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歌终于响起来了,这是所有侗歌中最完美和谐的一种声音,没有乐器伴奏,没有指挥协助,高中低音多声部就这样自然流畅地相互交融在一起,来自于大自然中原生态的灵感,溪水潺潺的声音、倦鸟归林的声音、虫叫蝉鸣的声音,就这样在歌声中流淌出来了。
地点: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
资深背包客推荐:走进自然纯朴的深山侗寨,赏侗家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听宛若天音的悠扬侗歌,感受侗寨乡野民俗。
主要看点:
侗寨民居、鼓楼、大歌
好几年前,这个叫作小黄的侗寨就因为一曲侗族大歌而出名了。
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历史渊源和神话传奇都靠这侗歌一代一代地延续流传。这是一个爱唱歌的民族,侗寨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是天生的歌手,唱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抒发对于生活的满足和期许。
盘山而去,云海迢迢。小黄寨子的清晨安宁而寂静。薄薄的云雾遮掩,鼓楼、木屋、稻田、山峦组成一幅山水田园画。人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熟悉的生活状态,仍旧用着水田中间的天然厕所,还是在自家门口抽着烟袋做着手工侗服。
逆光的鼓楼下,演出开始了。小黄的侗歌种类丰富多彩。在他们的歌声里,唱出生活的喜怒哀乐,唱出爱情的执着专一,唱出少男少女的浪漫遐想,也唱出对命运不屈的控诉。
大歌终于响起来了,这是所有侗歌中最完美和谐的一种声音,没有乐器伴奏,没有指挥协助,高中低音多声部就这样自然流畅地相互交融在一起,来自于大自然中原生态的灵感,溪水潺潺的声音、倦鸟归林的声音、虫叫蝉鸣的声音,就这样在歌声中流淌出来了。他们没有学过音乐理论,也不识得五线谱,可是他们把各自的声部唱得清晰准确,一切浑然天成。
夜晚鼓楼里的歌班练唱
小黄村头
演出结束后,意外地加入了一支野餐队伍,后来才发现这也是侗族民间的一项传统娱乐,野餐以烤鱼为主,就像我们郊游踏青一样,他们也用这样的方式来拜访一次大自然。
左邻右舍的招呼着走了,背着渔网,挑着白菜和糯米饭,转过村子进山了,这一走就是十里路,走过一块块稻田,上了山坡,穿了密林,又下了山,这鱼塘可真是养在深闺人不识。柴火早早地燃起来了,有人捞鱼,有人拾柴,有人削树枝,有人制作调料,我只会上火烤。鱼不开膛、不刮鳞、不抹盐,插在树枝上直接烤。用野生的母姜和辣椒、盐制成蘸水,看似简单,味道却是一级的鲜美。塑料布一铺,白菜叶子当盘子,盛着烤得焦黄的鱼,没有筷子没有勺,大家围坐一圈,直接上手吧,手抓烤鱼,手抓糯米饭,这才是真正的野餐啊!
回到旅社,天已经擦黑了,虽然觉得骨头快要累散架了,可是仍然不舍得辜负这个夜晚的美好。也因此,小黄之旅终于圆满。(www.xing528.com)
入夜,鼓楼广场敲锣打鼓,楼里燃起了炭火,银饰哗啦作响,两队盛装女子进入楼内。篝火的热度蔓延开来,火星点点,映红了脸庞。实在没有想到,晚上竟然也会有人唱歌,不是售票的演出,而是自发的练习。小黄的寨子里有很多很多的歌班,同年龄的孩子从小便开始组班,歌班的同学像兄弟姐妹一样亲。
今天练歌的两组歌班,一队是十六七岁的少女,一队是结了婚的小媳妇,原以为今天有什么庆祝的活动,可是询问身边的女孩,得到的回答是她们每天都是这样练歌的,如此郑重其事。也许只有穿了这身华彩侗衣,戴了这叮当作响的银饰,才更能激发歌声中那婉转清澈的音韵。
侗歌一首接一首地唱起来了,唱得口渴了就去旁边的水桶里舀一碗水。她们的歌声悠扬、清亮、自然奔放。这,才是小黄的歌,比白天的表演更加动人,比白天的歌声更加温暖明亮。
一根粗壮的大木头燃尽歌会才散场,唱歌的人走了,听歌的人却还在意犹未尽。
经历过这个涤荡心灵的夜晚,我觉得白日里的村落也变得多情起来。
“若不唱歌青春好像流水过,人过三十好似绿叶变枯黄,人生一世多短暂,春秋已度心有余而力不足,岁月如梭你我各奔前程,此时相聚应永记心中。”我会永记心中的,小黄大歌。
作者手记
1.从江开往小黄的班车时间、班次不是很确定,可当天早上到车站询问。
2.鼓楼前的那条街上有几个旅舍,都叫作歌堂旅舍,旅舍都是木楼,床铺很干净,有公共卫生间,能淋浴、洗热水澡,价格比较实惠。
3.春节期间一般初一到初六会有大歌表演,上下午各一场,晚上鼓楼有时会有歌班唱歌。
到达可先到达凯里,从凯里乘坐开往从江的长途班车。也可以考虑包车前往。
门票
春节有表演时收30元门票
周边景点
岜沙苗寨、银潭侗寨、高增侗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