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三年级班级管理策略成效显著

高三年级班级管理策略成效显著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规管理,是维持一个班级正常、良性运转的基础。达成共识之后,我会将讨论结果及时传达给家长,再次明确高三这一年班级各项工作的常规要求——简单地说,就是“一切如常”。下面,我就以高三班主任在处理“跑操”事件中的尝试和思考为例,说明一下关于“高三阶段班级常规管理”的具体策略。对于多次缺席跑操的学生,视情节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可事实上,“跑操”活动在我校的高三年级却开展得并不顺利。

高三年级班级管理策略成效显著

作为一名“常驻高三”的老班主任,经常会遇到新带高三的青年班主任前来咨询,其中非常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高三了,学生的行为规范还要管吗?班级常规还要抓吗?”

我理解这些老师的疑惑,毋庸置疑,高中的不同阶段,班主任的工作重点是存在明显变化的——高一年级,班主任最主要的任务是组建一个有凝聚力的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同时要关注每位学生初入高中的适应问题。高二年级,因为涉及选课、选科,班主任最主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并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衍生问题。进入高三,师生面对的最大挑战是高考,“怎样平稳、高效地复习备考?怎样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几乎成了所有人关注的核心问题。换句话说,很多人理解的高三,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像高一、高二那样狠抓班级常规,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合时宜——无论是学生、家长,甚至是班主任本身,都会觉得再纠结于这些琐碎小事会浪费了宝贵的精力,得不偿失。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我看来,要带好高三,班主任首先要明确这样一个态度——高考当然是重要的,它是高中阶段的一个终点,是学生生命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但它终究不是高中三年的唯一目的。高三班主任要做的,是带领学生把握好高三这一年的整个过程,专注投入、全力以赴,不虚此行就好。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在高三,常规十分重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常规管理,是维持一个班级正常、良性运转的基础。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纪律随意、组织松散的班级,班风、学风绝不会尽如人意,人际关系常常隐患重重,学习效率也一定会大打折扣。

也有人会质疑——“这个班级我已经带了两年,该做的规矩早就做好了。到了高三,还有必要老生常谈吗?难道我们不应该把力气花在刀刃上吗?”我的态度是——规矩,当然要继续“做”。因为人都有惰性,尤其到了高三,繁重的学习任务很容易成为某些学生在某些阶段懈怠的借口。但具体的操作,却应该有别于之前,切勿老生常谈。

通常,我会在进入高三后的第一次集体教育时带领全班同学详细重温一次学校对学生关于“行为规范”方面的具体要求。然后,我会让学生讨论几个问题——1.对这些“要求”本身,是否存在异议?对某些你觉得“不合理”的要求,有哪些“理解方式”或是“应对办法”?2.之前的两年,我们对这些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完成得如何?问题出在哪里?今后怎样改进?3.进入高三,在行为规范方面是否应该有特殊待遇?

在这样的讨论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表达,班主任要做的不是直接肯定或是否定,而是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深入思考。在充分的沟通过程中,大家会逐渐明确几件事——1.纪律、规则、制度,从来不只是为了约束某个人,而是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绝大多数人的利益。2.一个集体,如果是自由散漫的,身处其中的个体往往也会效率低下,不堪一击。3.高考,从来都不是任性的借口。高三,最好的状态就是一切如常。

达成共识之后,我会将讨论结果及时传达给家长,再次明确高三这一年班级各项工作的常规要求——简单地说,就是“一切如常”。如有家长质疑或提出顾虑,我会选择在学生尚未出现问题时,提前与家长完成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在家长层面统一认识。

在这之后,我一般就不会再在班级里反复强调班级常规了,但是我会持续关注。尤其是在开学后的第一个月里,我每天都会就每一位学生在“卫生、出勤、纪律、仪表、作业……”等各方面的表现在班级和家长群中及时点评、反馈。由于之前已经有了两年的习惯养成基础,再加上高三第一个月的刻意强化,大多数学生的行为习惯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后续工作一定能顺利展开。

