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教育科研生态系统的创新实践

区域教育科研生态系统的创新实践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域教育科研管理生态是由管理生态环境、管理的目标、管理职能、管理的内容、管理的方式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追求管理实效、教育科研目标达成与环境适应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

区域教育科研生态系统的创新实践

就目前而言,国内外专家对管理的定义不统一,通过综合,我们将其概念进行如下表述:“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35]基于此,我们认为,区域教育科研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促进区域教育科研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区域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水平,调动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运用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对地方教育科研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种资源和要素进行科学配置和合理安排,以完成和实现地方教育科研任务和目标,提高区域教育科研效率和效益的活动和过程。

区域教育科研管理生态是由管理生态环境、管理的目标、管理职能、管理的内容、管理的方式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追求管理实效、教育科研目标达成与环境适应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

1.管理的生态环境

区域教育科研管理的生态环境主要是指区域内对教育科研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变革起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其主要包括社会文化因素和人的因素,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区域内的教育体制及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与结构的设置、教育的管理理念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在主体层面,领导者的管理理念与风格、中层管理者的能力与个性、被管理者的素质与状态都会影响到区域教育科研的管理职能的行使、管理方式的选择以及管理目标的达成与否。

2.管理的目标

在管理实践中,目标会形成一个有层次的体系,从广泛的组织战略性目标到专项活动管理的具体目标。这个体系的顶层包含组织管理的远景和使命陈述,下一层次为管理的任务。在任何情况下,组织管理的使命和任务都必须要转化为组织总目标和战略,总目标和战略更多地指向组织较远的未来,并且为组织的未来提供行动框架。这些行动框架必须要进一步地细化为更多的具体的行动目标和行动方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组织总体目标为中心的一贯到底的目标体系。区域教育科研管理的战略性目标应该是调动广大一线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使其在研究中“认识教育,完善工作,发展自我”,进而达到提高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在管理实践与行动中,战略性目标又会细化为更多的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如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目标、部门中的个人的管理目标、科研经费的管理目标、科研队伍管理的目标、科研课题管理的目标、某一专项活动管理的目标。在制定目标时,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目标完成的衡量标准,如果制定的是定量的、可考核的目标,时间、成本、数量、质量等这些衡量标准,一般都要写到目标里去。

目标既是管理的起点又是管理的落脚点,它在管理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目标是组织存在的价值基础,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建立起来的。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施,必须对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即通过协调组织成员的行为,使其为达成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目标管理是从预期的工作效果出发,进行活动、工作的开展、组织、控制、调整与创新。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了管理的目标管理模式,并论述了目标管理一般过程:①制定目标;②明确组织的作用;③执行目标;④成果评价;⑤实行奖惩;⑥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3.管理职能

对管理职能的论述众说纷纭,见解不一。具体可参见表1-3[36]

表1-3

教育科研管理主要包括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指导职能、控制职能(这些职能在组织职能部分已做论述,不再赘述)。管理过程正是各职能协调有序行使的过程,管理目标的达成也依赖于各职能的正确有序的行使。

4.管理的内容

教育科研管理的内容主要涉及:课题管理、信息资料管理、研究经费管理、科研队伍管理、活动管理、档案管理。

(1)课题管理

课题管理的全过程表现为制定科研计划—下达课题指南与选题申报指导—课题立项论证—课题批准立项—研究过程的监测与调控—成果的鉴定、评价与推广,共六个阶段。其中,前四个阶段的管理可以概括为课题立项管理,它是课题管理的前期工作,同时也是后期工作开展的基础与保证。课题立项管理要求对研究的主题及确立的课题进行方向性的引导与价值性的论证。对初步选择的课题必须进行课题论证,经论证确有可行性和研究价值的,方可开始进行研究,避免盲目研究与重复研究造成科研资源浪费与科研效益的低下。在研究进行以后,还需要对研究过程进行指导与管理,定期组织专家深入课题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帮助课题研究者完善研究方案、解决研究困难、指导研究方法、提供研究信息、及时发现和纠正研究中的问题;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了解课题进展与研究状况,推动课题的下一阶段研究工作的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出来后,教育科研部门要及时组织科研成果评价工作,聘请省、市有关部门领导、专家等组成科研成果验收小组,按照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规定的评价程序,对科研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进行客观、公正的鉴定。同时,组织对近期或同类的研究进行专家评审,在评审的基础上,对研究价值大、质量较高的研究给予一定的物质性或精神荣誉性的奖励。在认真进行科研成果评价之后,要进一步进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及时把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到校内其他学科和年级,并推荐给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或有关报刊等,使该研究成果发挥出更大更好的效益。对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可以有以下途径:“举办成果报告会、学术交流会,进行宣传推广;借助载体传播,通过专著、论文、成果汇编等进行推广;现场讲座,进行示范性推广。”[37]

