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说文解字》曰:“戒,警也”。戒慎,就是警惕谨慎的意思。《礼记·中庸》有云:“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南史·循吏传·王沉》曰:“清廉戒慎,身恒居禄而居处日贫。” 清代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一书中说:“吾辈最易犯此病,不可不痛自戒慎也。”从古至今,人们始终认为,君子之言行,应当“戒慎恐惧”,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时做到自警自重。
1.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周易·乾》)
乾卦九三爻辞说:君子整天勤奋不懈、自强不息,即使夜晚也警惕戒惧,如同处于险境中而不敢松懈,这样才能免于危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夫子说:这是譬喻君子要增进道德、建立功业。做到忠诚信实,由此可以增进道德;对人民大兴文教,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保持真诚,由此可以积蓄功业。所以处在上位而不骄傲,处在下位而不忧虑。因此能够整天向上进取,自强不息,随时戒慎小心,虽处险境也能免于危难。
2.上九,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周易·乾》)
处于极尊之位,应当以高傲为戒,否则会有败亡悔恨之祸。为何这么说呢?夫子说:地位极其显贵,没有比这再高的位置;身份极其崇高,没有人能亲善接近。贤人都处在下位,而无法在旁辅佐协助,因此一举一动不谨慎就会引祸上身。“亢”字的意义,只知进取却不知退守,只知存在却不知会衰亡,只知获取却不知会丧失。这只有圣人的智慧才能懂得吗?能知道如何进退、存亡,而又要不背离正道,只有圣人才能如此吧!
3.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为之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周易·系辞上》)
孔子说:祸乱之所以发生,根源往往是由言语引发的。君主出言不慎就会失信于臣子,臣子出言不慎就会惹祸上身,机密大事不慎泄漏就会造成危害。所以君子为人处世应该谨慎守密而不随意出言。
4.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礼记·中庸》)
所以说,作为一个君子,即使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应该常警惕谨慎,即使在人听不到的地方也要常唯恐有失。
5.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尚书·仲虺之诰》)
德行每天进步,万国都会归顺;如果骄傲自满,最亲近的亲戚、九族也会背离。
6.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尚书·太甲下》)
如果要登高,一定要从低处开始;如果要行远,一定要从近处起步。因此无论做学问或处事,应从浅近处下手,然后循序渐进,慢慢深入,不可好高骛远。
7.汝惟弗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弗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尚书·大禹谟》)
你不夸耀自己的才能,天下的人就没有谁与你争才能的高下。你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天下的人就没有谁与你争功劳的大小。
8.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第八》)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美德,又假如他既骄傲又庸俗吝啬,那么其他方面再好也是不值得称道的。
9.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尚书·多方》)
人人都有圣明的本性,一旦妄念生起,且相续不断,则被烦恼缠缚,就会变成凡夫;凡夫克制妄念,保持正念,就会变成圣人。
10.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老子》第六十三章)
随便地许诺,必定很少讲求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将遭遇很多困难。因此圣人处事还要抱着艰难之心,所以终究没有难成之事。
11.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季氏第十六》)
孔子说:对人有益的喜好有三种,对人有害的喜好有三种。喜好以礼乐来节制举止,喜好赞扬别人的善行进而引导大家见贤思齐,喜好多结交贤德益友,这都可以使人受益;喜好以尊贵、才能骄人,喜好散漫游荡,喜好沉迷宴会饮酒、寻欢作乐,这都会使身心受到损害。
12.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雀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憨,而有危亡之败也。”(《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
孔子看到捕雀的人,捉到的都是黄嘴的小雀,就问道:“唯独大雀捉不到,这是什么原因呢?”捉鸟的人回答说:“大雀容易惊觉所以不容易被捉到,小鸟贪吃,所以就容易被捉。小雀跟从着大雀的,也不容易被捉到;但是大雀跟着小雀的就可以被捉到。”孔子回过头对弟子们说:“容易惊觉就容易远离灾难,贪吃就容易忘记忧患,这是因为其不同的内心所导致的。跟从不同的对象就决定了他的祸福。因此君子一定要谨慎选择跟从的人。跟从年长者的思路想法,就有了能够保全自身的基础;而跟从痴傻无知的小儿,就有危险败亡的祸患。”
13.《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礼记·曲礼上》)
《曲礼》说:不要不自我警惕约束,态度要端庄像有所思考的样子,讲话要安详明确,这样才能使人信服啊!
