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的病理性特征体现为结核结节的形成和肉芽肿性病变。基本病理变化分为三种:(1)渗出性病变,主要呈现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2)增生性病变,主要为结核性肉芽肿,这也是结核病诊断上的特征性标志物;(3)坏死性病变。在这些病理变化中,结核肉芽肿是在病原体和宿主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它是由紧密介导的巨噬细胞和其他细胞组成一种有组织的宿主免疫结构,一般当机体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少、毒力低且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它们对各种持续刺激(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作出反应并出现增生样病变。肉芽肿结构比较独特,主要分为以下类型(图1-4),第一种是典型的结核性肉芽肿,常见于活动性结核和潜伏性感染。其具有干酪样坏死的中心,依次环绕着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以及最外层是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等。第二种为非坏死性肉芽肿,这种常见于活动性结核,主要包括巨噬细胞和一些淋巴细胞。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纤维性病变,这种病变在潜伏性肺结核和活动性结核病人体内多见,细胞组成包括成纤维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形成的肉芽肿在不同物种身上也有不同的体现,比如小鼠既不能形成钙化和空洞也没形成干酪样坏死,但是在家兔和牛等动物体内则能形成明显的干酪样坏死和钙化特征的肉芽肿。这种多种细胞聚集形成的慢性炎症性区域,是机体控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保护性结构,并且能限制细菌在体内播散。所以说结核性肉芽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结核分枝杆菌的进一步感染。因此,虽然肉芽肿不能根除结核分枝杆菌,但在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图1-4 典型的结核性肉芽肿结构示意图( 引自Clifton E Barry 3rd 和李佳,并重绘)(www.xing528.com)
在结核病发生过程中,肉芽肿为抗原特异性T 细胞与感染的巨噬细胞共生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在肉芽肿中巨噬细胞被激活可以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增殖。虽然肉芽肿是杀分枝杆菌的场所,但是结核分枝杆菌也发展出多种机制来抵抗巨噬细胞的杀灭。如果宿主细胞免疫能力或维持肉芽肿结构的信号减弱,这些存活的分枝杆菌就会休眠,而当条件适宜时,结核分枝杆菌恢复复制能力,并有可能转化为活动性结核,从而导致结核的重新激活。这种平衡不仅适用于分枝杆菌,也适用于可能发生凋亡或坏死的宿主巨噬细胞。这种情况则会导致肉芽肿内典型的干酪样坏死。
坏死性病变是指当毒力较强的大量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变态反应强烈时可出现的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呈现为淡黄色的均匀细腻颗粒状结构,又被称为干酪样坏死。这主要是由于组织中包括含结核分枝杆菌的脂质和巨噬细胞在变性坏死中所产生的脂质,这意味着干酪样坏死组织中长期存在结核分枝杆菌,因此也就有出现结核分枝杆菌再次繁殖和扩散的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