(2)信息资料管理

“教育科研信息管理是指围绕教育科研信息的发布、提供、识别、判断以及教育科研信息流通渠道的建设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38]教育科研信息资料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资料情报是进行科研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条件,它是教育科研活动能够正常开展、正确开展的一种保障。教育科研组织要建立教育科研专用资料室,添置有关教育理论的图书资料,并设专架陈列;提供各种图书目录、资料索引、文献汇编、文摘等供教师检索参阅;注意广泛收集和推荐交流国内外各种教育科研信息,特别是网络上的教育科研研究成果与动态;举办信息专栏,经常向教师介绍国内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教育科研的研究动态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等,为课题研究服务。

对教育科研信息的管理,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横向与纵向信息沟通渠道,确保收集、整理、提供信息及时、快速,走在科研前面,保证信息畅通;二是信息传递要有针对性,准确、可靠,为科研所急需;三是运用高效手段,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和贮存,特别是图书情报资料的收集和保存管理,四是注重对研究者网络资源查找使用方法的培训,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数字电子资源如期刊论文、电子书等。

(3)教育科研经费管理

教育科研经费是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所需的费用。它主要来源于政府、学校对教育科研活动的投入。“教育科研经费主要包括对教育科研事业发展的经常性投资队伍建设及工作条件改善的基本投资和专项课题研究的资助性投资。”[39]教育科研经费的管理主要是指对教育科研经费的筹措、分配和使用。从经费的来源上看,目前教育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就全国来看,就出现了数额低、盘子大、使用分散、缺乏竞争等问题。而开展科研,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教育科研经费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育科研的自主性与发展方向。因此,教育科研部门要想方设法扩大经费来源,支持课题研究,学校也要舍得进行科研投资,除积极争取申报上级有关部门的课题招标、获得一定的课题经费资助外,学校的教育事业费用开支中也应安排一定的科研费用,并做到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以保证科研工作的需要。同时,教育科研部门也需要合理分配科研经费,使科研经费的比例、分配、使用和管理都符合科研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成效。对学校预算内的科研经费和上级下达的科研项目经费,要确保专款专用,并切实加强使用监督检查。同时,还要建立课题成本核算制度,加强科研经费的计划、预算、核算等综合性管理,合理使用科研资金,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4)科研队伍管理(www.xing528.com)

目前教育科研队伍主要由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教育管理人员构成。其中,一线教师是教育科研工作的主体。对教育科研队伍的管理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科研队伍的优化,二是研究人员教育科研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三是对研究人员科研工作的考核。

在优化科研队伍方面,涉及对专职、兼职科研人员、教育管理人员与一线教师的管理与优化组合,专职科研人员择优选用。一线教师是教育科研工作的主体,必须广泛发动广大教师参加到变革教育实践的科研队伍中来。为了扩大研究范围,提高研究水平,可以从基层单位选聘部分兼职研究员,作为专职研究人员的有效补充,一部分参与管理,一部分作为课题顾问,其他大部分作为研究人员。组建由专职科研人员、兼职科研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构成的科研群体,形成科研网络。让科研工作成为有识之士、有权之士、有志之士共同的事业。

在对研究人员教育科研能力与素质的管理方面,要想搞好教育科研,必须建立一支“懂理论、敢实践、会研究、善总结”的高素质教育科研队伍。而教师科研素质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研管理的深入与推进,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要为科研人员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途径与机会,如:①“通过进修、在职培训、自学等形式,加强科研人员的学习,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40]②“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经验,开拓视野,促使教师产生危机感和提高科研能力的内在需求”;[41]③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有系统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吸收新的教育科研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④聘请专家或专职科研人员作为学校的科研辅导员,在研究过程中,具体指导教师把科研基本知识运用到科研的各个步骤中,并灵活运用各种科研方法,逐步提高他们实际操作的技能、技巧。

在对科研人员教育科研工作进行考评方面,参加科研活动的态度和成果记入业务档案,作为教师和教研组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和教师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考评可以采取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科研人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研究成果的数量和价值进行评估,以激励广大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5)教育科研活动管理

对教育科研活动的管理基本上也是遵循一般活动管理的过程。①计划:需要紧紧围绕教育科研及教育科研活动的目标,来进行活动的构思、分析、整合、筛选、计划。②组织:在实践中逐步实施活动计划,相关部门需要有序组织与开展各种教育科研活动,教育科研活动中特别需要参与主体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调动。③指挥:教育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活动组织者、策划者的统一领导,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领导。④协调:协调活动所依赖的各种人、物、力等各方面的资源,以及活动参与者的关系,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活动质量。⑤控制:对活动的过程进行控制,包括活动的主题方向、时间节奏等;对活动的开展与效果需要进行活动后反思,以便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活动的开展以及活动的制度化奠定基础。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教育科研特色性的活动,如教师学术论坛、校长学术论坛、论文评比活动、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交流活动,这些已经成为教育科研活动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有效的管理,保证了活动的质量与水平,进而在实践中不断打造出一些特色的精品活动,以取得更好的活动效果与反响。

