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人格问题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人格问题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其他群体一样,大学生群体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格障碍者,只不过人数大大少于心理不适者与心理困惑者。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来访者的问题初步分析,来访者可能具有回避型人格障碍。具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极度渴望他人的认同,因此给予其同情是咨访关系良好的关键。

大学生人格问题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与其他群体一样,大学生群体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格障碍者,只不过人数大大少于心理不适者与心理困惑者。由于人格障碍者缺乏自知力,本人意识不到自己的人格缺陷,因此不会迫切求医。不过,他们因行为极其古怪,或危害社会,因而常被家长、同学、老师、邻居所发现。高校中所出现的一些恶性事件,如因“失恋”或“单相思”而将对方“毁容”,因挫折而“自杀”,就是由于病态人格所致。

1.了解自己的人格

气质类型的特点来看,气质类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都有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

比如,胆汁质的人动作迅速有力,拥有勇敢、爽朗等积极品质,但也容易形成粗心、暴躁等消极品质。

黏液质的人拥有稳重、坚毅、有耐心的积极品质,但也容易形成冷淡、固执、拖沓等消极品质。

多血质的人拥有活泼、机敏、爱交际、富于同情心等品质,但也容易形成轻浮、精力分散、注意力集中、忽冷忽热等消极品质。

抑郁质的人拥有细心、观察力敏锐、善于察觉别人不易察觉的细小事物、做事小心、情感细腻等积极品质,但也容易表现出耐受力差、胆小怕事、不爱交际、孤僻、怯懦、多疑等消极品质。因此,大学生在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应努力使自己向积极方面发展。

2.增强应对挫折的承受力

大学生常常富于理想,把未来看得过于美好,而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另外,由于大学生自身的优越感,对社会缺乏了解,人生经历单一,缺乏艰苦生活的锻炼,再加上社会、家庭等多种原因,使得不少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力较差,稍有小事即可引起挫折感,难以面对现实生活的挑战。由于挫折往往会导致心理上的挫败感、缺陷感和失落感等,因此,大学生要加强挫折教育、增强挫折承受力,这对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3.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培养良好习惯

人的任何目标都要通过实践才能达到,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内心都希望独立自主,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加深社会认同和理解,真正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角色。

另外,健全的人格体现在良好的行为方式中,心理学研究也证明,良好习惯的形成有助于改变人格的内在品质和结构。因此,健全人格塑造的另一重要途径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实际操作中,可把现实生活中具有良好个性的人作为自己的目标或榜样,从点滴小事做起,经过锲而不舍的锻炼,一定能培养健全的人格。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www.xing528.com)

众所周知,不良的个性品质对个体社交的影响很大。一个开朗热情、为人诚恳、尊重他人、富于同情心的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很好地适应各种社会交往,能比较容易得到群体和他人的接纳。相反,具有虚伪、自私自利、不尊重他人、猜疑、报复、固执等不良性格倾向的人,会使他人在与之交往中产生不安全、紧张、不信任等不良反应。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

在交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真诚热情。在人际交往中,热情能给人温暖,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因此,待人热情是沟通情感、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心理品质。人际交往中,若对方感到了你的真诚与热情,也会给予你肯定的评价。所以在交往中,不但需要饱满的热情,同时又需坦诚言明自身的利益,显得真诚而又合情合理。这样,自然会得到对方的接纳。

(2)彼此信任。美国哲学家和诗人爱默生说过,“你信任他人,他人才对你重视”。在人际交往中,信任就是要相信他人的真诚,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信任他人必须真心实意,而不是口是心非或虚情假意。

(3)肯定对方。人类只有在自尊心高度满足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最大限度上的愉悦,才会在人际交往中乐于接受对方的态度、观点。大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因而在交往中首先要肯定对方,尊重对方,这是成功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格问题案例分析

【案例】

某大学一年级学生,女,没有知心朋友。同学谈话,她只听不作声。她觉得别人都比她强。她总觉得会受到别人的嘲笑,觉得自己无力与别人进行社交活动,担心尴尬。谈起成长史,在姐姐去世后,父母想生个儿子,结果她的出生使父母十分失望。为不被发现而罚款,父母把她放在箱子里,这一举动严重伤害了她的自尊心,而逐步形成人格障碍。交谈中,她不无掩饰地表达自己太孤独、太痛苦了。

【分析】

来访者的问题初步分析,来访者可能具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由于从小父母错误教养方式,导致了其对外界极度敏感,害怕与人交往、害怕新事物,自我封闭,同时又极度渴望别人的理解和支持。

首先,应当对来访者表示同情,对于其痛苦给予绝对的理解。具有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极度渴望他人的认同,因此给予其同情是咨访关系良好的关键。对于来访者渴望与他人关爱、渴望融入现实环境的愿望表示积极关注,对来访者能够主动与作为陌生人的咨询师交流表示积极关注,以获得来访者的信任感,更重要的是发掘其能够主动与人交往的内在动力。

在此基础上,了解来访者的成长过程,特别是父母将其放在箱子里养育导致其自尊受伤的过程,通过对童年期成长历程和潜意识的挖掘,使来访者得到充分的宣泄。并在此过程中,对于来访者体现的积极面、突出的能力不断给予积极关注,使其增强自信心。另外,通过认知疗法的技术,帮助来访者处理其固有的认知偏误,比如质疑别人嘲笑的依据,过分在意他人的想法是否合理等。通过认知纠偏使来访者能够对正确的人际交往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然后尝试帮助来访者恢复人际交往,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来访者学习正确地与人交往方式,必要时可辅助以系统脱敏等行为治疗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