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从2005年、2006年开始,中国大陆的报纸上,开始出现一种奇特的应用——扫码。所谓“码”,指的是在报纸上印刷的二维码,尽管在今天,二维码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物,在日常生活的很多场景和领域,都可以看到二维码的身影,但在当时,二维码还是比较少见的。所谓“扫”,指的是运用有摄像头和拍照功能的手机,对准二维码,就可以在手机载体上看到更丰富的应用——例如音视频和多媒体效果。今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扫码同样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它可以为受众更方便的传递更多的信息,在信息储量上突破了纸媒,也就是“码”的载体的局限性,同时,这些信息以多媒体的方式进行表达,也是一种非常大的优势,这些码和扫码后所得的信息构成一个更丰富的信息世界,也把平面媒体所承载的信息与手机媒体所能承载的信息更好的结合起来。
平面媒体,主要是报纸的二维码应用也有不同的形式。最开始的时候,报纸的二维码在内容上主要是与报纸刊登的内容相关,即报纸刊登什么样的内容,扫相关的二维码,就可以得到与之相关的内容。而在形式上,扫码的对象主要是日常所见的二维码,以QR码为最常见。这样的情况有所发展,在一段时间后,报纸的扫“码”变得更丰富,在一些报纸上,只要用相关的特殊手机软件,对准报纸上相关的“特殊”图片,就可以得到与之相关的更丰富信息,这样的信息储存在报纸为之设立的服务器上,这个服务器提供的信息相较于报纸的信息是另一个独立的系统,它的内容体系受到报社的控制,但与开放的互联网环境并不相同,从事这些工作的报社把这个系统称之为“云端”,于是开办这些“扫报纸”就可以进入“云端”的报纸,被称之为“云报纸”。云报纸是扫码功能在报纸这一媒体之上的演进,他的实质仍然是扫码,但是在形式上更活跃,更加符合报纸阅读空间有限的现实,也更符合报纸的审美要求。二维码在内容匹配上的革新则来自于2013年,这一年,网络巨头阿里巴巴,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推广旗下主要产品——淘宝。淘宝推出了一种新的应用——码上淘。简单说来,就是在报纸上印上二维码,当读者扫这些二维码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到购买页面,来直接选择和购买商品。码上淘也一时掀起不小的波澜,来自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几十家报纸纷纷成为淘宝的合作伙伴,码上淘在很多的城市日报上都可以见到。显然,报纸成为了网络电子商务的线下PV,报纸的发行量和传阅量,成为扫码入口数据的重要参照。这种结合,使二维码第一次在报纸上直接与广告和移动电子商务结合起来。(www.xing528.com)
二维码很有可能在报纸杂志上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4G的飞速发展,手机会更多的用作视频功能,多媒体展现,和应用功能扩展。也就是说,手机会更多的成为一个“使用工具”。而另一方面,纸媒的信息筛选功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发挥稳定。未来,有没有可能把纸媒所筛选的信息更多用“码”的形式表达,而通过手机来实现信息的读取呢?如果这样的想法真的可能,那么,纸媒尤其是报纸的信息筛选,就可以使之成为一个“信息提纲”,而更多的信息读取、购物、功能实现,则到由扫码所构建的“云端”上去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