(6)档案管理

教育科研档案是在教育科研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一般而言,科研档案可以分为科研课题档案、科研管理档案和科研人员业务档案。其中,科研课题档案是教育科研档案的主体部分。教育科研管理档案是教育科研管理活动的直接记录,它记载和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历史过程和经验。它包括:上级有关科研工作的文件;科研工作规章制度;科研工作总体规划、计划、总结;科研工作年度计划、总结;统计报表;科研成果管理材料;科研经费管理材料;科研基金管理材料;科研学术活动材料;研究室设置情况等。科研人员业务档案是每一位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记载了每一位科研人员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情况。”[42]

教育科研档案的管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收集。收集是在研究人员或课题组在科研活动结束或告一段落之后,按照科研程序和档案要求,对科研文件材料进行科学筛选、系统整理,交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存档。二是整理。整理是对收集的档案,按其自然形成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科学分类、系统排列和编目。三是保管。保管是保护其完整、安全,主要抓住两个环节,即鉴定和统计。教育科研档案的鉴定工作指判定档案的价值,从而确定其保管期限,并定期销毁失去保管价值的档案。统计指要经常检查科研档案的数量、质量以及管理和利用状况。四是利用。利用是通过创造条件,以各种方式提供和开发科研档案资源,为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服务。

教育科研档案的管理十分重要。首先,它是组织和发动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生动素材。其次,它能够为宣传普及和推广科研成果准备条件。最后,它也可以为考评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成果,以及评优、评先、晋级、聘任等活动提供依据。

5.管理的方式

区域教育科研管理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双重特性。行政管理是管理者凭借行政权力实施行政职能并作为管理者管理决策选择的依据。这种“命令—支配型”的行政管理的主要特点是由领导个人决策和指挥,其他人的职责是服从和执行。它是以命令和权力为根据、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对于此种管理方式,韦伯将其定义为科层制管理。关于科层制管理,韦伯在其《社会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做过经典性的论述,对科层制管理的主要特征做了如下概括:①职位分类;②权力分层;③法定资格;④委其责任;⑤遵纪守法;⑥理性关系;⑦固定工资。这种以责任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核心的理性组织的权威性对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和保证任务完成是有积极意义的。在区域教育科研组织——学校、教育科研组织内部的管理上借鉴和采用科层制的管理方式,具体包括:①在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建立起专业分工体系;②存在权力;③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④人员有严格的资格限制,并要通过考核。

区域教育科研管理不仅具有科层制组织管理的属性,它还呈现出自己的另一大特点——管理的人本主义倾向。这种倾向体现在教育科研管理中就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首先是尊重人的价值存在,确立人在组织、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继而围绕着如何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组织和开展各种活动。以人为本的管理即“在管理活动中,始终把人放在中心位置;在手段上,着眼于最充分地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目标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管理效益”[43]。以人为本的管理,重视人的主体作用。

区域教育科研的人本管理,是指在教育科研管理的一切活动中,始终把教师放在核心位置,追求教师的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充分调动教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育科研获得效益的最大化。人本管理的方法主要是激励。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自己有意识的活动,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达到预期工作目标的管理方法。人本管理注重对科研人员科研动机的激发。教育科研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研究者的教育科研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教育科研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包括教育科研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指教育科研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由教育科研活动的外部后果引起的动机。人本管理对研究者科研动机激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运用成就理论,激发教育科研内部动力

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指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较好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内部动力倾向。教师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职业,一线教师有强烈的成就需要。他们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工作方式的个体性和独立性,以及工作价值的迟效性和间接性,都会激发当前的成就需要。而教育科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教师的成就需要。教育科研管理者需要在逐步唤醒教师内心的成就需要基础上,为他们创设满足成就需要的教育科研平台。

(2)运用期望理论,进行目标激励

期望效应表明:处于社会中的个体都会有顺着社会或重要的他人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倾向。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对一线教师赋予积极的期望,有利于科研目标的达成。教育科研过程中期望效应的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激励功能,促使研究人员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二是调整功能,即调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的关系,形成认识、情感及思维上的“共振”;三是支援性功能,即帮助一线教师解决在教育科研过程中遇到的研究上和心理上的困难。

(3)运用强化理论,激发持续动力

“强化激励是强调人的行为结果对其行为的反作用。”[44]对教师教育科研行为的强化,可以采用赞许、奖赏、晋升等物质性的和非物质性的手段。教育科研管理中,正强化教育就是不断帮助被教育者取得好的工作成绩,以体现其良好的动机,强化其进取的信心和意志。

人本管理的手段主要是信息化。“教育科研信息化管理是借助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交互性和传递的快捷,创造一种覆盖面广、效率高、可互动的科研管理模式,借助计算机网络记录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立项、年度检查、中期检查以及鉴定结项等,逐渐完成从书面申报、函评到通过网络发布项目指南、网上受理、专家网上评审等工作的过渡,基本实现评议过程中的无纸化管理,再次完成信息化工作的大跨越。”[45]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区域教育科研自身运转的效率。教育科研管理信息化是通过在科研管理中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应用成熟的信息技术,对教育科研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整合、优化,为科研管理者和科研工作者提供运行、决策管理平台,从而大大地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利于教育科研过程指导与专家引领、区域推动与跨校合作、信息交换与成果共享、自主发展与共同成长,是区域教育科研管理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