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塘沽教育中心教科室在教育科研实践工作中,不断加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立项投入,促进教育研究生态可持续发展。塘沽教育科研立项自“十一五”至“十二五”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课题立项总体数量不断上升,各级课题立项研究级别层次有所提高。课题立项在级别上、数量上的提升和内容上、范围上的不断扩大,使塘沽教育科研走在前列。
教育的各种生态环境并不是简单分层,而是教育生态系统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镶嵌重叠的,即教育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子的“多维镶嵌性”。对这一阶段塘沽各级各类立项课题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可以探索出课题立项的不同特点,展现出教育研究的不同层面,为课题申报、管理、研究提供依据,进一步完善教育研究生态系统。
以塘沽区域“十一五”“十二五”立项课题情况统计为样本,对诸多课题运用内容分析法,从中归纳出课题数量、课题级别、课题立项单位、研究内容、课题类别等不同维度,进行量化、分析,归纳其课题研究生态现状。
(一)准确把握塘沽课题研究生态现状,首先是数量上的变化情况,从数量的绝对变化及增加比重两个方面分析
表4-25
表4-25显示的是塘沽区级(含区级)以上课题立项数量,从中可以看出,课题总数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在数量上发生的绝对变化。课题立项总体数量明显上升,“十一五”课题立项共有149项;“十二五”课题立项增至453项。“十二五”和“十一五”相比增加比重为204%。这反映出课题立项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表明自“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塘沽教育研究课题立项生态因子形成快速发展的态势。
(二)塘沽教育研究课题立项级别生态
课题立项级别从高到低分别为:国家级、市级、区级等。课题立项的级别能够反映一定的课题研究水平,通过分析各立项级别的数量,可清晰地把握课题研究的状况,说明课题研究立项级别生态。
要准确把握塘沽“十一五”“十二五”课题立项各个级别课题研究状况与其在总体课题中的地位,须从各个级别的课题数量绝对变化与相对变化两个方面分析。为课题的申报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塘沽课题立项级别统计
通过对“十一五”和“十二五”课题立项研究数据统计可以看出课题数量的绝对变化。
图4-20
图4-20显示不同级别课题立项的数量,分别有国家级、市级、区级立项。从“十一五”期间的课题立项研究情况看,这期间有国家级立项5项,市级立项73项,区级立项71项,呈现了稳固的塔形结构,表明区域课题立项研究扎实推进,稳步发展,并在区域广泛开展基层教育研究的基础上,涌现出一些高水平的研究项目。
再看“十二五”期间,随着课题总量的提高,各级课题绝对数量均有所提升,有国家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226项,区级课题221项,呈现了科研底面积增大的态势,使塔形结构更加稳固。纵观“十一五”到“十二五”的塘沽教育研究课题立项的发展,市、区级立项课题都在成倍增长,表明教育研究课题生态保持平衡、可持续发展态势。
2.塘沽各级别课题立项相对数量统计
表4-26
表4-26反映的是课题数量的相对变化,表中的“比重”是指各个级别课题立项数分别占“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课题立项总数的比例。显示在“十一五”课题总量中,国家级课题数量占总量的比重约为3.4%;市级课题数量占总量的比重约为49%;区级课题数量占总量的比重约为47.7%,表明国家级课题所占比重较小,市级课题和区级课题所占比重相差无几。在“十二五”课题总量中,国家级课题数量占总量的比重约为1.3%;市级课题数量占总量的比重约为49.9%;区级课题数量占总量的比重约为48.8%。数据显示国家级课题、市级课题、区级课题比重在“十二五”和“十一五”呈现出同样的发展趋势,说明各级别研究课题立项生态和谐发展。
(三)塘沽教育研究课题立项的结构生态
研究教育研究课题生态,首先要考虑教育的生态结构,它包括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本区域教育生态结构中最直观的就是教育系统的教阶结构,从幼教到小学、中学,这种结构反映了不同的教育层级,也反映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教育过程,这种结构与年龄层次密切相关,这成为教育研究课题的生态因子之一。
以塘沽区域“十一五”“十二五”立项课题情况统计为样本,可以了解到课题立项所在单位,因此,可以从课题立项所在单位,分出不同的教阶结构,从数量、单位性质等维度,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研究其课题立项的结构生态。
根据塘沽教育系统的教阶结构的具体情况,课题所属单位反映出不同的教育层级,可分为幼教、小学、中学,同时还要考虑它们分别在不同时期、各个课题立项级别上的情况。
图4-21
从图4-21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中学有课题共计89项,小学有56项;幼儿园有4项。“十二五”期间,中学有课题立项共计293项,小学有146项,幼儿园有14项。“十二五”期间较“十一五”期间,在各个不同的教育层级中,课题立项总数均有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中学承担课题研究立项较多,其次是小学,幼儿园课题立项较少。“十二五”期间同样呈现这种研究态势,这也与区域中不同的教育层次的实际数量有关。从纵向上看,均呈现正比的上升趋势,表明各个不同的教育层级的教育研究立项生态均衡发展。
