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报业移动客户端发展的研究成果

报业移动客户端发展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民日报》涉足移动客户端的时间比较早,从2010年9月,也就是iPad 第一代产品问世仅仅8个月后,人民日报就发布了自己的终端产品,可以在App

报业移动客户端发展的研究成果

就在国外的报纸移动客户端试验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国内报纸也纷纷参与了移动客户端的开发和应用,一时之间,报纸开发移动客户端蔚为大观。国内著名的大报几乎都开发了自己的App,并且能够在不同的终端上得到应用,迅速抢占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客户端新闻阅读眼球。从那时的发展开始,国内移动客户端的发展也可以看到一些阶段性的特征。最开始的时候,客户端和The Daily 的功能一样,就是阅读一张报纸,因此,多在设计上下功夫,而在内容建设上,主要是平移纸质媒体的内容。后来,移动客户端开始意识到,作为一个独立程序,报纸客户端还需要一些互动和服务功能,因此,在客户端的应用中开始加入更多的互动和服务元素。在更近的一些发展中,移动客户端被希望成为一个更好的整合新平台,开展同其他全媒体手段的互动,实现一个整体的全媒体传播。

1.内容平移平台

早期的报纸开办的平台最大的职能,就是实现平面媒体内容的平移,这和The Daily 如出一辙。The Daily 也是在iPad 上做平面媒体内容,只不过换了一种介质。人们看到的依然是“报纸”,有“版面”、有“头条”、有“图片”、有“版式”。这实际上是报纸App 的最早期形态。在国内,为了学习这股来自异域的风潮,或者也是为了适应自身的发展,第一批App 亮相。他们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把报纸“搬”到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当然,不排除一些爱做尝试的先行者会采用一些互动的新功能,但从整体上看,早期的一批报纸App,都是以刊登“原汁原味”报纸内容为最重要的“职能”。根据研究,最早在iPhone 上开发客户端的报纸是《南方周末》,时间是在2009年10月,而在iPad 上最早开发出客户端则是在2010年4月1日,英文《中国日报》(China Daily)亮相。最早在iPad 亮相的中文报纸则是《南都DAILY》,于2010年5月5日发布。根据统计,到2011年8月,大陆已有61 家报纸在iPad上开发了客户端。而在这些报纸客户端中,有34 家进入了iPhone免费新闻应用类客户端前250 名。[9]

客户端的内容最常见就是来自报纸的内容。一种情况是全部来自纸质媒体的内容,不仅是全部内容的转载,而且是原版再现,典型的如当时的人民日报App。而稍微变通的情况则是精选报纸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定期更新,如当时的南都Daily。值得一提的是,南都Daily 后来加入了较多的多媒体元素。

这样的客户端显然比较基础,然而实现的功能同样在当时的条件下,令人们感到新鲜。因为可以在平板电脑上看报纸了。再加上在2011年或者更早,平板电脑本身还是一件很新鲜的事情,能够用上平板电脑本身在家庭来说就是一件很显赫的事情,WiFi 也没有后来这样普及。能够拿起平板看“报纸”,足以吸引当时人们的眼球。而在国外,同一时期,默多克所鼓吹The Daily 将给传统报业带来希望,“人们会继续读报纸,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载体”。在这样的情况下,报纸App 虽然本身发展形式并不怎么高级,但是,带给人们的新鲜感,在当时确实可观的。

2.用户互动平台

从移动客户端接下来的一个发展时期来看,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特色。不少报纸的移动客户端都发掘了更多的与用户互动的功能,大量的多媒体手段,如音频、视频开始在客户端上展现,在内容编排上,也开始打乱从前完全是一张“电子报纸”的编排方式,新闻内容被用新的方式在职能终端上排列组合。用户不仅可以看这些多媒体内容,而且可以通过互动功能来实现用户之间的互动。(www.xing528.com)

比如显著的革新就出现在南都Daily。经过改良后的南都Daily倡导“日报式的更新周期,杂志式的阅读体验”。所谓“杂志式的阅读体验”是指南都Daily 已经有大量的多媒体形式的阅读内容。用户可以在电子屏上看到文字、图片、视频、流媒体等多媒体呈现形态,视觉体验较从前有很大的改观。南都Daily 已经完全突破旧有纸媒的版式、版面的局限性,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方面,内容上已经与时髦的多媒体阅读没有很多的差异,所有内容都符合iPad的阅读形式,呈现出多媒体的效果;另一方面,南都Daily 又与互联网的海量阅读存在差异,毕竟内容都是经过编辑精选的内容,具有较大的筛选特征。与此同时,南都Daily 还在彰显社会化媒体的社交特征。不仅从新闻资讯到图文到音视频实现复合传播,而且还有较多的用户可以采用的新应用,来实现交互功能。如App 可以支持离线和在线阅读,主界面背景实现动态天气预报,根据用户所处地理位置,实时呈现相应天气场景,使用户获得更真切的虚拟体验等。而一般意义上的分享、评论等功能,也可以方便的在电子报纸上实现。

