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竞赛活动。
竞赛是利用人们的荣誉感及对成功的渴望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学校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竞赛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消除懈怠情绪。竞赛的外部刺激与强调学习质量及引导思考相比,能有效地刺激学生努力的强度。因此,教师应该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设计有效的竞赛内容及竞赛方式,通过竞赛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2)加强学习目标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奈特(Knight)和德国心理学家瑞莫斯(Remmers)通过实验发现,如果实验对象认清学习目标,那么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习目标教育,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知识对社会的意义和对个人的价值,了解社会的要求,把当前的学习和个人的前途及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把学习与自己的现实及理想联系起来,把社会的客观要求转变为学习的主观需要,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义务感。教师要指导大学生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起其学习动机和欲望。
(3)进行适当奖励。
大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发现,适当奖励,处理好绩效与奖励的关系,真正实现运用奖励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的目的,从而实现奖励与进步的良性循环。
(4)利用动机迁移。
动机迁移是指学生在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从事其他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上来。班里的每个学生并非都有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个别学生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不到满足学习需要的愉快心情,因此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但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学生往往各有所好:有的喜欢创作活动,有的喜欢文艺活动,有的喜欢体育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往往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和兴趣。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使其产生学习需要,进而努力学习。
(5)提供成功机会。
体验成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Ausubel)研究发现:“动机是从成功的教育成就中发展起来的,它将加强进一步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创造条件,提供成功机会,确定适当的目标,控制教学的进度和难度,让学生不断努力地达到目标,满足其成功的需要,激发其学习的动机。
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促进和维持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可以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保证学习取得成功。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热爱学生。
“亲其师”才能够“信其道”。学生喜欢“态度和蔼可亲、充满爱心”的教师。教师爱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学好功课就对不起教师辛勤栽培”的内心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觉性。
(2)满足学生合理需要。
当大学生的某些学习需要(如自尊的需要、认知的需要、成功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因此,教师要尽量满足大学生合理的学习需要。(www.xing528.com)
(3)调节学生情绪。
大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情绪状态对学习效果也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情绪能提高智力活动的效果,对认知活动具有启发和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善于引导和调节大学生的情绪,使他们能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以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3.利用内部因素,激励学习动机
(1)提高教学水平。
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又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诱因。对大学生来说,最好的学习诱因是“好的教师”。“好的教师”不仅是指教师的人品师德,更是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内容的载体、形式的艺术性成为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同样的教学内容会因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能使教学大纲变活,并补正最差的教科书”;再好的教学内容,也会在缺乏教学艺术的教师手里变得枯燥无味。在大学里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由于某位教师的教法好,原本不太受学生欢迎的内容也会引起学生的热情关注;而理应深受学生喜欢的内容,可能因为教师水平的缘故而使学生的兴趣荡然无存。这就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生动而富有吸引力。
(2)深化内容改革。
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其新颖、难易、实用的程度,对学生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大学教师应该努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改革,把学生急需的知识内容和最新的科学成就引进课堂,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提供交流机会。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地、积极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了解自己确实是“课堂主人”,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4)增加自主权利。
在实行“学分制”的前提下,积极引入“选教制”,增加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相应任课教师的权利。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积极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方式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选择学习和练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有效的认知。
(5)反馈学习效果。
学生都有一种想要及时了解学习结果好坏的心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予以反馈,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学生知道学习结果后,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的热情继续努力;同时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进心,克服缺点,争取好的成绩。
(6)适当运用评价。
评价(即表扬与批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成绩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责任感等。美国心理学家佩奇(E.B.Page)的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结果是肯定评价还是否定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不同的作用。适当的肯定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激励学生再接再厉;适当的否定评价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全面,既要赏罚分明,又要以理服人,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激励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