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做久了,经常会被人问起一个问题——“你理想中的班级,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关于这个问题本身,我相信每一个提问者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只是在这些答案背后,还有一些不确定而已。
有人会说:“我理想中的班级,应该有良好的纪律风貌,班主任‘在与不在’是一个样的。”可若真的如此,班主任的功用又是如何体现呢?一个理想中的班级,是不是就可以不再需要班主任,依靠班级内部系统完成自身的更迭与成长呢?
有人会说:“我理想中的班级,应该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自然,学习成绩是不会差的。”可在这个逻辑之下,学习成绩差的班是不是就意味着班风和学风有问题?同样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不是就意味着态度或能力有问题?
有人会说:“我理想中的班级,应该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班级里的每一个成员,应该抱成一团,一起努力,向着共同的目标奋斗。”可在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升学途径逐渐丰富的今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背景,未来也有不同的发展规划——“选考”“学考”“艺考”“国际班AP课程”……学生们可以做的选择比从前多了太多,“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调”还真的那么重要吗?尤其是,当他们面对那些在诸多方面都注定与自己“截然不同”的同伴时,是“互帮互助”更重要,还是“理解尊重”更重要?
有人会说:“我理想中的班级,应该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温暖宇宙。”这个提法好,“自成体系的温暖宇宙”。可是,我们真的清楚,所谓良好的“班级生态”,究竟意味着什么吗?是干净整洁的班级环境,还是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温暖融洽的人际关系,还是宽松自由的舆论氛围?
想起曾经带过的一届班级,里面有许多个性截然不同的孩子。让人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一个脾气性格极具“特色”的女孩。她的学习成绩很出色,基本上稳定在班级前十。但她的情绪控制力极弱,一不小心,就能听到她高分贝的“尖叫声”——她会因为妈妈礼貌性地夸赞同事家3岁大的孩子懂事而当众发飙,“觉得我不好就再生一个呀,可你还生得出来吗?”她会因为自己心情烦躁而在教室里大哭大叫,全然不顾周围同学的眼光。她会因为物理考试没拿到第一而冲进教室,把考了第一的男生的书包翻了个遍,只为看看人家偷偷做了什么课外资料。她会因为化学考试很难,直接质问出卷老师——“卷子出那么难,你是想我们死吗?”……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以至于高一的第一个学期,许多同学听到她的名字,总会不由自主地后退一步,敬而远之。
可是,这显然不是我要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考虑,我都希望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尽可能互相作用,并在互相的“作用”中完成自己的成长。而“发生作用”的第一步,是让他们看到彼此。
我先找那个女孩个别谈话,告诉她,我“看到”了她——我发现她集体荣誉感极强,愿意为集体付出自己的时间和心力。我发现她敏感善良,懂得感恩。别人对她的好,她能立即感知到,并记在心里。我发现她其实知道自己身上的问题,也相信她愿意改变……在沟通中,我们达成了以下共识——1.高中阶段,除了学习,她更重要的任务,是懂得恰当表达,学会自我约束。2.在这个过程中,她必须承担一些压力,经历一些挫折,需要周围人的帮助,但更多的是自己的坚持。3.无论何时,我会是最后一道屏障。她撑不住的时候,可以在我面前任性地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是的,建立关系,永远是良性沟通的第一步。也唯有良性沟通,才能发生积极影响。但是,学生需要建立的,绝不仅仅是与教师的关系。某种意义上,生生关系的建立更重要。
另一方面,我开始有意识地在不同的场合,向班级里的其他同学传达了这样的态度——1.高中阶段,除了学习,我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学会怎样更好地与自己和他人相处。2.在这个过程中,试着走近与接纳一个和自己截然不同的同伴,是提升这种能力的最好途径。3.对自己不理解的人或事,心存善念的体谅包容,客观理性的观察分析,是值得修炼的品质。4.包容并不是无底线的容忍。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学会建立边界。当别人的行为触碰到底线的时候,学会温和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态度,是一种成熟。
是的,唯有愿意,才能看到——唯有让学生打开心扉,才可能用宽容、善意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去解读,去体会。当然,要改变学生,光表达态度是不够的,我必须做出示范。
在一次运动会结束之后的班会上,我向全班同学逐一展示运动会期间大家拍摄到的精彩瞬间。最后的时刻,我把那个女孩一个人扛着一箱水往运动场上走的视频放了出来,大家瞬间安静了一下,然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与此同时,女孩红着脸低下了头。这是我让他们彼此看见的第一步。
另一次,午休时间忽然有学生跑来向我告状,说那个女孩与隔壁班起了争执,让我快去“灭火”。当我赶到的时候,发现她正面红耳赤地站在隔壁班的门口,我们班的两个男生拦着她,不断地劝着,“好了,回来再说吧……”原来,可能是因为隔壁班在午休时间没有及时安静下来,吵闹声影响到她休息,她一怒之下就要冲到其他班去骂人。
我先让那两位男生把她带到一边,请她尝试冷静下来。然后,向隔壁班的同学礼貌地表达了歉意。之后,就在班级的教室外,我用极为平静的语气跟她做了以下交流——
“你平静下来了吗?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能用正常音量的声音回答我吗?”