从多维的视角进一步分析,看各个不同的教育层级在各个课题立项级别上的情况,“十一五”期间,中学有国家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54项,区级课题31项。小学有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6项,区级课题39项。幼儿园有市级课题3项,区级课题1项。“十二五”期间,中学有国家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165项,区级课题122项。小学有市级课题56项,区级课题90项。幼儿园有市级课题5项,区级课题9项。(www.xing528.com)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数据都呈现出中学市级课题立项明显多于区级课题立项的现象,小学区级课题研究立项较多,“十一五”幼儿园市级立项多于区级立项。究其原因,较高级别的课题立项是在区级立项的基础上,经过自下而上的层层推荐审批的,因此,若较高级别的立项通过审批的数量较多,就出现了市级立项课题多于区级立项课题的情况。较高层次的课题立项研究会在要求上更加严格,较易得到专家的点拨,管理上更趋于规范化,能够提升区域的整体研究水平。市级立项多于区级立项,更有利于推动区域教育研究的发展。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幼儿园尚未有国家级课题立项,这些可作为今后的发展空间。总体来说,塘沽教育课题研究生态在从幼教到小学、中学不同的教阶结构中,课题立项的生态结构呈良性发展。
(四)塘沽教育研究课题立项批准部门、课题类别统计
表4-27
图4-22
从表4-27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经塘沽教育中心教科室申报立项的批准立项课题部门共有4个,它们是中国教育学会、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天津市教育学会、塘沽教育中心教科室。“十二五”期间经塘沽教育中心教科室申报立项的审批立项课题部门增至5个,它们是中国教育学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天津市教育学会、塘沽教育中心教科室。“十二五”较“十一五”课题批准立项单位增加1个,就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它是国家级的立项审批部门。这说明塘沽教育系统课题立项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有了质的飞跃,填补了课题研究较高级别立项的一个空白,从课题立项批准部门这一生态因子可以看出,塘沽教育研究课题立项生态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从表4-27还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课题类别有6类,它们是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立项的国家级课题,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立项的市级一般课题和市级重点课题,天津市教育学会批准立项的市级规划课题和市级一般课题,塘沽教育中心教科室批准立项的区级课题。“十二五”期间立项课题类别增至12类,有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立项的国家级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立项的教育部重点课题,有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立项的市级重点课题,市级资助类重点课题、市级资助类一般课题、市级一般课题、市级青年专项课题,有天津市教育学会批准立项的市级重点课题、市级规划课题、市级一般课题,有塘沽教育中心教科室批准立项的区域研究课题子课题和区级一般课题。
“十二五”较“十一五”课题立项类别翻了一番,由于批准立项单位新增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随之课题立项类别增加了教育部重点课题这一类,其他的是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的课题类别增加的市级资助类重点课题、市级资助类一般课题、市级青年专项课题3类。天津市教育学会的课题类别增至3类,即市级重点课题、市级规划课题、市级一般课题。塘沽教育中心教科室的课题类别增加了1类,即区域课题子课题。塘沽教育中心教科室为突显区域教育特色,形成区域研究氛围,挖掘区域教育潜力,进一步形成教育研究合力,设置了区域研究课题立项,围绕课题研究立项核心,各学校聚集在同一区域总课题下,分别建立本校的研究课题,形成区域研究课题子课题,以共同研究的态势,构建区域教育研究课题生态系统。
以上可以看出,随着课题批准部门的增多,课题类别随之增多。同一课题立项审批部门由于设置课题类别的增多,其立项课题类别大幅度增加。
(五)塘沽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内容统计与分析
表4-28
