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屹立塬上,犹如龙头昂扬;一条大街贯穿南北,略有弯曲,如同龙身横卧;大街两侧纵横交错、曲直有序的街巷如同龙爪般伸展开去;那高低错落的屋顶,便是龙鳞了。
地点:
陕西省韩城市金城区
资深背包客推荐:
主要看点:
古城格局、元代建筑、琉璃构件
驱车到达韩城中心,只见道路笔直宽阔、楼房鳞次栉比、车辆来来往往、店面灯红酒绿,全然没有一点古城的模样。打听过后才知道,原来韩城古城自唐代设县始,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素有“小北京”之称。而新市区与古街区是截然分开的,新城建在山岭上,老城在山脚下,两城上下相望,互不侵扰,古城内仍然保存着大量的古民居、庙宇和店铺,这不禁让我充满期待。
次日的古城之旅是从北边的金代宝塔开始的。车子转了个近90度的弯爬上山坡,仿佛这一个转弯便倒转了时空,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被留在了时空隧道的另一边,成片的青砖灰瓦建筑静静地排列在塬下,条条街道井然有序地将其切割成豆腐般的方块,形成古城四方周正的格局。金代古塔沐浴在早晨金色的阳光里,愈加挺拔;古城则被淡淡的薄雾笼罩着,显得沉静内敛。绿色的树冠出没于青砖灰瓦的海洋中,又有几处歇山琉璃瓦顶鹤立鸡群般引人注目,眼前这一片老房子纯粹得无可挑剔。
见我拿着相机四处寻找角度,有晨练的老人向我招手:“你来这儿看,看咱韩城像不像条龙?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是龙头,下边这条大街就是龙身,龙尾巴还在南关外头的河上哩。古人的设计呀,是很有讲究的。”细细看去,还真有那么点意思:古塔屹立塬上,犹如龙头昂扬;一条大街贯穿南北,略有弯曲,如同龙身横卧;大街两侧纵横交错、曲直有序的街巷如同龙爪般伸展开去;那高低错落的屋顶,便是龙鳞了。我开始佩服韩城的规划者们,将前人杰作完整地保留,另择地点建设新城,相隔千年的规划者,竟然有着一脉相承的默契。
韩城民居
韩城小巷
从金塔公园沿阶而下,走上一条青石铺就的长街,这就是作为龙身的金城大街。沿街两侧多为明清风格的两层重檐阁楼,阁楼底层辟为大大小小的店铺。门面不分大小,都悬挂着书家题写的牌匾或对联,烘托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大红灯笼则与古老的招幌相映成趣。
比阁楼更高大的,便是庙宇挡不住的飞檐。韩城文庙、城隍庙、东营庙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者连为一片,纵深达700多米,这在国内的古城中是绝无仅有的。文庙藏在一条幽深的小巷中,巷极窄,仅容一车,庙门两侧矗立着“道冠古今”“德配天地”两座木牌坊,巷子到这里还转了个“凸”字形小弯。庙内极少有游人,古柏森森的庭院,只一眼便望尽了几重大门,不过两侧配殿里陈列的文物,浓缩了韩城1300多年的历史,那是怎么望也望不穿的厚重。徜徉在文庙中,阳光被参天古柏的枝叶细细地筛过,如片片金箔般飘落;啄木鸟旁若无人地叩击着古树,嘭嘭的声音在静谧的院子里显得格外清晰;此时若有好书在手,清茶在侧,怕是一整个下午也舍不得离开。(www.xing528.com)
这座文庙几经战乱依然保存完好,与其说是因为韩城人对孔圣人的顶礼膜拜,不如说得益于他们对读书人、对文化一贯的尊敬和爱护。韩城作为司马迁的故乡,继承了太史公的衣钵,文风尤盛。重文之风,从家家户户的大门上也能看出点端倪,高大的门楼往往是整个民居保存最为完好的部分,大多有着奇巧精美的砖雕木雕,而更吸引人的则是门簪上的刻字和门口的对联,木刻“耕读”“和为贵”“谦受益”,昭示主人的志趣;高挂“尚书第”“进士第”,展现主人对于显赫家史的自豪;“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芝兰君子性,松柏古人心”“读书便佳,为善最乐”等门联,则让整座古城都浸润在书卷气之中了。
步出南门,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横跨澽水,这一定就是传说中的龙尾了。河水波澜不兴,桥旁的108国道则是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任凭人喊马嘶、车来车往,古桥静若处子般守望。生活在这个古城里,实在是太过奢侈,因为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似乎都蕴藏着言说不尽的故事,都有着曾经绚烂的历史,可是天天与之相伴的人们却选择了沉默不语,为远方来客保留住一份惊喜。
作者手记
1.南关距离文庙、城隍庙比较近,赶时间的游客可以直接从南关开始游览。
2.古城四合院民居整片保护较完好的有张巷、高家巷、泊子巷、南营庙巷、弯弯巷等。
3.韩城的饸饹比较独特,荞麦面的,据说要加入陕北山区里的一种蒿草,现压现煮,汤一般采用煮牛羊肉的老汤,配上陈醋、油泼辣子,口感极好。
到达
从西安城东客运站乘班车可到,行程约3小时。
门票
文庙10元
周边景点
党家村古民居、司马迁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