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用数学方法:7个问题4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实用数学方法:7个问题4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上述问题研究中,地下节点实际货运量之和为79 971.34吨,30年后,这数值将变为345 476.19吨,以目前的节点数量来说,远小于与地面收发货量之和最大限度112 000吨。表21一级节点对应的二级节点7.3 基于背包法的物流网络建设时序模型问题的实质是每年在一个固定建设里程数上,实现货运最大化,从而缓解交通,这显然是一个“背包问题”。在问题3中,一级节点对二级节点的通道运输量均值为2 355吨。

实用数学方法:7个问题4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7.1 模型的预处理(节点处理能力扩大)

根据题意,地下物流系统构建重点关注两个条件:① 满足该市近30年内的交通需求(可以认为需求量每年呈5%增长);② 建设进度分八年完成,且每年可建设道路长度大致相等。考虑到缓解交通,其建设过程应由各个节点的实际货运量决定,优先建设货运量大的节点。

首先对交通量进行处理,因交通量与货运量近似呈正比,可以认为,30年后的货运量是目前货运量的1.0530倍,即4.32倍。考虑到实际情况中,地上交通能力也在逐年上涨,因此,可近似认为“30年后地下货运量的需求是目前的4.32倍”。

在上述问题研究中,地下节点实际货运量之和为79 971.34吨,30年后,这数值将变为345 476.19吨,以目前的节点数量来说,远小于与地面收发货量之和最大限度112 000吨。因货运量过大导致现有技术无法承担,不妨可以考虑,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扩大节点的处理能力和通道处理能力:① 在未来30年货运量激增后,多数双轨车道均需改为四轨运行,车辆型号也从5吨转10吨,其通道量相当于原先的4倍。② 考虑到10吨型号的双向双轨通道能力为14 400吨,可以认为一级节点应能够处理这样的货运量。③ 对目前区域中心点OD矩阵每个元素扩大4.32倍,那么有较大的地下货运量需求的点有880区域10 375.65吨、886区域10 215.59吨等。一级节点至少应满足任意一个点的需求能力。

通道考虑为增加一个轨的处理能力,则最大吨位型通道的限度由14 400吨升至21 600吨。

【结论】综合上述讨论,可以将节点的处理能力扩大3倍,那么一级节点与地面收发货量限度为12 000吨,二级节点与地面收发货量为9 000吨。通道扩大后可以处理的吨位限度为21 600吨。若无特殊说明,模型后续运算在此基础上展开。

7.2 K-means聚类的节点确定

根据第一问的方法,在节点能力扩大处理后,重新进行节点的选择。其中839、880、886因收发货量过大,必须直接由一个一级节点服务。其中,三个物流园区收发货量因超过通道处理上限,需要分配2个一级节点服务,那么,如题,至少需要7个一级节点与物流园区连接。一次聚类结果如图18所示。

现从聚类结果中选取服务量较大的点,共6个(类别序号5、16、18、23、26、35),与839、880和886构成9个一级节点备选点,从中选取7个,不妨仍以距离方法判定。最终确定的一级节点如表19所示。

根据二次聚类结果,判定二级节点共45个,其聚类结果(所覆盖的区域中心)见表20,在此基础上,根据距离判定一级节点覆盖的二级节点,结果见表21。

图18 一次聚类结果图

表19 聚类后确定的一级节点信息

表20 二级节点覆盖区域(服务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个一级节点承载量过大,为了减缓,其相应的二级节点可以考虑相互连通。

表21 一级节点对应的二级节点

7.3 基于背包法的物流网络建设时序模型

问题的实质是每年在一个固定建设里程数上,实现货运最大化,从而缓解交通,这显然是一个“背包问题”。

7.3.1 模型建立

首先,建设总长度应该等于园区与一级节点连通的道路,一级节点互相连通的道路,一级节点与相应二级节点连通的道路,以及被同一一级节点服务的二级节点连通道路的长度之和,即

那么,年建设长度应该为l=[L8]。

在建设方面,二级节点间的互联是为增加抗风险能力,重要度较差,可以后续建设。

其次,对A1~A7和B1~B45的实际货运量排序w(1)~w(52),每建设一个一级节点,对应的建设长度为该一级节点与其他一级节点连通的距离之和;每建设一个二级节点,其建设长度为与被服务的一级节点连通的距离,即

再次,对B1~B32同区域间的货运量排序,进行二次背包化处理,并连接对应的二级节点通道,流程图同上相似,不再赘述。

图19 基于背包法的物流网络建设时序流程图

7.3.2 模型求解

(www.xing528.com)

表22 各节点按货运量排序

通过MATLAB代码计算求解,可知第一年涉及通道建造为各一级节点与物流园区相连;第二年到第四年主要为一级节点间的连通,第五年到第八年为一二级点连通,连通情况见表23,建设时序图如图19所示。

表23 连通情况图

图20是8年建设施工时序图,最后一幅图只列出最后一年和前四年,比较清晰。

图20 建设时序图

7.4 与问题3的比较

7.4.1 满载年限计算

随着需求量逐年增长,问题3的网络通道受容量限制难以满足。若仍然使用,应进行扩容处理。

从通道处理能力看,对于双向双轨的地下通道,通道处理能力限度为3 600吨。在问题3中,一级节点对二级节点的通道运输量均值为2 355吨。以每年1.05倍增速,则第9年的通道运输量将达到饱和。此时,需要将双向双轨改为双向四轨。进一步的,在第23年,双向四轨的运输量也达到饱和,此时需要将5吨位的通道改为10吨位车道。

综上所述,在通道扩容方面应该在第9年直接增建10吨位通道,以避免改线造成的成本浪费。

从节点容量看,在32个二级节点和4个一级节点的条件下,实际能够满足的货运量,最大为32×3 000+4×4 000=112 000吨,而实际货运总量为78 783吨,以每年1.05倍增速,则第8年将达到饱和,需要扩建。

综上所述,在第8年,一级节点各班次和每班车的车厢节数达到满载。

7.4.2 扩容处理方案

1. 节点处理

结合上述网络结构可知,满足30年交通量的一级节点数为7个左右,二级节点数目为40个左右。

① 将达到饱和量的二级节点升级为一级节点,并与最近的物流园区相连接。

② 对于单个区域中心点货流量超过二级节点货运量的升级为一级节点,并与最近的物流园区相连接。

③ 对于单个区域中心点货流量较大的且不超过二级节点容量限制的,可同点位建立二级节点,并与最近的一级节点相连接。

2. 通道处理

① 计算30年后货运量,对容量变化较小的通道,从双向双轨(5吨)扩建为双向四轨(5吨)。将达到饱和量的二级节点升级为一级节点,并与最近的物流园区相连接。

② 对容量变化大的,增设的双向四轨轨道为10吨。

③ 对于容量变化极大的,需要在前两者基础上,另修建与同一一级节点服务区域的其他二级节点的连通通道。

7.4.3 网络系统对比

对于问题4中的网络系统建设来说,因考虑后期使用,前期投入成本较大,但年利用率较低。从节点实际货运能力看,前者为78 783/112 000=70.3%,后者为78 783×4.32/(45×9 000+7×12 000)=69.6%,变化差异不大,但后者在量级上远超前者,易造成过多的成本投入。

反观问题3的网络结构,其前期投资成本较低,利用率高,但后期改建扩容的费用较高,特别是在通道扩增情况下仍不能满足,则需要增建额外连接通道,对后期改建成本有影响。

问题3与问题4的优缺点比较见表24。

表24 优缺点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