按照教育科研课题分类,课题分为16类。将塘沽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研究内容进行归类,分别进行统计,得出统计数据,如表4-28所示。塘沽“十一五”课题分布于13类,占总类别比重81.3%,表明涉及教育领域的研究范围较广,除“教育理论问题”“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外,所有类别的教育问题都有立项研究课题。通过数据可以看出,研究内容最多的是“各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教材开发”类,共有81项,占课题总量的比重的54.4%,表明研究重点关注课堂教学,这与学校教育的核心活动课堂教学相一致,教育研究生态呈良性发展。其次是“素质教育”和“考核与评价改革”类,各有11项。以后依次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及文化、制度建设”“教育心理”“农村教育”“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信息技术与网络”“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类,分别为8、6、6、6、5、4、4、4、2、1项,这表明“十一五”期间除课堂教学以外,“素质教育和考核与评价改革”成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他与教育相关的问题也得到关注,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区域教育机构中因占总体比重较少,因此课题研究相对较少,课题研究从内容上处于均衡状态。
“十二五”期间,在16类课题分类中,除“教育理论问题”研究外,其他15类研究课题都得到了关注,占总类别比重93.8%,与“十一五”期间相比,还增加了“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类课题。这表明教育研究涉及范围更广,也表明“教育理论问题”研究对于基层教育工作者来说还有一定的距离。研究最多的课题类别仍然是“各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教材开发”类,共227项,占课题总量的比重的50.1%。这表明课堂教学研究始终是教育的主旋律,与“十一五”同样占课题研究总量的一半以上。随着课题总量的增加,此类课题研究的相对数量随之增加,表明教育研究生态呈良性发展态势。其次是“德育”和“学校管理及文化、制度建设”类课题较多,分别为52、51项,占总类别比重的11.5%、11.3%,说明“十二五”期间研究者更加关注此类问题的研究。以后依次为“教育心理”类32项,“素质教育”类22项。其他各类课题相对较少,这与教育资源分布较少有关,如“特殊教育”;也与教育职能的单一性有关,如“继续教育”,它们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教育生态研究的均衡发展。(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大致分三个层次:一是以教育为中心,综合外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组成的单个的或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二是以单个学校或某一教育层次为中心构成的,反映教育体系内部的相互关系;三是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线,研究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社会和精神因素组成的系统。教育研究课题应抓住其核心问题,关注教育的生态环境中的各个因子,形成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科学发展。)
(六)塘沽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单位分布
图4-23
图4-23显示的是“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立项课题单位的数量。由图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单从数字上看,总体上区域课题立项数量明显多于“十一五”期间。在塘沽学校总体数量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有课题研究立项的学校数量从原来的59所到现有的72所,增加了13所,增加的数量占原有数量的22%。从各单位立项的数量来看,“十一五”期间,有1项课题研究立项的单位数量为37所,有两项以上课题(含两项)立项研究课题的单位数量为22所,两项以上课题(含两项)立项研究课题的单位数量占课题研究单位总量的37%。“十二五”期间,共有72所单位有立项研究课题,有两项以上(含两项)立项研究课题的单位数量为55所,两项以上课题(含两项)立项研究课题的单位数量占课题研究单位总量的76%。有两项以上(含两项)立项研究课题的单位数量大幅度提高,由原来的22所上升为现在的55所,增加了33所,现有数量是原有数量的2.5倍。
表4-29
续表
图4-24
表4-29中显示了有两项以上(含两项)立项课题的单位及各单位课题立项数量。“十一五”期间,课题立项研究最多的是教育中心,有立项研究课题28项,其次是十四中,有立项研究课题10项,以后从有7项课题到3项课题递减排序,所涉13所学校均为中学。除个别学校外,有两项研究课题的学校小学居多。
“十二五”期间,各学校较“十一五”期间研究课题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教育中心的研究课题数量仍然处于首位,共有41项课题,其次是一中,共有32项研究课题。再往后依次拥有23至20项研究课题的有三所学校,均为中学。有20项至10项的课题的,有10所学校,为7所中学和3所小学。有9项到2项研究课题的学校共有40所,其中中学有13所,小学有23所,幼儿园有3所。“十二五”期间教育局有4项课题,从行政主管部门有课题立项来看,可以发现“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越来越得到重视。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数据都呈现出如下特点:其一,塘沽教育中心承担课题数量居首位,反映了教育业务管理部门在教育研究领域所起到的引领作用;其二,从整体来看,研究课题数量居多的学校,中学较小学课题多,这表明中学教师具有较高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其三,“十二五”期间小学承担两项以上研究课题的增多,说明课题研究在小学教育阶段得以普及。“十二五”期间教育行政部门研究课题的出现表明教育科研的力度加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