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塘沽教育科研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塘沽教育科研制度系统可以分为外部科研制度生态系统和内部科研制度生态系统。外部科研制度生态系统主要有市规划办科研制度系统和市教育学会科研生态系统两种。其中市规划办科研制度系统因其学术性强、规范性高受到塘沽教育管理者的普遍认可。对于市教育学会及塘沽教育学会科研管理工作,塘沽教育中心教科室并未出台实质性的管理制度,所有管理工作均以市教育学会教育科研制度为依据。塘沽教育中心教科室在日常科研管理中实行的管理制度是以市教育规划办相关制度为蓝本稍加修订而成。
(一)塘沽科研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塘沽科研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发展的过程。“十五”期间,为了适应塘沽教育科研发展的需要,塘沽教育中心教科室出台了教育科研制度汇编。现在回头来看,“十五”教育科研制度模仿痕迹明显,内容不太完善,规范有余而个性不足。整个科研制度针对性不强,呈现粗放、模糊的特点。从另一方面看,在“十五”期间,塘沽教育科研制度的出台毕竟使本区域的教育科研工作有章可循,在推进区域教育科研工作普及化、规范化、常态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塘沽各学校的教育科研制度是近几年才陆续出台并不断完善的,远远落后于区域教育科研制度建设。天津市教委组织的学校现代化建设评估、塘沽教育局组织的校长三年任期目标评估以及职称评聘政策调整等几桩与学校和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大事件都不约而同地将科研纳入考核范围,这些举措大大推动了学校科研政策的出台。塘沽学校教育科研制度虽然规范性不足,但呈现出更为鲜明的校本化特色,使得本校教育科研工作上了新的台阶,营造出一个个初级教育科研生态群落,进一步优化了塘沽教育科研生态。
(二)科研制度的特点
1.层次性
分级管理的科研体制使得教育科研制度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分为国家级科研制度、省级科研制度、市级科研制度、区县级科研制度、校级科研制度等。基层教育科研面向广大中小学、幼儿园,各学段学校的教育科研基础和对教育科研的需求也千差万别,其制定的科研制度也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教育科研制度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最终是要形成一个围绕共同目标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的教育科研制度网络。
2.服务性
制度是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服务的,且主要服务于被管理者。教育科研工作涉及面广,教育科研制度可以对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让其在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时有所依凭。同时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还可以为广大的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科研工作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3.激励性(www.xing528.com)
对于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学校和教师而言,教育科研很难成为一种自发、自主的行为,仅仅依靠行政手段的强制,很难收到好的成效。因此,教育科研制度必须具有激励性,以调动学校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4.传承性
科研制度的传承性是指教育科研不同发展阶段的制度结构及功能关系之间具有延续性。
(三)科研制度类型
按照层级来分,教育科研制度可以分为学校教育科研制度、区县教育科研制度、省市级教育科研制度、全国教育科研制度。这些制度多由各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制定,上一层级的科研制度对下一层级有示范性、约束性和指导性,下一层级依照上一层级科研制度的指导思想、核心要义、政策约束、整体谋划乃至内容框架、文本格式制定本层级的相关制度。以科研制度中的教育规划为例,2010年7月29日,经过长期研讨和酝酿,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随后,各省市均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本省市的教育规划纲要。天津市于当年11月25日出台了《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紧接着,滨海新区教育局和塘沽管委会教育局分别出台了《滨海新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塘沽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塘沽教育中心教科室对塘沽教育科研“十二五”发展也做出了谋划,制定塘沽“十二五”课题选题指南,并召开了塘沽“十二五”课题工作会议。而后,各学校也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确定了本校“十二五”科研工作的总体布局。
依据教育科研工作涵盖的内容,可以将科研制度分为:组织机构制度(如:教科室职责、教育科研主任岗位职责、实验课题组长岗位职责等)、队伍建设制度(如:教育科研培训制度、教育科研骨干教师管理制度、课题实验教师管理制度等)、课题管理制度(申报评审制度、过程管理制度、结题制度、课题经费管理制度等)、评价奖惩制度(如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制度、科研先进个人评选制度等)、科研保障制度(如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资料管理制度(如科研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和科研规划制度(如《塘沽“十二五”教育科研发展规划》)等。
任何一项连续、系统、完整的知识活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使之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教育科研作为一项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因此,教育科研的制度化建设是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措施,也是形成教育科研运行机制的决定性因素。一套科学的教科研管理制度,可以形成一个有力的“管理场”,使所需管理的项目(包括人员、课题、时间、信息等)一进入“场”就能运转自如,低耗高效。因此,有必要规划并健全教育科研制度,形成一个具有启动、运行、导向、检测、激励功能的完整、高效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体系,不求刚性限制,注重人文关怀,强调科学实用、刚柔相济,以实现科研管理制度本质的变革和跨越。
王明明、戴鸿轶[13]以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为切入点,考察了我国科研制度体系。研究指出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体系存在制度体系不健全、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法律效力有待提升、科研课题管理的监督和信用机制普遍缺乏等问题。并提出了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体系建构的对策:理解“课题制”内涵,完善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体系;各级政府在建立科研课题管理制度时应纳入国家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体系思考;制定有针对性的课题管理制度,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建立经常化、专门化的制度监测、评估、清理机制;建立健全科研课题管理的监督和信用机制;加快培养既懂科技管理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政府电子政务工作水平,协助管理与清理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