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纸质媒体官方微博粉丝群的特点与读者群有何不同?

纸质媒体官方微博粉丝群的特点与读者群有何不同?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纸质媒体的官方微博粉丝群与纸质媒体的读者群有没有差异?而《广州日报》官方微博的粉丝群则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在官方微博中延伸自己报纸的品牌的确有可取之处。

纸质媒体官方微博粉丝群的特点与读者群有何不同?

纸质媒体的官方微博粉丝群与纸质媒体的读者群有没有差异?很多的个案表明,这样的差异是存在的。《广州日报》的一份内部研究资料显示,《广州日报》纸质媒体比例最高的阅读人群是25-34岁的青年,而次之的是35-44岁的壮年人群。而《广州日报》官方微博的粉丝群则主要是在校大学生

存在这样差异的原因很可能还是因为纸质媒体和微博媒体形式的差别。纸质媒体因为长久以来的阅读惯性,已经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读者群,这个读者群是在经年累月的报纸阅读中形成的,具备较强的稳定性。而微博是近几年兴起的事物,喜欢用微博作为沟通和传播手段的更是以年轻人为多,因此,报纸官方微博的使用人群以更年轻的人群为主就不足为怪。

对于《广州日报》官方微博粉丝的更深入研究表明,广州日报官微有这么几个特点:一、粉丝的本地化较为明显,大约有40%为广东粉丝,其中一半左右为广州人。二、粉丝年轻化,活跃粉丝中以本地大学生居多。大学生和中学生群体是粉丝中最为活跃的群体,这一部分人群与报纸的读者有一定的互补性。这一批人,毫无疑问是未来阅读市场上的黄金一代、绝对主力。他们习惯于通过网络更方便快捷地接受新闻资讯。三、与报纸的气质相一致,粉丝大众化、市民化,较为关心生活健康、身边新闻等。[16]

这一总结对于《广州日报》的粉丝进行了更深入的“素描”。从这个总结中可以看到,在粉丝结构中,粉丝以本地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与本报的读者群有类似之处。但在年龄结构上和身份上,粉丝与读者有差异,这和上面的内部报告反映的情况基本类似。而从信息需求上分析,粉丝的市民化、大众化特征,和他们关注的重点,又和本报读者有着一定程度的契合之处。(www.xing528.com)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报社应该如何处理报纸官方微博和本报的关系?一方面,粉丝和读者明显是两拨人,另一方面,尽管是两拨人,他们在地域特征、阅读心态上又有着相通之处。

《广州日报》的看法和做法是,官方微博是报纸在微博舆论场的重要延伸,官方微博在微博场中代表和反映着主报的风格和气质。对于官方微博,是这么定位的:它是广州日报新闻产品在微博平台的延伸、在网络平台上拓展广州日报的品牌、广州日报读者和粉丝的互动平台;官方微博不仅发布新闻,还是信息中心、服务中心,代表了广州日报在微博平台上的品牌形象。在日常的报料接收、网友评论、信息咨询中,要以服务窗口的态度要求自己,全心服务、耐心解释、认真回应,以维护并提升报社的品牌形象。[17]而在具体的编辑操作中,更是直接将报纸的经典和精华内容,“搬”到了微博上,例如微博中有个“今日靓汤”的栏目,主要内容就是来源于本报的“每日靓汤”专栏。因为广东人爱喝汤、爱煲汤,所以教市民如何煲出“靓汤”的这个栏目,在本报经久不衰,成为了受众非常喜欢看,美誉度高、反馈强、名声好的品牌栏目。微博则把这样的栏目稍加加工后改了过来。不妨做一个假设,虽然主体的粉丝群是在校大学生,也许他们并没有机会“煲汤”,但对于他们大多数而言,喝汤却是与生俱来爱好,看看美味的做法、设想一下其中滋味,也许同样会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

在官方微博中延伸自己报纸的品牌的确有可取之处。一方面,任何一张报纸都会因为全媒体产品的存在而在移动互联网上形成自己的形象和风格。对于已经在纸质媒体中经营良久而形成的形象和风格,并不应该轻易的放弃。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受众更多是面向未来的一代,是面向未来的受众,在这些受众中,建立和本报一致的品牌形象,延续本报的品牌影响力,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毕竟年轻人也关心生活、关心健康、关心身边,而且更具有好奇心和“问到底”的精神。但是,在信息的选取上,还是应该更对考虑他们的口味,选取更多年轻化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