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译原理与实践:上下文无关文法

编译原理与实践:上下文无关文法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上下文无关文法是指这样一种文法,它所定义的语法范畴是完全独立于这种范畴可能出现的环境的。以后,凡“文法”一词若无特殊说明,则均指上下文无关文法。文法组成上述自然语言的定义就是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归纳起来,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G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组终结符号,一组非终结符号,一个开始符号以及一组产生式。

编译原理与实践:上下文无关文法

文法是一种描述语言的语法结构的形式规则(即语法规则),这些规则必须准确而且易于理解,同时,应当有相当强的描述能力,足以描述各种不同的语法结构。所谓上下文无关文法是指这样一种文法,它所定义的语法范畴(或语法单位)是完全独立于这种范畴可能出现的环境的。我们知道,自然语言中的一个句子、一个词甚至一个字,其语法性质和所处的上下文往往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上下文无关文法不宜于描述任何自然语言,但是对于如今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来说,这种文法基本上是够用了。在程序语言中,我们完全可以对各个语法单位独立进行处理,而不必考虑它所处的上下文。例如,当碰到一个算术表达式时,我们只需分析该表达式的语法是否正确即可,而不用“左顾右盼”地考虑其所处的上下文环境。以后,凡“文法”一词若无特殊说明,则均指上下文无关文法。

下面,我们从一个具体的英文语句的分析入手,逐步引出文法的形式化定义方法。例如,有这样一个句子:

文法包含

The grey wolf will eat the goat.

现给出如下的语法规则:

<句子>→<主语><谓语> <主语>→<冠词><形容词><名词>

<冠词>→the <形容词>→grey

<谓语>→<动词><直接宾语> <动词>→<助动词><动词原形>

<助动词>→will <动词原形>→eat

<直接宾语>→<冠词><名词> <名词>→wolf

<名词>→goat

其中,“→”表示“由……组成”或“定义为”。很明显,上述句子是一个语法上正确的句子。换句话说,根据这些规则,我们可以得到上述句子,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句子>⇒<主语><谓语>

⇒<冠词><形容词><名词><谓语>

⇒the<形容词><名词><谓语>

⇒the grey<名词><谓语>

⇒the grey wolf<谓语>

⇒the grey wolf<动词><直接宾语>

⇒the grey wolf<助动词><动词原形><直接宾语>

⇒the grey wolf will<动词原形><直接宾语>

⇒the grey wolf will eat<直接宾语>

⇒the grey wolf will eat<冠词><名词>

⇒the grey wolf will eat the<名词>

⇒the grey wolf will eat the goat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判断一个句子语法上是否正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句子>出发,反复使用上述语法规则“→”右边的部分替换左边部分的过程。如果最终通过替换产生了这个句子,则说明它是一个语法上正确的句子。

然而,有时语法上正确的句子语义未必正确,比如,根据上述语法规则我们也可以得到如下的句子:

<句子>the grey wolf will eat the wolf

<句子>the grey goat will eat the wolf

<句子>the grey goat will eat the goat

很明显,这三个句子都不符合语义要求。至于如何分析语义,我们将在第6章中进行介绍。

文法组成

上述自然语言的定义就是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归纳起来,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G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组终结符号,一组非终结符号,一个开始符号以及一组产生式。

终结符号:指组成语言的基本符号,如上例中的“the”“wolf”和“eat”等。在程序语言中就是指各种单词符号,如保留字、标识符、常数、算符和界符等。从语法分析的角度来看,终结符号是—个语言不可再分的基本符号。终结符的集合是非空有限集,往往用VT来表示。

非终结符号:指用来表示语法范畴的符号,如上例中的<句子>、<主语>和<谓语>等。—个非终结符表示一个语法概念,是一个类(或集合)的记号,而非一个个体记号。在程序语言中的非终结符号有“算术表达式”“赋值语句”以及“分程序”等。非终结符号的集合也是非空有限集,通常用VN表示,于是有文法G的字母表V=VT∪VN,且VT∩VN=φ。

开始符号:是一个特殊的非终结符,用S来表示,代表所定义的语言中我们最终感兴趣的语法范畴,如上例中的<句子>。在程序语言中,开始符号就是“程序”,“程序”是我们最终感兴趣的语法范畴,而其他语法范畴都是用来为“程序”服务的。

产生式:是按一定格式书写的、用来定义语法范畴的规则。产生式也称为规则,一般具有如下的形式:

A→α或A∷=α

其中,“→”或“∷=”的左边的A是一个非终结符,即A∈VN,称为产生式的左部;右边的α是由终结符号或非终结符号组成的一个符号串,即α∈(VT∪VN*,称为产生式的右部。如上例中的“<句子>→<主语><谓语>”就是一个产生式。产生式的集合是有限集,通常用P表示。

因此,从形式上讲,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G是一个四元式(VT,VN,S,P),其中,VT是终结符集,VN是非终结符集,S是开始符号,P是产生式集合。

