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语教师写作教学问题
英语教师写作教学问题如下:
第一,重讲解写作技能,轻思维训练。高校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了大量的写作要领和技巧,但事实上,英语写作是对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考量,是英语思维能力的外在显现。对写作要领或技巧的掌握,只能让写作变得更加丰富,而不能实现语言的升华。
第二,重布置作业,轻作业批阅。高校教师通常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的进度,重视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讲解,即使教材或教学课件中有对写作的相关要求,他们也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学生很难对写作产生整体而深刻的印象,但他们却布置了写作任务。
第三,重写作结果,轻写作过程。长期以来,教师一直都是以写作的成品来评判一个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但事实上,作为语言的一种输出形式,写作的成型也是需要分三个阶段来完成的,即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文章修改阶段。在实际的运行中,这三个阶段“并非呈线性排列,而是循环往复、穿插进行的”,而教师却往往将学生的写作视为单词、句子或是词组的简单堆砌。
第四,重应试教育,轻能力培养。一直以来,教师或是受高考的影响或是受四、六级考试条条框框的限制,在授课过程中受考试“指挥棒”的指令进行应试教学。所谓的写作教学,通常是向学生呈现看似完美的范文,让学生尽量模仿。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知识僵化,写出的文章晦涩难懂或是生搬硬套,导致英语教学走上歧路。然而,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和不断实践的过程。只有经过实践与不断反思,学习者才能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自然而又灵活地表达其所要表达的思想,而这些现状的产生又有两个方面的成因。
首先是对相关标准、要求和大纲理解的问题。无论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还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都显示了写作能力要求与阅读能力的密切关系。教师在教学中鲜有涉及阅读技巧,更少强调阅读速度,教师们对大纲中有关写作方面要求的了解情况同样模糊。
其次是对写作的认识问题。从方式上看,写和读有密切的关系;从交际方向上看,写和说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写”可以促进全面的语言技能的发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也明确指出学生要具有写作的一般能力。但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写作的相关讨论总是停留在“兼顾”或是“综合应用”或是“全面发展”中,少有设计及具体的应对措施。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一直将写作课看作精读课、泛读课的延伸,导致教师和学生都过分重视语言方面的表层含义,而忘却了写作的真正含义。
(二)学生写作输出现状(www.xing528.com)
尽管高校在不断改革英语教学和考试,试图采取一切措施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但收效甚微,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规定还相差甚远。学生普遍感觉在写作文时无从下手,反映出来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1.词汇方面
众所周知,词汇的扎实掌握和熟练运用是成功写作的基石。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推荐词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000个词汇为常用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识的基础上,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熟练运用的词汇。在对四、六级考试作文的研究中,发现大学阶段学习的单词出现在阅读或选择题中,学生能很快辨析其含义;但在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观点时,却无法运用相应准确的词汇。这种现象表明,学生对大学阶段所学的大部分词汇只具有接收能力,却无发送能力,这种发送能力上的欠缺表现在写作上,就是词汇缺乏、用词不当、意思表达不清等。
2.句子方面
一篇优美的文章,其构成的句子必然既符合语法规则、又能完整无误地表达思想。很少有使用省略、倒装、连词、非谓语动词等造句手段,通篇出现的都是主谓句式,还时常出现主谓(人称、时态、语态)不一致、平行结构失衡、多重修饰词排序混乱等问题的文章。
3.语篇方面
近些年来,各出版社开发的教学课件都设计了语篇分析部分,强化了教师要进行语篇分析的概念,帮助学生提高了构思选材与谋篇布局的能力;但仍然存在着思想表达不清、文字不连贯、内容空洞、句与句之间过渡牵强等问题,而且学生思维较为混乱,造成文章逻辑关系松散,内容也显得支离破碎。此外,学生在写作时还习惯于运用汉语思维,这种思维模式写出的作文即使通顺流畅,仍然给人以“中式英语”的感觉。
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