14.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孝经·诸侯》)
身居高位能敬上爱下而没有傲慢之心,尽管地位再高,也不会发生倾覆的危险;能节俭守法,即使财富再充裕,也不会奢侈浪费。处于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这样就能长久保持尊贵的地位;财物充裕而不浪费,这样就能长久守住财富。能使财富和尊贵不离于身,然后才能保住自己的国家,使人民和乐相处。这就是诸侯应尽的孝道!《诗经》说:“时时要戒慎恐惧,好比行走在深潭的旁边,又好像踏在薄冰的上面,唯恐会陷落,所以凡事都要谨慎小心,提高警觉。”
15.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礼记·曲礼》)
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16.孔子曰: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
孔子说:商汤和周武王因为敢于面对直言忠臣而昌盛起来,夏桀和商纣因为阿谀奉承而失掉了天下。要是国君没有敢于规谏的大臣,父亲没有敢于争辩的儿子,兄长没有能规劝他的弟兄,读书人没有敢于挑刺的朋友,而能够没有过失的,是从来没有的。
17.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孔子家语·观周第十一》)
从明亮的镜子中可以观察人们的形象,从过去的历史中可以认识当今事物的发展趋向,可以学会正确处理当今面临的各种事情。
18.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心是不可须臾偏离正道的,可以离开的就不是正道了。因此君子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应常警戒谨慎,在人听不到的地方也应常惶恐畏惧。要知道,最隐蔽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发现的,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为念头容易放逸。所以,君子特别谨慎于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19.曾子曰: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群书治要·曾子·修身》)
曾子说:君子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习气,检查反省自己的过错,努力突破自己所不能做的,去除私欲,经常去做符合道义的事情,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有真实学问了。
20.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21.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孔子家语·观周第十一》)
要引以为戒啊!不可多话,多话容易因为内心轻慢而说错话,最后招来祸害;不可多事,多事容易因为内心浮躁而做错事,最后引来祸患。处于安乐时要提高警戒,不做会让自己后悔的事。
22.子曰:明王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志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道而恐不能行。(《孔子集语·主德第五》)
孔子说:英明的君王惧怕三件事:一是地位尊贵时唯恐听不到他的过错;二是实现理想时唯恐骄傲自满;三是听到天下最好的道德、方法或制度唯恐不能实行。
23.夫物盛而衰,乐极而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是故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多闻博辩守之以陋,武力毅勇守之以畏,富贵广大守之以俭,德施天下守之以让。(《孔子集语·事谱第十一上》)
万物生长到了鼎盛之际就会走向衰落,人们快乐高兴到了极致便会出现悲哀,太阳运行到了中午就会向西偏移,月亮移动过了十五丰盈之后就会月形残缺。因此,聪明睿智的人要用愚钝来持守,学识渊博的人要用孤陋寡闻来持守,刚毅孔武的人要用胆怯来持守,大富大贵的人要用勤俭来持守,恩德广布天下的人要用谦让来持守。