在得到她的默许后,我接着问,“刚才你那么愤怒,是因为觉得那些人影响到你休息了吗?”
她蓦然抬头,“当然是啊,午休时间本来就应该安静,他们不仅影响了我,也影响了我们班其他正在休息的同学呀。”
我理解地点了点头,“可是,你刚才的处理方式是否有效呢?好像两个班的同学最终都没休息好?”她有些愤愤不平地低下了头。
我又转向她身边的两位男生,“为什么你们刚才会出面阻止她?”
一位男生有些不好意思,“要是我们俩不站出来,估计我们班也没有别人敢站出来,她的火暴脾气,老师你是知道的。”另一位男生接着说,“不管怎么说,她是我们班的人啊,总不能让她一个女孩子冲到别的班去,万一吃亏了总不好……”
我笑着肯定他们,“你们做得非常好!”然后,我转向那女孩,“你会觉得他们俩多管闲事吗?”
女孩几乎是白了我一眼,“怎么会?我又不傻!”
我笑着继续说,“如果我是你,我会认真地谢谢他们俩。”女孩非常爽快地说:“没问题,我请他们喝奶茶。”“不用,不用……”两位男生齐声说。
“先别忙着拒绝。”我转身对两位男生说,“我倒觉得,与其等同学遇到麻烦时出手相助,不如在她遇到麻烦前给些建议。说说看,如果是你们遇到了刚才的情况,会怎么处理?”
一位男生挠着头说:“其实,我觉得不用怎么处理。忍耐一下,也就过去了。毕竟我们班有时中午也会有吵闹声,都是同学,不必那么计较。”
“就是就是。要是他们总是喧哗,我们可以私下找他们班长沟通一下。对了,上次你没考好,在班级里发脾气大吼一声的时候也在中午,他们班的同学就是私下来问我们班长的。”另一位男生看着女孩低声说。(www.xing528.com)
女孩终于低下了头,“哦,我知道了。”我也知道,我期待的作用已经发生了。
这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全班同学与她发生交集。对愿意主动接近她、帮助她、鼓励她、约束她的同学,我总会给予非常高度的评价。
又到了排座位的时候,我事先召集了一群同学开会,表达了自己的一个愿望——我希望能组成一个小组,一起陪着她走过这一个学期。在这个小组中,我希望至少能有三个人——一个人保持友善,乐于沟通与安慰;一个人保持正直,敢于指出她身上的问题;一个人保持理性,善于客观分析问题,并尝试给出改进的建议。但有一点,我也做了强调——我绝不勉强班里的任何同学,所有的善意,必须是真诚的。另外,在过程中,如果同学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可以立即向我求助,我会尽快把位置换开。
也许是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也许是因为我的表达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价值感”,主动报名的同学居然多于三个。我私下把名单给那女孩看,请她在名单中选择三位同学坐在她的周围。我告诉她,有同学主动选择与她同桌,就已经表达了对她的肯定,相信她也一定不会让同学失望。座位调整后的一个月内,我经常会在私下分别询问他们四人的感受,特别关注他们彼此之间发生的故事,以及他们个人对故事的描述和看法。
一个学期过去了,他们之间相处得还算融洽。那两个负责“指出她问题、帮助她改正”的男生很尽责。每次见到我,那女孩总会貌似“委屈”地跟我抱怨,“今天又被某某‘教育’了一回,老师啊,他真的很啰嗦啊……”“那他啰嗦得可有道理?”“唉,老师,我也很不容易的好嘛……”那女孩甚至和她的同桌成了非常好的朋友。理科学习是她的强项,每次同桌遇到问题,她总是尽可能耐心地为她讲解。渐渐地,周围同学也会围过来一起听,和她讨论。有时,争论的过程中,她的声调会不自觉地抬高,这时,同桌就会轻轻地掐掐她的手,她会愣一下神,然后不好意思地安静下来。就这样,班里的其他同学渐渐发现了她的改变,再提起她时,都不再像刚开学时那样退避三舍。用大家的话说,“她是性子急躁了一点,不太会控制情绪和表达想法。不过心地还是挺好的,熟悉了以后也就不难相处了。”
