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应急预案内容
在充分了解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的效益与成本的前提之下,对政府、企业和民众各自承担的不同应急减排责任,加以明确和细化,尤其是严重大气污染天气区域内各级政府部门的应急责任,应列出详细的任务清单。根据大气污染程度及特定时期内区域遭遇重污染影响的不同程度,将大气污染分为不同的预警级别,据此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此外,还应建立企业信息网上系统,筛选并整理出重点排污企业名单,便于在重污染天气及时开展对企业的限排、限产和停产工作。
2.加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基于重污染天气频发的情况,气象、环保等部门应针对本区域的具体污染状况,及时展开会商研究,准确评估大气污染监测信息,并进一步预测出污染的发展趋势及范围,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联动防治应急预案,明确防控重点。建议根据各地不同的污染源情况组建相应的应急联动小组,包括工业污染源控制组、施工污染源控制组、移动污染源控制组等,对各联动应急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不断加强应急措施效果的定量分析。此外,应在大气污染治理应急预案出台后,给市民一个合理缓冲期,并提前告知市民采取应急行动时所应注意的相关事项,让市民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从而便于有效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将应急工作给市民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对于已出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区域,要结合近期连续出现的重污染天气实际情况,对预案中的污染防治和减排措施进行及时修订。(www.xing528.com)
3.强化应急联动
为了最大限度减轻重污染天气带来的危害,环保、交通等部门应积极响应大气污染防治区域联动应急机制。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限制和关停重点污染企业、限制机动车行驶、停止建筑工地作业等各种紧急应对措施,从而在短时间内大幅降低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减小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所造成的高浓度影响。
区域内各联动部门应该按照区域的总体应急要求,各司其职,开展应急工作。当污染跨越行政区域扩散时,应由主要污染源所在地区的环保部门在该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及时分析污染源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牵头落实区域联动应急方案。当污染源无法确定时,则由区域内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环保部门在该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与其他受污染影响的相邻省、市或区级环保部门展开合力调查,及时通报污染源的具体污染情况,进行联动应急。对一些重点排污企业定期组织污染事故应急演练,此外,还应组建数支专业的防治大气污染应急小分队,为其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和应急设备,以提高大气污染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