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博运营的纸媒机构研究成果

微博运营的纸媒机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博出现之后,这些报社中的“全媒体”部门基本上都开始了一个新任务,即接手报纸微博的运营和维护工作。报社原有的“全媒体”部门无疑是承担起这一任务的“先锋”。由专门的人员和机构来运营微博——这在很多的报社都是这样做的。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一时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消息,对信息进行甄别,权威的发布信息,同时又快速、及时、全面地发布最新消息,成了对报社微博的重要要求。

微博运营的纸媒机构研究成果

前面谈过,报纸微博是报社全媒体转型比较早的产品之一。在这之前,报社开展的主要工作是与互联网的结合,而没有更多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但是在探索与互联网结合发展的过程中,报社所倡导的“报网融合”,就已经探索出了不同的运行模式。

例如,在探索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或者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的早期,曾出现了不同的运作方法。暨南大学副教授麦尚文博士将有关的情况归结出五种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人民日报的“报网双核”模式、解放日报的“终端”模式、南都报系的“全线”模式、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小型通讯社”模式、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网络门户”模式。[13]这些模式是从宏观上来看的,即考虑得更多的,是报社在进行全媒体转型过程中的组织架构,实际上,具体到一家报社而言,具体到操作全媒体产品而言,往往都是要组织专门的人员来进行专门的操作。

这样的专门人员很可能来自于原来报社的与“报网互动”有关的部门。在一些报社中,很多年以来的“报网互动”,使得报社已经有了一批工作人员在从事与报社“触网”有关的工作。如有的报社开办了主报的网站,已经有一批工作人员在从事主报网站的更新运维。有的报社开办了一些早期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例如手机报,已经有一部份工作人员在进行这些产品的维护工作。有的报社为了促进当时的报网融合,实现报纸和互联网之间的信息打通,充分的发掘报社的采访资源,实现在报社掌控的纸媒和网络媒体上实时发稿,当时已经成立了滚动新闻部。滚动新闻部的职能就是要为集团内的各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及网站、手机报,提供实时的内容。[14]实现新闻处理上的“一鱼多吃”,为报社能够即时发布新闻,掌握在网络新闻传播领域的先机服务。

微博出现之后,这些报社中的“全媒体”部门基本上都开始了一个新任务,即接手报纸微博的运营和维护工作。前面说过,在2009、2010年微博刚刚出现的时候,即有报社开办官方微博,到2011、2012年的高峰期,开办官方微博的报社更是发展迅速。开办微博自然是需要报社高层决策,但决策之后,微博的运维需要专门的团队。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例如另起炉灶组织一支专门队伍的、从纸媒采编人员中组织一支专门队伍的——但是,无论如何,组织起一支专门队伍是进行微博日常运维的基本保障。报社原有的“全媒体”部门无疑是承担起这一任务的“先锋”。原有的“全媒体”人员,开始真正的开展了概念性意义上的“全媒体”工作,因为如果说到真正的“全媒体产品”的话,微博应该算是“全媒体产品”的重要源头。而从前探讨的“全媒体”问题从坦帕新闻中心把报社和网站搬在一个大楼里办公开始,基本和“媒介融合”指的是同一种含义,强调的是不同媒介之间的共生发展。而有了微博之后,“全媒体”应该有一种更确切的含义,他指的是纸质媒体自身,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开发的能够传播自身内容,并适应移动互联网形式的产品,这种产品,使纸质媒体的转型,更确切的具有“全媒体”的基因。

专业人员的配备为微博在各大报社发展起来提供了一个基本条件。由专门的人员和机构来运营微博——这在很多的报社都是这样做的。在《广州日报》,在发展的初期,这个机构被叫做“全媒体中心”,而它的前身,则是成立于2007年的滚动新闻部。单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到,这个机构承担着报社在全媒体转型方面的重要任务,而实质上,中心工作则是运营微博等当时兴起的全媒体产品。(www.xing528.com)

微博作为早期最重要的全媒体产品,一旦运行起来,还是需要很多的投入,尤其是人力的投入。在一些成熟的大报微博,当时的基本情况是:微博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做到24 小时更新,但考虑到人们刷微博的时间习惯和人们的作息时间,报社微博一般的更新时间在早晨7 点30 分,到晚间11 点30 分之间。

在这个时间段之内,官方微博应该是“不停歇”的。所谓的“不停歇”,是指官方微博应该以一定的时间间距,不断地发布消息。只有这样,报纸的官方微博才可以持续的保持粉丝的热情,吸引粉丝的关注。而在不同的时段,微博的发布时间间隔也是有不同的,以@广州日报为例,在中午等高峰期,微博的发布会更“密”一些,例如每隔10 分钟,每隔12 分钟,就可能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一条新内容。而在一些平常的时段,例如在上午或者下午的普通时段,微博的更新时间间隔可能是15 或者20 分钟。平均下来,一小时4 到5 条左右。但这也只是平时的一般情况。遇到有突发事件发生,或者有重要新闻的时候,官方微博几乎是以很短的时间间隔更新,当然前提条件是要保证新闻的“有料”。而在平时的情况下,过密的更新或许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粉丝也需要对于微博信息的消化和接受,如果频繁的发布,会让某些粉丝产生反感的情绪。

为了应对这样的工作情势,《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部将工作人员分成两班,早班的工作人员从早晨的7:30 工作到下午4:00,晚班的工作人员从下午4:00 工作到晚上11:30。每班的工作人员3-4 人左右,1 名工作人员负责对所有编辑编出的微博内容进行掌控和把关,相当于在纸质媒体中的看版编辑职能。这个小组的工作最开始时集中于微博,因为微博更新快,工作强度大。一旦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或者重要突发新闻,这种工作节奏就会被打破。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一时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消息,对信息进行甄别,权威的发布信息,同时又快速、及时、全面地发布最新消息,成了对报社微博的重要要求。编辑部迅速调集了处于休息状态的编辑人员赶到全媒体中心增援。发布信息密度也由十几分钟一条,变成了几分钟一条、不到十分钟一条。而读者的反馈在这段时间也迅速增长,加油、点蜡烛、雅安挺住的声音在报社官方微博的读者跟帖中不断地出现。当天晚上,全媒体中心的好几位工作人员值了通宵班。而官方微博也24 小时实时更新,向受众报道最新的消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