下面,我就以高三班主任在处理“跑操”事件中的尝试和思考为例,说明一下关于“高三阶段班级常规管理”的具体策略。

所谓“跑操”,就是全校学生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集体在操场上按照固定的节奏跑步。记忆中,我们学校原本在“阳光大课间”时段(上午两节课后)是组织学生集体做广播体操的,而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会改成集体跑步。随着衡水二中的“跑操”视频红遍网络,越来越多的学校受到震撼和感染,将广播体操改成了跑操,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并且将各班在跑操中的表现计入了班级竞赛考评。学校明确要求——每位在校学生都必须参加跑操活动。体育免修生或当天身体突发较为严重的伤病实在无法参加跑操的同学,必须向班主任请假。除腿部受伤等无法行走的特殊情况外,获准请假的同学必须到操场列席或做广播操,不允许留在教室或躲在厕所。班主任需每日及时到岗,并对本班跑操请假的情况严格把关,了解自己班缺勤人数和原因,并到年级组长处进行登记。对于多次缺席跑操的学生,视情节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客观来说,“跑操”活动本来是很有意义的——既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培养良好的习惯,又可以磨砺坚强的意志,弘扬民族精神。更有人分析说,“跑操”之所以能成为衡水二中的一张名片,是因为它引发了学生成长的“蝴蝶效应”——通过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跑操”,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强化了拼搏精神。通过“跑操”,学生每天都在积极地暗示自己,及时排解负面情绪,保证了学习的高效;通过“跑操”,班级凝聚力与战斗力不断增强,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为浓厚的学习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当学生在跑操时,能有意识地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到位,那么在学习中的规范严谨程度是可想而知的。集体“跑操”时特别要求的“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紧跟口令,各行其步”更是在着重培养学生的专注意识,而专注学习、专注做事的优秀品质,是能让学生受用终身的。

可事实上,“跑操”活动在我校的高三年级却开展得并不顺利。新规一出,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都高三了,为什么还要折腾呢?”班主任们顶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反复强调着学校关于“跑操”的各项规定,按时到岗、严密监督,可效果总是不尽人意——每天,班里总会有一些同学以各种理由请假逃避跑操,感冒、扭伤、考试、胃难受、拉肚子生理期……渐渐地,班级队伍“七零八落”,即便参加“跑操”的学生劲头也不大,一边跑,一边抱怨,甚至时不时还有家长投诉,指责学校的规定没有考虑到高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孩子的学习起到了反作用,哪里还有传说中的神奇功效?

几位年轻的班主任相约一起来找我,“樊老师,你看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跑起来’呢?”我请他们先坐下来,反问了第一个问题——“你们自己对‘跑操’是怎么看的?”

老师们有点儿意外,“我们怎么看?这重要吗?作为班主任,我们不是只能执行学校的统一安排吗?难不成,我们还能改变学校的规定吗?”我笑着说,“我们的态度,当然重要。它决定了我们在跟学生陈述一件事情时学生接收到的信息是否客观、理性、积极?我们个人的态度也许的确不能改变学校的规定,但坚持思考,能让我们深入理解并作出判断;勇于表达,则能让我们有更真切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换句话说,如果班主任都觉得自己在学校常规管理中是完全被动的,那么学生的感受就可想而知了。”是的,要实现“自主管理”“自我教育”,首先,就要尊重“自我”。这时有人提出,“说实话,对学校的这项新举措,我心里也并不完全赞同——学生、家长的意见也不是全无道理的,可我还不是必须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去做吗?”(www.xing528.com)

有不同意见很正常,关键在于接下来的处理方式。于是,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你们和学生交流过对‘跑操’的看法吗?”

