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气污染治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广泛发动群众,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全面落实“属地化、网格化”精细管理制度,实行了3个“24小时”管控,建立了空气质量和重点污染企业排污预警应急机制。同时,通过严格的考核问责狠抓干部作风转变。
1.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全市施行三级网格管理(49个一级网格由市级领导包抓,338个二级网格由市级部门包抓,1482个三级网格由县级干部包抓),各区县将辖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每块网格由1名网格长、4名网格员组成大气污染防治日常监测小组,负责各自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日常监测工作。网格长由该网格所属社区选派一名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员由楼院长、居民代表、商户代表和相关单位代表担任。具体由督察员、管理员、巡查员对各自负责区域的主干道、背街小巷等进行全覆盖、全天候的巡查管理,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并及时处理,既实现了灵活管理,使管理具有伸缩性,又实现了集中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的协调统一,对全市污染源实行无缝隙全覆盖、全方位的精细化管控。
2.实行3个“24小时”管控。市区内管控对象繁多复杂,涉及面广。市内污染源多,全市5个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和各类大型企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成分十分复杂;燃煤消耗总量多,仅西固区全年达到400万吨,占全市燃煤消耗总量的30%左右,能源消费结构严重不合理;污染物排放总量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全年排放超过3.8万吨,占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近1/3,减排任务艰巨;低空面源污染点多,城乡接合部、集贸市场和城郊农村等区域居民用小火炉3万多台,年消耗燃煤超过3万吨,面源污染点多面广,管控难度较大;辖区空气湿度大,全区工业蒸汽和各类工艺冷却气体每天排放量达到8000吨,区域湿度相对较大,易形成“气溶胶”和雾霾,形成大面积污染气团,污染物不易扩散;受特殊的地理和静风期长、逆温层厚等气象条件制约,进入冬季后供暖启动,各种污染排放加大。针对这些特殊情况,环保部门对城区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驻厂监察,公安交警部门对尾气超标车辆实行24小时卡口管制,工信部门对劣质煤炭实行24小时卡口管控。同时,在街道设置环保专干和数字化监控指挥平台,利用高清探头,对辖区各网格进行全天候、全覆盖的实景监控。一经发现区域内有偷偷排污、燃烧有烟煤、焚烧秸秆垃圾、煤堆灰堆无遮盖措施等现象,即由网格长、环保专干通知街道综合执法队到现场进行处置。另外,对城区热电联产电厂实行限煤量、限煤质、限排放的“三限”措施,由于用煤量的限制,许多企业开始选用优质煤炭,从而达到了限制污染物排放的目的。(www.xing528.com)
3.建立了空气质量和重点污染企业排污预警应急机制。在检测到空气污染指数达到85、企业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标准临界值前10%时发布预警,立即要求拆迁和建筑工地停止施工,燃煤企业提前降低生产负荷,建议政府实施机动车限号,减少污染排放,保证将数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