24.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荀子·大略》)
君子能做到值得人们看重,但不能做到让人们一定看重自己;能做到值得任用,但不能做到让人一定任用自己。
25.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劝学》)
说话不当就可能招祸,行为越轨就可能受辱,所以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26.君子博学而浅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欲先人,言欲后人,见利思辱,见难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曾子·子思子》)
君子德学广博,而以浅薄自守;言语简约,重在切实地履行。行动在别人之前,说话在别人之后;若有利可得,要想想是否会招来耻辱;面对困难,如果退缩逃避,要想想是否会招来辱骂;贪求嗜欲就想到羞耻;忿恨怨怒就想到祸患。所以,君子应该终生保持这种谨慎戒惧的心。
27.知善而弗行,谓之不明;知恶而弗改,必受天殃。天有常福,必与有德;天有常灾,必与夺民时。故夫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故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新书·大政上》)
知道什么是有益却不做,叫作不明智;知道什么是有害却不改正的,一定会遭到天谴。上天有固定的福佑,一定会赐给有德之人;上天有固定的灾难,一定会降给那些让百姓耽误农事的人。所以对于百姓,即使是地位极低的人,也不可以简慢,即使是最愚笨的人,也不可以欺骗。所以从古到今,凡与人民为敌的,有快有慢,但最终人民一定会胜利。(www.xing528.com)
28.君子常虚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视彼犹贤,自视犹不肖也。故人愿告之而不厌,诲之而不倦。(《中论》)
真正的君子,常能心胸谦虚,举止恭敬有礼,不因有超群之才而把自己置于众人之上;把别人都看作贤能之士,而把自己看成不贤之人。因此别人愿意告诫他而不觉得厌烦,教诲他而不觉得疲倦。
29.清廉戒慎,身恒居禄而居处日贫。(《南史·循吏传·王沉》)
君子一定要做到清廉戒慎,即使位高权重平时也要做到清贫廉洁。
30.今人病痛,大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悌;为臣而傲必不能忠。(《王阳明全集》)
当代人的最大毛病大概就是自我傲慢。人世间一切罪恶都是由于自我傲慢而产生的。傲慢就会变得自以为是、自高自大,不会放下臭架子。所以如果作为儿子却傲慢的话,那他一定做不到孝顺父母;如果作为弟弟却傲慢的话,那他一定做不到尊重兄长;如果作为臣子却傲慢的话,那他一定做不到忠诚君主。
31.行有四仪:一曰志动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义,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慎守四仪,以终其身,名功之从之也,犹形之有影,声之有响也。是故志不忘仁,则中能宽裕;智不忘义,则行有文理;力不忘忠,则动无废功;口不忘信,则言若符节。若中宽裕而行文理,动有功而言可信也,虽古之有厚功大名,见于四海之外,知万世之后者,其行身也,无以加于此矣。(《群书治要·尸子·四仪》)
做事有四项准则:一是立志有所作为而不忘“仁”,二是智谋成事而不忘“义”,三是尽力做事而不忘“忠”,四是动口发言而不忘“信”。谨慎地守住这四项准则而一生都身体力行、保其名节,那么成功伴随着他,就像影子随形,回声随音一样。所以立志不忘仁,就能宅心宽厚;用智不忘义,就能够行动有文理;尽力不忘忠,就能够行动而不徒劳无功;开口不忘信,就能够出言如符节一样有信用。如果能内心仁厚而行事有文理,动必有功而言必可信,即使是中古那些有大功大名,四海之外可见其功泽,万世之后可知其英名的人,他们的行为处事也没有什么比这样更优秀的了。
32.持天地之政,操四海之纲,屈申不可以失法,动作不可以离度,谬误出口,则乱及万里之外。(《新语·明诫篇》)
掌持倾天下的政务,操作四海之内的乾纲,一张一弛不能够失去法律,一举一动不能够偏离制度。错误的指令从口里面出来,那都会危及万里之外的地方。
33.事或见一利而丧万机,取一福而致百祸。(《新语·思务篇》)
事情往往是获一利而丧失万机,得一福而招来百祸。