老师们面面相觑,“交流?同事之间也许会交流一些看法。但是面对学生,难道不是应该以‘传达’学校要求为主吗?”传达,是自上而下的,一不小心就有“命令”的意味。“跑操”,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属于“规定动作”的范畴。毫无疑问,学生必须完成。但如果没有发自内心地理解与认同,再好的德育形式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很多时候,我们在别处看到许多好的德育方式和途径,想着拿来就用,结果事与愿违。问题就出在——我们只是学到了“外在形式”,却没有真正领会到“内在精神”。衡水二中的“跑操”之所以如此震撼,是因为每一个二中学子发自内心的认同这种方式。当然,这份“认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中有纪律的强制、有理性的选择、有情感的体验,所有点滴的积累正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真诚交流中完成的。

有老师接着问,“这里的交流,只是表达各自对‘跑操’的看法——支持或者反对,并陈述理由吗?如果只是这样,不愿意跑的还是不愿意,最多只是表达了意见,宣泄了情绪,也是于事不补啊?”

当然不只是这样。交流,首先是为了表达,更重要的是为之后的讨论奠定基础。这时,我们就要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充分讨论,解决第三个问题——“如何应对‘跑操’规定?”直至达成共识。

讨论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环节1:观看“衡水二中跑操视频”,以及二中学子关于“跑操”的留言,分享感受。在这个环节中,用生动的视频资料,给学生直接震撼的体验,让学生知道——“跑操,可以这么帅!”

环节2:头脑风暴,列举“跑操”活动的利与弊。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抽签决定立场,依次轮流发言的方式,让学生列举“跑操”可能带来的利与弊。通过这个形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顾虑,并试着不断转化立场看问题。

环节3:小组讨论,提出应对“跑操”规定的合理举措。由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讨论班级应对方案。例如,反对“跑操”的,怎样向学校提出不同意见?具体包括怎样撰写反对理由?谁出面与学校交涉?如遇挫折如何应对,等等。支持“跑操”的,怎样保证“跑操”效果?具体包括谁在前面领跑?谁在后面压阵?喊什么口号?用什么队形?心存顾虑的,多在细节上留心。譬如,明确“请假”条件与执行方式,特殊情况的认定与处理等。

环节4:投票表决,制订明确的班级跑操要求。有了前面的环节,学生会明白——一件事,可以有很多种解决方式。每一种,都需要付出努力。抱怨一件事不难,敷衍一件事也容易,但是,抱怨与敷衍都不会有成就感。唯有认真的思考,勇敢的实践,才有可能有所收获。

有老师笑着打趣,“万一学生投票表决的结果是坚决反对‘跑操’呢?”

“那就让他们去勇敢争取呀!”作为高三班主任,我们只需让他们明白,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规则。每做出一个决定,都要做好为其付出代价的准备。例如,你在这所学校就读,就必然要遵守校纪校规。如果你不通过正规渠道表达诉求,任性地自说自话,就一定会受到纪律处分。只要你觉得值得,愿意在高三这样的阶段去付出时间和心力,争取想要获得的权益,这决定同样值得尊重。

最后,千万不要忘了将我们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与结果及时转达给家长。学校的每一个新的举措,家长都有知情权。在事前做好充分的沟通,是达成共识的前提和基础。对家长而言,他们在意的从来就不是“跑操”本身,而是“跑操”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的切实影响。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放下了对“跑操”的抵触情绪,愿意去尝试、去接受,甚至去投入的时候,许多顾虑,自会慢慢放下。

听了我的建议,班主任们纷纷表示要回去好好试试。我最后又叮嘱了一句,“记得呀,达成共识后,常态化管理就好。第一个月,注意及时反馈——做得好的公开表扬,做得不好的个别沟通。遇到问题,千万就事论事,不要上纲上线。不要让学生觉得,你更在意的,是班级竞赛的考评。毕竟,万事总有过程,从没有‘跑操’经验的我们,愿意跑就好。若能‘跑得好’,绝对是意外之喜了。”

是的,保持常态,关注过程——这本身就是高三阶段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所需秉承的核心理念。抱平常心,做寻常事,从专业出发,用真情陪伴,一切都会是最好的安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