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掘自己的优势能力
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曾说,大部分美国人都不知道他们的优势能力何在。如果你问他们,他们就会呆呆地看着你,或答非所问地大谈自己的具体知识。这个现象不仅在美国,在其他国家也很普遍,很多人都不曾考虑自己的优势能力是什么。美国盖洛普公司认为,在外部条件给定的情况下,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准确识别并全力发挥个体的优势。
发现了自己的优势能力,还要善于运用。人最大的成长空间在于其最强的优势领域。要多花点时间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而不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弥补劣势。很多同学在找工作时,总是放大自己的劣势,看不到自己的优势。
其实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十全十美或一无是处的同学都很少,大部分人只是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在找工作时要尽量突出自己的优势,假如学习成绩不好,则可以突出参加多项社会活动。无论是简历制作,还是面试,都要尽量从社会活动中挖掘自己的优势。如果一个人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却从事建筑设计,对数字不敏感,却在当会计,那么他不但很难取得好成绩,甚至工作也会很吃力。
许多心理学家都发现,长久的兴趣是一个人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这里的重点就在于“长久”二字。每个人都有些一时的兴趣,但长久的兴趣往往来源于自己的优势能力。当一个人做某件事能够体会到成就感,并能较松地做好时,那么他就会更有兴趣做这件事,形成良性循环。
2.了解自己的独特能力
大学生要认识自己的优势能力,同时发掘自己的独特能力。只有当一个人清楚了解自己的独特价值是什么的时候,才更愿意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并逐渐发挥最大的潜力,进而将这种成就感扩大到其他能力的培养上。了解自己的独特价值是建立自信,并做好其他事情的重要因素,认清并挖掘自己的独特能力比弥补自己的能力不足更重要。
清楚自己的价值
在一项心理学研究中,研究人员询问人们价值和承诺与工作之间有何关联。当团队的价值观不明确,而且个人也不清楚自己的价值时,平均承诺得分只有4.9分(评分标准从1分到7分);当个人清楚自己的价值,但团队的价值观不明确时,平均承诺得分为6.12分;当个人和团队价值观都明确时,平均得分最高,为6.26分。这个研究结果显示,清楚自己的价值比清楚组织的价值更加重要。
3.开发自己潜在的能力
人还有许多潜在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大部分人只发挥了自己所拥有的5%~10%的能力。尝试有一定困难的工作与活动,把潜能激发出来,那么成就会大大超过预期。一位英语教师在长期接触中国和美国中学生的过程中发现,美国孩子有的是梦想,而中国孩子有的是实际的目标。人既需要成为梦想者,也需要成为实践者。梦想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发现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能力。
李开复的潜力
李开复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一天老板突然问他:“你什么时候可以接替我的工作?”李开复非常吃惊,表示自己缺乏管理经验和能力。但老板却说,经验和能力是可以培养和积累的,而且希望他在两年之后能够做到。有了这样的提示和鼓励,李开复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这些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果然,两年之后他真的接替了老板的工作,成了苹果公司的管理者之一。
4.态度决定命运(www.xing528.com)
观念,观决定念。观是看,念是想,看到的内容决定了想到的内容。换句话说,信息的输出源于信息的输入。因此,大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尽力抓住机会,去开阔眼界,即扩大信息输入的“量”,进而讲究输入的“质”。有了这样的基础,才有可能改善能力“输出”的问题。
在大学期间,如果想让自己具有以后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但又不能确定哪些是需要具备的能力,那么,可以去做一件具体而有效的事——职业生涯人物访谈,访谈未来你希望从事的工作领域内的不同层次的人,去了解这一工作领域需要具备的能力。如果想以后从事心理方面的工作,而且比较希望在高校工作,就可以去访谈高校从事心理教学的教师、任职于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对比自身情况,进而了解如何培养相关的能力。
哈佛的跟踪调查
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刚刚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他们即将开始步入社会。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之前,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远的目标。
转眼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25年间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属于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其实,他们之间成功与否的重要差别之一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另一些人却不清楚或不是很清楚。
5.理论联系实际
能力的获得来源于两方面:学习与实践,能力的获得应该在这两者之间反复转换。比如大学毕业工作一两年后,根据工作所需,有目标地参加学习或培训,然后再工作,这样将会飞速提升。“唯学历论”和“唯实践论”都是静止而孤立地看待问题。知识“脱节”则意味着两边的努力都化为乌有,知识还是知识,可知识无用武之地就显得很可悲了。
第一次来咨询室时,莹莹身体蜷缩着,眼睛看着地面,把书包紧紧地抱在胸前。通过咨询,工作人员了解到她是个很好强的女孩,学习成绩很好。但由于妈妈的个性很强势,所以莹莹有心事从不告诉妈妈,逐渐形成了自我压抑的行为模式。妈妈把她的生活照顾得很周到,抑制了她独立能力的发展。莹莹特别不满意自己不具备当众说话、组织、管理的能力。因为从上学以来,只担任过学习委员,从未涉及管理或组织方面能力的工作。所以,在大一刚入学时,她就自荐当上了班长,这对她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发展得并不顺利,在担任班长的那段时间里,莹莹屡屡受挫。由于没有过类似的经验,大学的班级又比较松散,莹莹所做的工作通常都没有多少同学响应,她每一次站在讲台上时,都会体验到“失败”的感觉。慢慢地,莹莹开始怀疑自己,甚至连原本很有信心的学习也开始担心。当她寻求咨询时,已出现较为严重的考试焦虑了。
在咨询中,首先对于她自荐的行动给予了肯定,充分体会她做这个决定的不易,肯定了她的勇气、魄力和内心的力量,同时也看到了她急于改变自我、弥补自身能力不足的决心。随后,引导她挖掘自己独特的优势。开始她一条都想不出来,在反复引导下,她说老师都认为她做事很细心、踏实,同学也觉得她很值得信赖,并且她从小喜欢画画,作品还获过奖。但她认为这些能力都是微不足道的,作为班长应该是很会“管”人、也很有号召力的。咨询师反馈她说,其实班长需要威信,也就是不仅需要“威”,更需要“信”,这个“信”包含着诚信、信任,其实她所具备的细心、让人信赖的能力正是作为班长所需要的素质。听后,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不过,”咨询师说,“目前你最重要的不是去弥补你有所不足的组织、管理、当众讲话的能力,而是充分发现你的独特价值。当一个人对自己独特的能力充分了解并相信时,她才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咨询结束后,莹莹主动向老师辞去班长的职务,计划先从自己擅长的事情做起,重新培养自己的自信,然后逐渐培养自己所欠缺的能力。现在的莹莹已是学校书画社团的部长了,更重要的是她了解了自己独特的能力,并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在自信的基础上,她也正在慢慢培养着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