关于文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始符号S至少必须在某个产生式的左部出现一次,且第一条产生式的左部必须是开始符号。

(2)一般用大写字母A、B、C等代表非终结符号,用小写字母a、b、c等代表终结符号,而用希腊字母α、β、γ等代表由终结符和非终结符组成的符号串。

(3)有时为了书写方便,若干个左部相同的产生式,如:(www.xing528.com)

A→α1

A→α2

A→αn

可以合并为一个,即:

A→α12|…|αn

其中,元符号“|”读作“或”,每个αi也称为A的一个候选式。

(4)为方便起见,书写文法时可以不用列出整个四元式的形式,只需列出产生式并指出开始符号即可。文法G也可以写成G[S],以表示S是文法G的开始符号。

前面已经讲过,我们在判断符号串“The grey wolf will eat the goat”的语法是否正确时所采用的方法是:从文法的开始符号“<句子>”出发,反复使用产生式规则,将符号串中的非终结符用某个产生式的右部进行替换,直到全部展开为终结符为止,继而判断该终结符序列与输入的符号串是否相同。其实,上述替换过程就是所谓的推导过程。“推导”这一概念在文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关于其内涵读者务必深入地予以领会。

例如,考虑下面的算术表达式文法:

文法中,仅有一个非终结符E,同时也是文法的开始符号,它代表一类算术表达式。从E出发,反复使用上述产生式规则可以推出各种各样的算术表达式来。例如,根据规则

E→E+E

可以得到

E⇒E+E

于是,我们可以说:从“E”可直接(—步地)推出“E+E”。与前面相同,“⇒”被用来表示“直接推出”,即仅推导一步。

再有,表达式(i+i)的推导过程是:

上述替换序列每前进一步总是引用一条规则,该序列被称作是从E到(i+i)的一个推导,它证明了(i+i)是文法(2.1)所定义的一个算术表达式。

严格来讲,如果A→γ是一个产生式,α、β∈(VT∪VN*,则称αAβ⇒αγβ为一步推出或直接推出。如果α1⇒α2⇒…⇒αn,则称它是从α1到αn的一个推导。如果存在从α1到αn的一个推导,则称α1可推导出αn

另外,如果从α1出发,经一步或若干步可推导出αn,则可以用α1αn来表示;如果从α1出发,经0步或若干步可推导出αn,则可以用α1αn来表示,也就是说,要么α12,要么α1αn

给定文法G,S是G的开始符号。如果Sα,则称α是一个句型。例如,在推导(2.2)中,E、(E)、(E+E)、(i+E)和(i+i)都是文法(2.1)的句型。若α是文法G的一个句型,且α中仅含终结符号,即α∈VT*,则称α是文法G的一个句子。在推导(2.2)中,(i+i)就是文法(2.1)的句子。

从文法G的开始符号S出发,所能推导出的句子的全体称为文法G产生的语言,记为L(G),表示如下:

L(G)={α|S⇒+α&α∈VT*}

假设有两个文法G1和G2,若L(G1)=L(G2),则称G1和G2是等价的。等价变换是文法转换的基本要求,这在文法改造或化简等操作中十分重要。

下面介绍两个简单的文法例子,一个是根据文法写出语言,另一个是根据语言找出文法。

例2.1 考虑文法G1

S→AB

A→a A|a

B→bB|b

请指出该文法定义的语言形式。

从开始符号S出发,可以推出如下句子:

归纳得出,从S出发可推导出以至少一个a和至少一个b构成的符号串,且a的个数和b的个数之间没有任何约束,因此:

L(G1)={ambn|m,n≥1}

例2.2 试构造一个文法G2,使得

L(G2)={anbn|n≥1}

由给定的语言形式可以看出,G2要求每一个句子中的a和b的个数必须相同,即每一次a的出现必然有一个b的出现。于是,我们可以写出如下的文法G2

S→aSb|ab

推导的过程通常并不是唯一的。推导过程中,往往会面对多个待替换的非终结符,而且,每个非终结符有可能存在着多个候选式以供选择,这些因素都给推导过程带来了不确定性。例如,在推导(2.2)中,在得到句型(E+E)后,也可以按照如下的过程进行推导:

由此可以看出,推导(2.2)和(2.3)的结果是相同的,都得到了符号串(i+i),但是,替换每个非终结符的次序却是不同的。

我们希望推导的过程是确定的,这样有助于语法结构的分析,因此,往往只考虑最左推导或最右推导。所谓最左推导,是指在整个推导过程中,每一步的替换操作都是针对句型中最左边的非终结符进行的。如果在推导的每一步都替换的是句型最右边的非终结符,则将此过程称为最右推导,或者称为规范推导。例如,文法(2.2)是最左推导,而文法(2.3)则是最右推导。

再有,以文法(2.1)为例,可以写出句子(i*i+i)的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

最左推导:

最右推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