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发生坏死的原因很多,当细胞受到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有毒物质)、物理因素(如热、辐射)和生物因素(如病原体)等环境因素的伤害,都会引起细胞死亡现象的发生。早期人们认为细胞坏死是物理化学或严重病理性刺激引起被动地损伤或死亡。但是近几年研究证实,坏死也是由基因调控的一种不同于细胞凋亡和自噬的程序性死亡方式。当细胞发生坏死后,细胞在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膜胀大,通透性增加,细胞器的肿胀崩解,细胞核固缩或者裂解,最终导致细胞结构消失。严重时,细胞膜完整性遭到破坏,细胞内容物溢出,最终导致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坏死的形态变化一般是由损伤细胞内的水解酶的降解作用导致,也可能是白细胞释放的水解酶的作用引起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导致巨噬细胞坏死后逐渐会促使组织损伤和肉芽肿的形成,而结核结节及结核肉芽肿是结核病最基本、最重要的病理特征,是组织细胞对Mtb 感染的炎性反应性增殖。由此可见,调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巨噬细胞的命运对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逃避宿主细胞的清除,而诱导巨噬细胞坏死就是其中一种方式。细胞坏死后,细胞膜破裂,结核分枝杆菌从细胞内逸散而出,会导致别的巨噬细胞反复感染,最终导致结核病的发生。为了验证BCG 感染后对巨噬细胞坏死的调控作用,我们用不同感染复数BCG 感染巨噬细胞,并利用感染复数为10 的BCG 在不同时间感染巨噬细胞。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感染复数的BCG 感染巨噬细胞后,各处理细胞的坏死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而且巨噬细胞的坏死率随感染复数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在感染复数为40 时,细胞的坏死率达到23.6%,与对照的3.0%相比,增加了20 个百分点(图6-1)。
为了研究不同感染时间对巨噬细胞坏死的影响,我们采用统一的感染复数(细胞∶细菌为1∶10)感染巨噬细胞,并测定坏死率,如图6-2 所示,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巨噬细胞的坏死率逐渐升高,并且显著高于对照,BCG 感染后48 小时坏死率达到20.78%,通过以上研究发现,BCG 感染可导致巨噬细胞坏死,并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特点。(www.xing528.com)
图6-1 不同感染复数BCG 感染RAW264.7 细胞流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