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指令中“area”是OSPF协议中引入的一个新的概念,因为OSPF能够运行在大型网络中,但网络中大量的路由器也会产生大量的更新报文,给网络带宽造成很大压力,而且过于庞大的网络会导致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非常庞大,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并使得运行SPF算法的复杂度增加,导致路由器负担很重。更为严重的是,每一次拓扑变化都会导致网络中所有的路由器重新进行路由计算。
因此,OSPF将一个大的网络划分成小的单位,这就是区域。更新报文的扩散限制在区域之内,一个区域内的路由器将不需要了解它们所在区域外部的拓扑细节。区域之间通过精简的汇总传递路由,这样做能够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
每个区域都有一个区域号,区域号是一个32位的整数,可以写成IP地址的形式,例如“0.0.0.1、0.0.0.2”;也可以采用整数数字的形式,例如“1、2、3、4”。编号为0的区域称为BackBone区域(骨干区域),有且只有一个。其他区域称为Normal 区域(常规区域)。OSPF要求所有的常规区域应该直接和骨干区域相连,常规区域只能和骨干区域交换路由更新报文,常规区域与常规区域之间即使直连也无法互相交换路由更新。如图10-2中,区域1和区域2都是常规区域,只能和骨干区域0互换更新信息,然后再由区域 0转发,区域0就像是一个中转站。两个常规区域之间无法互相转发,路由器C不能将区域1中的链路信息直接更新给路由器D。
图10-2 OSPF中的区域(www.xing528.com)
区域的边界是路由器而不是链路。一个网段(链路)只能属于一个区域,每个运行OSPF的接口必须指明属于哪一个区域。换句话说,OSPF区域是基于路由器的接口划分的,而不是基于整台路由器划分的,一台路由器可以属于单个区域,也可以属于多个区域。图10-2中,路由器A属于区域0与区域1,路由器B属于区域0与区域2,它们就属于多个区域,这种路由器称为区域边界路由器(Area Border Router,ABR)。所有接口都属于一个区域的路由器称为内部路由器(Internal Router,IR)。OSPF通过ABR将一个区域的汇总信息转发至另一个区域。
图10-1中,3个路由器都配置在骨干区域0中,配置完OSPF后查看路由表如下。
路由表中以“O”开始的条目表示OSPF路由条目,配置完毕后在路由器上测试,全网互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