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法是英语教学的一种方法,其所依据的观点是,语言学习是主动的心理活动而不只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它强调的是学习者在运用和学习语言特别是学习语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一)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观点
转换生成语法和心理语言学可视为认知法的语言和语言学习理论。认知法认为,语言不是一套习惯的结构,而是一套受规则支配的体系;人类学习语言不是单纯地机械模仿,而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过程。在学习理论方面,有认知理论的四个原则:①活的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②语法规则有其心理的现实性;③人类有独特的学习语言机制;④活的语言是思维工具。按照这些原则,语言教学应视为一个有意识学习的系统(a consciously learnt system),新语言应在实际中呈现和实践,学习语言应在有意义的实践中进行。
(二)教师的教学目的
认知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全面地运用英语的能力,它探讨怎样才能使成年人掌握英语,以达到使用英语的目的。
(三)主要的教学活动和特点
认知法把英语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语言理解、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
第一阶段主要是对语言进行理解的阶段。学生要理解教师讲授或提供的英语材料,明白语言规则并懂得它们的构成和用法。按照认知法的理论,语言规则的讲授可采用发现法(discovery learning)。教师可提供易于使学生发现规则的语言材料,从已知到未知,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出语法规则。
第二阶段的教学主要是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必须在理解语法规则的基础上,通过有意识、有组织、有意义的操练来获得。操练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些形式会与听说法的练习形式相同。但是认知法主张的是做表达思想感情的有意义的练习,而反对那种只重形式的机械性练习。练习的形式可以是看图说话、描绘情景、转述课文、造句和翻译等。
如果第二阶段的练习是紧扣课文、围绕课文的语言点进行且控制性较大,那么第三阶段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控制性较小的、使学生享有更大自主权的交际性练习。通过多样化的交际性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真实的交际能力。
交际性的练习可以是按指定的情景进行交谈,如围绕在商店购物、在医院看病、在餐馆用餐的环境中进行交谈;也可以是按指定的题目进行叙述和讨论。交际性的练习可以是口头的角色扮演,也可以是书面的作文和翻译。不管其形式如何,第三阶段的交际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处于从旁指导的地位。(www.xing528.com)
(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尽管认知法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但它过分强调规则的指导作用和成人学习英语的特殊性,因此对语音、语调方面要求的严格程度稍逊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五)教学材料的设计
认知法的教材按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理解语言规则的原则来设计。教材中包括反映英语在不同情景中使用的电影、录像和录音等材料,以便使教师在教学时能对不同的语言结构进行不同形式的操练,并创造英语环境让学生进行交际的操练。
(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
认知法认为,在英语学习中,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只有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激起他们学习上的动力,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和有创造性地学习英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导师,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则,创造情景让学生操练语言规则;学生是英语积极的使用者,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语言规则、理解语言规则,并在大量的交际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规则。
(七)母语的作用
主张使用听说法的学者重视语言的差异性,而赞同认知法的学者则重视语言的普遍性和共同性。他们认为,成年人学习英语可以利用自己在母语学习中已掌握了的语法知识、概念和规则为英语学习服务,进而促进英语学习。因此,母语应该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它可以用来讲解语法规则和语言现象。与此同时,支持认知法的学者也意识到母语和英语在结构上存在着差异,母语的过多使用必然会干扰英语的学习。因此,他们认为母语的使用要适量和恰当。一般来说,在教学的第一阶段,即语言的理解阶段可多用母语,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应多用英语。
(八)教师对待错误的态度
支持认知法的学者认为,语言习得是按照“假设(hypothesis)—验证(check)—纠正(correct)”的过程进行的。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很自然的。学生的错误可能由各种原因造成,母语干扰、教学不当或英语内部某些成分相互干扰都会造成错误。所以,对错误要做具体分析,找出原因,给予必要的指点并提出纠正的方法。但在交际过程中,由于不熟练、疏忽或某些语言项目未习得而出现的错误,只要不影响交际,教师就不必打断学生说话而进行纠正,以便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交际气氛,让学生更好地使用语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