很快,这群孩子一起度过了近两年充实美好的高中时光。高二的五月,他们终于迎来了高中阶段的最后一次班级合唱比赛。依照惯例,无论是“曲目的确定”还是“服装的选择”;无论是“队形、伴奏”还是“排练细节”,我都交由班委商议决定。我知道全班都很重视这次比赛,我也向他们表态——高一时的合唱比赛他们就表现得很出色,这一次,我依然相信他们会顺利地完成任务。我会尊重他们的意见,主意由他们拿,事情由他们干,我只负责加油和陪伴。
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在“选曲”阶段,班委就遇到了巨大的难题。一直以来,我们采用的“选曲”方式都是先由文艺委员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五首“备选曲目”,再由全班同学在收听原唱效果的基础上投票决定。然而,在这次的五首“备选曲目”播放之后,还未等大家投票,那位女生却坚持要唱另一首歌——“库斯克邮车”。坦白说,这首歌不错,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曲目。但问题是,有同学提出“其他班已经决定唱这首歌了,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跟别人‘撞车’呢?这样竞争的压力不是会更大吗?”
本来,如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件事也不难处理,大家投票决定就是了。但是班委发现,那位女生对这件事仿佛“特别执着”——据说,她早早地找好了曲谱、伴奏、印好了歌词,甚至决定亲自当指挥……在这样的局面下,考虑到她容易激动的性格,班委觉得还是先不要投票,以免结果刺激到她,就跑来征求我的意见。
我及时肯定了班委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决定先跟女生单独谈一谈,了解一下她的想法。一见到我,女生眼圈就红了,“老师,就唱这首歌吧。以前我在合唱队里练过这首歌,舞台效果很好的。我会帮着班委排练,我们一定能得一等奖的!”
我请她先坐下来,微笑着问她,“别急,慢慢说。为什么一定是这首歌,对你有什么特殊意义吗?其他同学提出的质疑你怎么看?如果选择别的曲目,你是不是也可以帮着大家一起排练?”
一番交流下来,我大致明白了她的想法——一直以来,她很想为这个班级做些什么,但找不到自己的特别擅长的领域。因为在这个班级里,优秀的同学太多了,而且几乎每个人的性格都比她好。很多事,她想做,但又觉得别人会做得比她好。直到这次合唱比赛,她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做些什么了。初中时,她参加过合唱队,对这首歌,她特别熟悉、特别喜爱。说不上具体的原因,但她就是觉得,带着大家一起唱这首歌,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是她的梦想。
“我愿意帮你实现这个梦想,但是,我勉强不了整个班级。你懂的,合唱比赛是集体活动,我们必须尊重每一个参与者的感受。这样吧,给你一天的时间,你可以尝试着去说服你身边的同学。记得,是尝试说服,而不是强制执行哦。物极必反,强扭的瓜不甜。这样的道理你一定明白。”
接着,我找来班委,把女孩的想法完整地转述给了他。接着,我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1.我理解她的想法和感受,她很想为班级做些什么,这是她的善意。每个人的善意都值得珍惜。2.在集体活动中,我不希望任何人觉得被忽略、被勉强。胜负从来不重要,过程投入、开心就好。3.最后的选择还是投票决定,任何结果我都支持。4.多年之后,大家回想起高中,成绩大都会被淡忘,唯有一起经历的故事历历在目,无悔就好。
第二天,班委把投票结果告诉了我,几乎所有人都决定唱那首“库斯克邮车”。
“怎么回事?是她说服的结果吗?”我好奇地问。
“没有,她回到教室里几乎什么都没说,我私下问过她,她说自己表达能力不好,怕适得其反。”
“那是怎么回事?大家真的愿意吗?”