同样的互动也出现在广州日报的App 中。广州日报的App 包含着珠三角、国际、财经体育闲情读书等不同的新闻和资讯板块。用户可以通过“订阅”的功能,来选择这些内容的推送和呈现。在每一篇新闻的下方,都会有分享按钮,用户可以方便的把这些新闻分享到微博、微信等个人社交媒体平台。除此之外,客户端还提供了“我的报纸”的应用功能,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采用聚合功能,来实现一张有独立个性的“我的报纸”的制作和订阅。为了加强和用户的互动,App 还设置了一个叫做“广爆料”的栏目,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向广州日报客户端爆料,爆料分为“我要唱通街”、“私信给广州日报”、“府前路一号”等内容,分别对应“分享见闻”、“私信”、“选择政府部门 反映民声意见”等功能。形成良好的用户和平台之间的互动。广州日报客户端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年度“新媒体创新奖”中,荣获特等奖。

3.综合运营平台

还有一些报纸的移动客户端实现了更多层次的发展。它们或者开发出多种App,形成一个集群,以期发挥出更多层次的作用。或者寄希望于整合和开发工作,来呈现一个更多功能的综合运营平台,以整体的效果,实现媒体的运营。

例如《人民日报》的移动客户端,就形成了一个“人民App”的“App 集群”。《人民日报》涉足移动客户端的时间比较早,从2010年9月,也就是iPad 第一代产品问世仅仅8个月后,人民日报就发布了自己的终端产品,可以在App Store 免费下载。根据研究,截至2014年3月5日,“人民App 集群”在App Store 上可供下载的客户端已达20 余种,从终端来看,可用于手机终端的App 有16 种,可用于iPad 等移动设备的App 有13 种。而从语言来看,已经覆盖英语法语俄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中文等7个语种。《人民日报》不仅实现了在自己开发的客户端上阅读,还能在其他很多的新闻客户端上被阅读,如在“中文报刊”、“闻道”、“读报客户端”、“随手看新闻”、“看报纸”等客户端上,都能读到。[10]人民日报App 已经形成一个传播的整体效应,可以看到,在移动客户端的发展上,人民日报无论在形式上、内容上、架构上,还是在规模上、渠道上,发展的速度都非常快。形成了一个覆盖不同用户需求、不同语言需要、不同媒介接触习惯的更层次的体系。使更多的潜在用户能够通过更多的方式,在更多的时间、地址上接触到人民App 集群。从而使纸质媒体的内容传播和品牌效应,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放大,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2014年7月23日,网络新闻热点中爆出一则新媒体事件,而很多人们的微信圈也被一个关键词刷屏。这个关键词就是“澎湃”。“澎湃”是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宣布的第一个“成果”,因此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上海报业集团于2013年10月28日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宣告成立,由原来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整合重组。集团不仅包含着《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上海的三大报系,而且几乎把上海最重要的报业资源全部收入囊中。再加上地域因素和政府背景,报业集团成立本身就足以引人关注。集团成立后,便开始在新媒体以及媒体转型领域中发力。“澎湃”便是最重要的一个产品。澎湃有网页、Wap、App 客户端、官方微信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在客户端上,希望通过走免费的路子,依靠吸附广告来赢利。而且,从一开始,澎湃就把做“内容”,作为新媒体产品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够大限度的挖掘纸质媒体集团在内容创作上的长处和优势。澎湃的口号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追求对时政新闻的捕捉和解读,希望通过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来走一条依靠广告延伸新媒体发展的路子。在澎湃新闻的平台上,有一系列的新闻新媒体产品,而在客户端上,更是有着覆盖智能终端的多种App。简而言之,澎湃在做两件事情,一是搭建起一个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巨大矩阵,这个矩阵涵盖着当前众多的新媒体产品终端,而它们有着统一的内容提供和内容运营。另一件事情则是在做内容,希望通过优秀和精彩的内容,来重走吸引用户从而吸引广告的路子。澎湃老总的澎湃新闻发刊词“我心澎湃如昨”在社交媒体圈中引发不小的追捧和议论。然而,澎湃整合平台、内容创新的新媒体发展思路,究竟能在新媒体发展道路上产生多大的实际效力,还需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