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阅读速度的强化
在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阅读时用笔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或者不出声地去“朗读”。这些习惯都会降低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导致阅读理解出现障碍。而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说“Read the passage as quickly as possible”,这说明教师注意到阅读速度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以下四种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
(1)阅读速度提升训练。给学生60秒的时间,让他们尽量多地阅读:然后再给60秒时间,学生需要再次从头开始读,但这次他们要尽量读得比上一个60秒要长。这样的训练可以进行3~4遍。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越来越快地扫读已经读过的材料,并尽量多地阅读材料中未读过的部分。
(2)重复阅读训练。给学生一篇短文,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直到他们达到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的标准。可以作为努力标准的阅读速度为每分钟200个词,阅读理解的正确率达到70%。
(3)班级阅读速度训练。教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出一个班级阅读速度目标。例如,如果班级目标是每分钟250个词,而学生将要阅读的材料是每页约125个词,那么全班学生应该在30秒之内完成一页的阅读。教师看时间,提醒同学翻页。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4)个人阅读速度训练。这个活动和第三个活动很相似,只是这个活动针对个人。学生可以给自己定一个阅读速度的目标,学生制定好目标之后,教师每10分钟提醒一下,学生可以在阅读材料上标记,看读了几行,是否达到了目标。
(二)学生语篇分析能力的提高
有一种教学模式是基于阅读内容的,教师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有不同的切入点,如果仅仅侧重对词汇、语法知识的分析,可能会让学生见木不见林,缺乏语篇意识;而如果仅仅让学生讨论所读内容的大意,就会显得过于宏观,脱离语言结构和语言的具体形式所蕴含的意义,让学生找不到分析的依据和手段,从而无法形成自己的分析能力,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近几年,不少学者提倡将语篇分析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之中,因为语篇分析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可以参照的具体方法,所以该方法可以拓宽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路。
语篇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这些语段或句子之间语义连贯,但在实际分析中不必求全,而是要根据语篇的特点,在几个最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总的来说,语篇分析是从语篇结构出发,对语言材料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分析,理解其意义,分析其结构模式,评价其语言手段及语言的形式特点等。它以语篇为基本单位,对文章进行整体解码,围绕语篇的整体内容进行解释词句,分析人物性格和事件缘由,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同时还注重文章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从国内学者的研究发现来看,语篇分析的方法基本可以归纳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两种。
1.宏观分析
首先,要从宏观结构分析阅读材料,以把握文章主旨、体裁及语篇结构。语篇因内容、主题、文体等不同而会呈现不同的语篇结构,如:语篇三模式即总体—分述型、对照—匹配型、问题—解决型;叙述结构、论证结构和实验结构几种语篇模式;叙事体、论证体、新闻体、说明体等语篇结构。虽然结构繁多,但也不是完全无规律可循,教师可以训练学生找到各类语篇体裁的规律,指导学生把握其行文构思的独特性,使其能够更为准确地分析文章的层次,弄清内在的逻辑关系,识别作者所采用的语篇策略(如举例、对比等),更为准确地理解特定语篇的主题、含义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www.xing528.com)
2.微观分析
微观分析主要是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重点研究词义、语句之间的关系、句群的连贯性及句子之间的衔接手段等。微观分析要求学生必须超越词义和语法,将文章看成一个整体,围绕语篇的整体意义有目的地去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文章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衔接的手段有以下四类:照应、省略与替代、连接、词汇黏合。在对语篇进行微观分析时,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去进行。照应其实是指指代关系,如人称代词、指示代词都可以形成照应关系,还有文章前后的比较照应关系。对照应关系的分析可以使篇章中出现的人物、事物间的关联更为清楚,照应关系在叙述体语篇中更为明显。省略与替代是为了避免重复、使语篇紧凑的一种手段,这一关系在对话体语篇中更为常用。连接是一种连句手段,可以通过使用添加、转折、因果、时间等的关联词实现,通常在描写体、论证体和说明体语篇中较为常见。词汇黏合主要指通过词汇重复、同义词、反义词、上义词、下义词等词汇的使用实现语篇内的语义衔接,它多见于说明体和科学体的语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进行深入分析,理清语篇各个部分的中心内容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加充分地理解阅读内容。
近年来,语篇分析的范畴还出现了多模态语篇分析这个概念,非语言模态如图像、颜色、声音等在社会交流中具备同样的功能价值,它们也直接参与意义的建构,因此应该得到重视。现代书面语篇中存在多种多模态资源,有必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而多模态识读能力就是阅读各种多模态话语的能力。书面语篇中的多模态资源除了语言文字表述之外,还包括以下非语言成分。
第一,印刷体式。具体指版面设计、间隔、缩进、字体等,这些内容都能够向读者表明语篇的组织方式,对语篇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图表。它是语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表对文字表述是一种补充,常常对解释语篇具有很大的帮助,能让语篇意义一目了然。
第三,图像。语篇中的图像意义举足轻重。图像与文字结合起来看,会让语篇的意义更加丰满。
第四,体裁。不同的体裁有自己的特征,这些特征会帮助语篇更好地诠释其意义。
这些关于多模态的解释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不仅局限于文本,还要对非文本资源进行挖掘,培养学生对这些资源的识读能力,提升对语篇进行批判性阅读的能力。
(三)学生英语文化基础的培养
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在学习英语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其基础是拥有大量的词汇量、夯实的语法知识、灵活地运用能力,而真正关键的实质则是也要充分掌握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说其他的学习条件是硬件规定,那么这种语言的背景文化则为学习软实力,只有这样才可以将一个国家的语言深入渗透地理解,运用起来也更加顺畅自如。如果不了解西方的语言文化,在运用上也许会出现使用的错误,从而也许会被西方人所嘲笑。语言是文化的重要媒体,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不了解文化背景,就不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而会出现许多歧义误解。这就需要自身提高实践经验,积极实行课外拓展,不局限于课本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学校和教师要积极配合学生的自身发展,营造一种拥有浓郁文化气息的环境,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进步,也有利于对文化的深层次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