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滨海塘沽教育科研生态更新

天津滨海塘沽教育科研生态更新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区域中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而言,区域性教育生态更新是教育行政部门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另外,学校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以及以此建立的一整套以“升学率”为主导的教育评价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科研的推行与普及带来很大的阻力与排斥力。目前,教育管理者及一线教师的职称评定、晋升主要还是考量学校及教师个人的教学业绩即以升学率为核心的指标体系,而教育科研相对于教学业绩而言只是“锦上添花”的考量指标。

天津滨海塘沽教育科研生态更新

1.教育科研生态更新及其价值

区域教育科研生态更新主要涉及教育科研制度生态、教育科研组织生态以及教育科研管理生态的局部性或整体性的调整与更新。区域教育科研生态内含着多维的关系,其不断更新与发展,将对多维主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就区域中的教师而言,他们生活在具体的区域、学校教育科研生态之中,其内在的关系性质、活动性质,直接构成其生存、发展的环境。区域教育生态的更新,将为广大的一线教师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科研环境,提供更多的外部支持,有利于教师教育科研动力的激发,有利于教师教育科研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教育科研热情的调动。

就区域中的学校而言,区域教育科研生态更新是学校内涵发展与自主变革不可缺失的支持力量、滋养力量。任何一所学校都处于具体的生态之中,其存在与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制度条件、文化条件,区域教育科研生态更新,将为学校的变革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近些年,在各区域中都先后涌现了一些“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实例。

就区域中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而言,区域性教育生态更新是教育行政部门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对于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而言,其职能的定位、工作的内容构成、开展方式、管理方式无不影响着区域内学校教育的发展。而在现实的区域生态更新中,新的问题又会不断涌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将迎来更大的挑战,而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也将在其中发现发展的新空间,获得自我更新。

2.区域教育生态更新面临的问题

区域教育科研生态更新的价值已是不言而喻的,而更新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www.xing528.com)

(1)区域教育科研生态更新的主体自觉不够

首先,作为区域教育生态的主体,其生态意识的自觉程度,直接影响其对问题的认识、改革思路的策划与改革实践的开展。就学校教师而言,当前的工作性质使得其停留于微观的、可操作性的层面。教师比较多地关注与自己直接相关的课程、教学、学生发展等工作,对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层面的关注内容主要集中在福利待遇等方面,因此,缺乏对区域教育科研生态的关注意识与兴趣,也难有更为积极地参与区域教育科研生态建设的意识与能力。就学校管理人员而言,有着相对清晰的区域意识,能够对区域教育发展的内在矛盾保持敏感。但是,相对而言,其独立性与自主性有待提升,关注内容较多停留在“适应”当前的现状,而对改革与发展的整体状态、发展走向的思考与关注不多。就教育科研管理者而言,其问题同样存在于对具体事务的关注多于对宏观整体的把握。各类具体的工作要求、活动安排、应对矛盾等,成为相对普遍的工作状态,而对区域教育生态的系统研究、整体策划、结构性改革、创建性工作的意识与能力不足。重新回归到区域教育生态的自我意识上,当前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形成清晰的“单位意识”,缺乏思考与认识的自觉,更没能形成清晰的认识框架,改革框架更难以自觉建构。

(2)区域教育生态的关系失衡

其一,教育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冲突。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应有的关系定位是:教育科研要为教育教学服务,要对教育教学提供专业引领,帮助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而获得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而当前由于对教育科研的定位、价值问题认识不准确,教育科研管理不到位,导致教育科研存在着诸多突出的问题:教育科研脱离一线教育教学实践,而沦为学校、教师获得名利的工具,制造了大量的“科研泡沫”,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一线教师的工作负担;教育科研效应低下,不能很好地帮助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这些实际性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学校、一线教师对教育科研的不认同,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排斥与不支持。另外,学校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以及以此建立的一整套以“升学率”为主导的教育评价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科研的推行与普及带来很大的阻力与排斥力。目前,教育管理者及一线教师的职称评定、晋升主要还是考量学校及教师个人的教学业绩即以升学率为核心的指标体系,而教育科研相对于教学业绩而言只是“锦上添花”的考量指标。在教育评价的导向和利益的驱动下,教育工作者会倾向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教育科研经常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其二,业务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失衡。目前,区域性的教育变革多表现为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推进。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当前区域性教育行政管理中,较多运用条块分割、行政力量驱动的方式进行,缺乏对区域性教育变革的整体规划,缺乏对教育变革之价值取向与目标体系的清晰认识与具体建构,缺乏对区域内教育科研变革的高质量领导。这样,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科研部门的关系开始具有了更多行政单位的特点,而缺失了对教育科研系统专业性乃至全部的特殊性的尊重与认识。教育改革以及教育科研生态变革的主动权在很大程度上是集中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手中,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执行机构,基本上不具有决策权与领导权。

(3)区域教育生态更新活力不足

这首先体现为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管理对生态更新之新目标的形成与整体战略策划的开展,缺乏相应的能力。区域性教育科研生态更新的起点,在于对自己所在区域的教育科研生态有着具体、综合、深入的认识,而不是简单地传达上级要求、制定发展目标。这需要对自己的区域进行细致、认真、持续、有创意的研究、体验,需要清晰地把握自己区域内教育科研生态的诸多关系主体、诸多实践领域。与此同时,在认识区域内教育生态更新的整体走向、教育变革的当代可能的背景下,聚焦于区域教育科研生态更新战略的形成,进行富有创意的策划。这一规划需要在合理、合法的程序中生成,凝聚着诸多成员的智慧,成为更多主体认可、追求的发展规划。其次,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缺乏开展具体实践与促进区域生态更新的能力。这是指缺乏实践区域教育科研生态更新规划、促进区域科研生态实现真正意义的更新之能力。这需要有具体的组织,将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大量融汇到教育科研变革之中,充分开发区域教育科研生态内部人的资源、学校资源,都需要高质量的组织工作。最后,活力不足还表现为不断反思和重建的意识与能力的缺失。作为具体的改革单位,区域教育生态自身的发展状态的清晰度、改革思路的合理性、改革策略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都不能逃离理性意识的审视,都需要教育行政领导、教育科研管理者、校长与教师自觉地认识、思考,保持对这一改革领域的自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