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决教师角色转换难题

解决教师角色转换难题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是一个专业技术岗位,但和其他许多专业技术岗位不同的是,要真正进入“教师”这个专业角色其实并不容易。他们真正的困难在于如何在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是的,从心理上进入“教师角色”不只需要时间,可能还需要一些外界的手段。教师的成长,大约也是如此。

解决教师角色转换难题

教师,是一个专业技术岗位,但和其他许多专业技术岗位不同的是,要真正进入“教师”这个专业角色其实并不容易。在我的观察里,新教师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学科专业方面”,毕竟这些学科方面的内容高中时他们自己就学过,大学阶段又进行过更专业、深入的学习,上手并不困难。他们真正的困难在于如何在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我建议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从专业上理解“教师角色”

什么是教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的概念界定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界定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二是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如果让新教师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教师,他们大致会这样形容——“教师,要会给学生上课,因此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教师,还要会给学生讲道理,因为要帮助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的理解完全没毛病,但问题是知易行难——什么叫“会上课”?内容正确?条理清晰?什么叫“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会解题?会讲题?什么叫“会给学生讲道理”?学生爱听?效果显著?

是的,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似乎每一个人都能对教育指点评论,似乎每一个略有些成就的人都能被尊称一声“老师”。作为教师,我们自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是有着很强的专业性的,如果没有经过长期、专业的训练,并不是每一个成年人,只要愿意,就能胜任。理解了这一点,新教师就该明白,即使已经读过高中、读过相关专业的大学,甚至已经读到了硕士、博士,即使自己的学业成绩优异,但在“做老师”这一件事上,仍然需要摸索和钻研——上课,不能仅仅满足于把内容讲正确、讲完整,还要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听课,不能仅仅满足于把老教师的授课流程记录下来,更要思考他们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式?采用这样的流程?那些在书本上被无数次圈画的理论,一旦落到现实里,会生发出许多新的情境与问题。只有当我们真正从专业的角度去理解这个职业,成长才成为可能。

2.从心理上进入“教师角色”(www.xing528.com)

在与新教师的接触中,经常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明知道自己已经参加了工作,但也许是因为刚刚走出大学校园,也许是因为在身边众多的前辈面前自己还是小字辈,他们总会时不时地产生一种“自己还是学生”的错觉——面对解题,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做出答案为目的;而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归纳方法、触类旁通为目的。面对学生,莫名心虚,不敢作为。总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和学生针锋相对。面对工作,缺少主动性和前瞻意识。总觉得只要上完了课、批完了作业,就像当年“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全部认真做完了”一样,自己就是个乖孩子、好学生。

是的,从心理上进入“教师角色”不只需要时间,可能还需要一些外界的手段。比如在仪表上开始对自己有所要求,不再任性地只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比如在每一次与学生或家长互动之后,回头审视自己的表现,“刚才,我的言行像一位老师吗?双方的沟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吗?”比如在课堂上尝试着和学生有更多的眼神交流,在他们的专注表情里慢慢找到存在感。比如在办公室里更主动地和同事探讨学科问题,在频繁的交流中慢慢建立属于自己的职业自信……是的,就像每一个孩子必须先在心理上把自己“当作大人”,才有可能在实际生活的磨练中慢慢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人。教师的成长,大约也是如此。

3.从态度上尊重“教师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尊重”并不是指面对某一个人时的恭敬谦卑,而是指在面对“教师”这个身份角色时的心存敬畏。经常问问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只是因为它看上去比较稳定吗?经常问问自己,还有更好的选择吗?如果有,为什么要放弃?经常问问自己,究竟知不知道对一个具体的学生而言,老师拥有多大的能量?一个冷漠的眼神、一句轻慢的话、一节随意的课,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一生?经常问问自己,是否还记得自己曾经的某位老师,又为了什么会牢牢地记住他(她)……是的,唯有当我们真正对这份职业心存敬畏的时候,才有可能在新鲜感逐渐淡去的漫长岁月中始终认真地面对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谨慎地审视着那个站在讲台上的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