34.善恶不空作,祸福不滥生,唯心之所向,志之所行而已矣。(《新语·思务篇》)
善恶不会凭空出现,祸福不会泛滥产生,那都是由于人的意识指向和思想行为所导致的罢了。
35.夫居高者自处不可以不安,履危者任杖不可以不固。自处不安则坠,任杖不固则仆。是以圣人居高处上,则以仁义为巢;乘危履倾,则以圣贤为杖,故高而不坠,危而不仆。(《新语·辅政篇》)
身居高位的人独处一定要保持安定,站在危险地方的人扶拐杖一定要注意稳固。独处时不安定那就会坠落,扶拐杖不稳固那就会跌倒。所以圣人居住在高处就一定会用仁义道德制作巢穴来居住;面临危险倾覆的关头,就会用圣人先贤这样的榜样当作拐杖依靠,所以即使居高处却不会坠落,面临危险却不会颠覆。
36.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说苑·敬慎》)
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
37.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说苑·敬慎》)
地位愈高,态度就愈要谦恭,官职愈大,处事就愈要谨慎,俸禄已经优厚,就愈不应该妄取分外财物。
38.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陵人。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有长处的人很少有不自夸的,有能力的人也很少有不自负的。自夸就会看轻别人,自负就会盛气凌人。看轻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谦让他;盛气凌人的人,别人也会对他盛气凌人。
39.常思困隘之时,必不骄矣。(《新序·杂事》)
经常想到穷困窘迫的时候,就一定不会骄纵了。
40.君子口无戏谑之言,言必有防;身无戏谑之行,行必有检。言必有防,行必有检,虽妻妾不可得而黩也,虽朋友不可得而狎也。是以不愠怒而教行于闺门,不谏谕而风声化乎乡党。《传》称:大人正己而物正者,盖此之谓也。(《中论》)
君子开口不说玩笑的言语,说话必定防范约束;自身没有玩笑的行为,行为必定检点谨慎。说话防范,行为谨慎,即使是妻妾也不敢因亲近而无礼,即使是朋友也不敢因熟悉而轻慢。所以,君子不用严厉训斥,而身教就能影响整个家族;不用规劝告诫,而良好的风气就能教化整个乡里。《孟子》中称赞:“圣人端正己身,而身边的万事万物也会随着端正。”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41.生而贵者骄,生而富者奢。故富贵不以明道自鉴,而能无为非者寡矣。(《群书治要·文子·上仁》)
生来就显贵的人,容易骄纵;生来就富足的人,容易奢侈。所以富贵之人,如果不以明白做人道理来自我反省观照,而能够不做错事的就很少了。
42.政曰:昔者鲁周公曰:“吾闻之于政也。知善不行者谓之狂;知恶不改者谓之惑。夫狂与惑者,圣王之戒也。”(《鬻子》)
政书说:从前鲁国周公说过:“我听说过有关如何治理政务的道理。知道了什么是好的却不去实行,这叫作癫狂;知道了什么是不好的,却不去改正,这叫作迷惑。癫狂和迷惑这两样东西,是圣王必须引以为戒的。”
43.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抑制不良之事于萌芽阶段很容易,到酝酿成大祸时再来挽救就很困难了。可是,人们往往会忽视细微萌芽之事,最终导致大祸。
44.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官箴》)
当官的法则只有三条,就是清廉、谨慎、勤勉。遵守这三条法则,就可以保住官位,可以远离耻辱,可以得到上级的嘉奖,可以得到下级的支持。
45.天下者,难得而易失也,难常而易亡也。(《新书·修政语上》)
天下功业,夺取很困难,失去却很容易;保持恒常很困难,消失却很容易。
46.行莫大于谨敬。(《新语·无为篇》)
最好的行动就是谨慎而行,不要冲动。
47.厄者,人之本也。锋者,厄之厉也。厄欲减,才莫显。上求贤,毕其功而志易。下求荣,成其事而易满。不知戒惕,上下难容也。仁者不逐其名,仁贵焉。明者不恋其位,明弃焉。勇者不争其锋,勇敛焉。生之惟艰,何足道哉?(《解厄学·藏锋》)
困厄是人生固有的现象。显露锋芒,是困厄加剧的原因。想要减少困厄,才学就不要轻易显摆。当权者揽用贤士,等到功成他们就会改变心态。地位低下的人求取富贵,目的达到了就容易骄傲气盛。不懂得戒忌和谨慎,上级和下级就彼此难容。仁德的人不务虚名,仁德才是最宝贵的。明智的人不会贪恋权位,真正的明智是懂得放弃。勇敢的人不会逞强斗狠。真正的勇敢是知道内敛。人生充满了艰辛,又有什么好夸耀的呢?
