雨后春笋。心理卫生知识走进了大中小学的课堂,走进了报刊广播、电视。
尽管人的心理活动异常复杂,健康与否无明显界限。但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已被更多的人熟知了:了解自己,又能有自知之明;理解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乐于工作,热爱生活;情绪乐观稳定;人格完整和谐。
设立心理咨询门诊,开设心理咨询电话,开展心理治疗,固然重要,而更为重的是在全民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这对于推进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我们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这是一个追求生活质量、需要心理健康的时代。真正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具有这样心理素质的人群构成的社会,才是我们期待的健康而文明的社会。世纪之交,我们再次大声疾呼:关注心理健康。
(《中国教育报》97.2.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