“老师,你放心,我们愿意。大家商量过了,其实就是一个活动,唱什么,我们并没有那么在意。但她是真的在乎,所以我们决定成全她,帮她实现这个梦想。”
之后,排练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全班同学都很配合,女孩也跑前跑后,忙得欢快。据我观察,除了担任指挥,她干得更多的,还是体力活儿,诸如订服装、买道具、大嗓门地喊大家排队形什么的。一到需要跟同学沟通合唱细节的时候,她还是会怯场,总是先把自己的意见跟同桌和班委的几个同学说了,再由他们向全班同学转达。我知道,她对自己的沟通能力还是没有信心,生怕控制不好,伤害了大家的感情。我也不再介入,只是笑眯眯地在旁看着。
很快,比赛如期而至。我们班准备得很充分,可是大家心里还是有些忐忑,因为据说选择相同曲目的另一个班实力也很抢眼。教室里的最后一次排练结束之后,那女孩忽然又向大家深鞠了一躬,哽咽地说:“谢谢大家!请大家加油!”同学们都没说话,愣了一会儿,一直配合她工作的文艺委员开口说:“你别担心,我们会赢的,这不只是你一个人的事,也是我们大家的比赛。”同学中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
比赛当天,我们班表现得很出色,可是另一个班表现得更出色,除了合唱,他们还自配了精彩的伴舞。公布名次之前,我就看见女孩的脸色很不好,旁边的女生紧紧握着她的手。果然,最终的结果是我们与一等奖失之交臂,听到结果的一瞬间,女孩低下头大哭起来……我没有上前安慰,因为我看见她身边的女生立即把她抱在怀里,周围很多同学又是拍肩膀,又是递纸巾,很多男生还不断地安慰她,“没事没事,我觉得你选的歌很好,我们班唱得也很好!合唱比赛,靠伴舞取胜有什么意思……”我就这样一直拿着手机在一边静静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片段,直至她终于停下哭泣,抬起头,满眼通红地给了大家一个感激的微笑。
是啊,我理想中的班级是什么样子的呢?曾经,用过最简单的话概括,那就是——“有规矩,有弹性,有温暖,有希望。”现在想来,班级,应该是一个让学生彼此发生积极作用的场。在这个场里,有基本的行为准则。在这个准则下,班级里的每一个人,可以不一样,也应该不一样。在这个场里,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姿态,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向。相同的是,他们都会成长,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班级,要做的最重要的事,简单地说,就是让每位同学在班级生活中逐渐完成社会化的过程。通过在班级生活中不断尝试各种角色扮演,强化归属感和责任感,提升各种在社会化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作为班主任,更像是一个守护者和引领者——在班级里一边守护那些走得慢一些、跑得偏一些的孩子,温柔地等待他们觉醒或回头;一边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引领着绝大多数的孩子,向着温暖和光明的方向走。
是啊,我理想中的班级是什么样子的呢?在一间干净整洁的教室里,有一群年纪相仿、性格各异的孩子,有几位个性鲜明的任课教师,有一位温暖、明亮的班主任。几年的时光里,这一群人朝夕相伴,时有争论,常伴书香,有课间的嬉笑打闹,有课上的专注目光。在无数值得回味的大小活动中,他们互相磨合,彼此成全,共同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