48.欲大无根,心宽无恨。好之莫极,强之有咎。君子修身,避祸也。小人无忌,授首也。一念之失,死生之别也。知贪以严,莫以宽。惩淫以辱,莫以隐。伐恶以尽,莫以慈。制欲求于德,务求于诫。悟者畅达,迷者困矣。(《解厄学·戒欲》)
欲望强烈的人不能立根,心胸宽广的人不会怨恨。喜欢什么都不要过度,强求什么都会招灾。君子修身养性是为了躲避灾祸。小人无所顾忌,是自寻死路。一个念头的失误,就可能造成生死之别。整治贪欲要严苛,不要宽容放纵。惩戒淫欲,要使其受辱,不要隐讳。去除恶欲要斩草除根,不要滥施仁慈。克服欲望要求于修德,务必诫勉牢记。醒悟之人顺畅通达,迷惑之人困厄多难。
49.言之祸,无论优劣也。语之弊,由人取舍也。君子不道虚言,实则逆耳。小人不表真心,伪则障目。见言见志。其行亦断也。贵者宜谦不宜傲。卑者宜恭不宜放。人无信,则言勿听。不知机而无泄,大安也。不避亲而密疏,大患也。(《解厄学·慎言》)
言论可以肇祸,好话坏话都可以导致恶果。言论能给人带来害处,全在人取舍。君子不说假话,说实话又容易让人感觉不舒服。小人不表露真心,伪装得让人常常看不清真面目。听其言可以知其心志,其行为也就可以判断出来。富贵之人应该自谦,不要自傲。卑微之人应该恭顺,不要狂傲。一个人如果失去信任,那么他的话人家就听不进去。不知晓机密就不会泄露,这是切实的安全。不回避亲属谈论而秘密泄露,将是大大的祸患。
50.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祸患常常是由一些微小的失误累积而成的,而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他们所沉迷的事物困扰。
51.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新唐书·列传·褚遂良传》)
奢侈糜烂的开始,就是国家危亡的征兆。
52.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范曾论》)
东西往往是自身先腐烂了,虫子才会寄生。
53.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传习录·答陆原静书》)
能让人戒慎恐惧的那个东西,就是良知。
54.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粟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辱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之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曾国藩全集·日记》)
世上事物变化万端,人要取得美好的名声有上百个途径。自己这一生的才能,所能取得的东西就像是沧海一粟。当我们知道了天体运行的时间有那么长,而自己的阅历是这样短暂,那么,当你遇到忧患、逆境,甚至横祸时,就应当忍耐,克制自己,不灰心,不丧气,平静地等待它的结束。当我们知道了大地的广袤无垠,而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是那样的小,那么,当遇到荣誉、利益的争夺时,我们就应该节制自己的欲望,守住自己的志节。当我们知道古今书籍浩如烟海,而自己所能阅读的毕竟很少时,就不应该为偶有所得而沾沾自喜,而应该时刻考虑自己怎样才能把重要的道理、精深的知识从书籍中选择出来,全部搞懂它,掌握它;当我们知道了世上事物都是千变万化且无穷无尽,而我们自己所能够解决的是那么微弱时,那么,就不要把自己那么一点点的成绩自吹自擂,而是应该多多考虑如何举荐人才共同干大事、创大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