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习课纪律管理成果展示

自习课纪律管理成果展示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规则”制订后的半个月里,我会持续关注每一节自习课,并且每天花上几分钟时间“公开点评”当天的自习课情况,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连续两次出现“违规”的学生,我们优先采取的“惩罚措施”是——“剥夺其自主决定自习内容的权力”,在之后的三节自习课上,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该学生下达明确的学习任务。

自习课纪律管理成果展示

不久之前,网上流传着一张著名的图片——“一位老师正从教室窗外向里窥视,而窗边的一位男生正全神贯注地看着手机。”图片在网络上疯狂流传,几乎每个看到的人,都会会心一笑。无论是正在校园内的,还是已经走出校园的,大约都会想起自己青春岁月中的那个重要他人——班主任

作为班主任的我,在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时,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世人眼里的班主任就是这个形象吗?自习课的管理必须是这个样子吗?”想起许多班主任经常头疼地问我,“难道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是的,办法当然有。

在介绍这些方法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明确一些基本的问题——首先,自习课的存在价值何在?也许很少有教师会思考这个问题,“课表上本来就有啊。”“学生要做作业呀。”“总不能都排正课吧。”……那么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自习课”和课表上的“其他课”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没有具体的负责教师?没有规定的课程标准?没有具体的教学任务?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如果真是这样,难怪学生会觉得自习课很自由。

据我观察,自习课大多是从初中开始设置的,到了高中,自习课便成了课表上必不可少的设置。显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自习课的需求是逐渐增强的。这既是学生学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体现。自习课的功能绝不仅仅是“完成回家作业”。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机会,让他逐渐学会“如何针对实际情况”,分配好“属于自己的整块时间”,去独立自主地“梳理知识,解决问题”。

其次,你理想中的自习课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是“绝对的安静”吗?那你是否允许有人在自习课上睡觉或者看小说?是“只做与学习有关的事情”吗?那你是否允许同桌间小声地讨论学习问题?是“绝对安静的学习”吗?那你如何保证他不会在学习的时候走神呢?也许有的班主任会说:“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想法呀,我所做的,只是执行学校的‘规定’而已。”

是的,“执行规定”。正是在“执行规定”的过程中,有人渐渐忘记初心,开始不择手段——在班级里安插“密探”,记录不守纪律的学生姓名;实施“捆绑惩罚”,一位同学随意说话,一组学生放学留下;更有甚者,提出班主任要在教室后面设置办公桌,全程监督学生的自习情况;最夸张的,是干脆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全程监控,学生在教室里的一言一行,尽在掌握……

可是,我们在实施每一个教育行为之前,是不是都要先问一问自己“这样的做法符合法律吗?这样的做法符合情理吗?这样的做法符合规律吗?”

安插“密探”的行为,会严重破坏学生的同伴关系,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如此,“监视”与“被监视”的心理感受还会让整个班级陷入不良的文化氛围。实施“捆绑惩罚”,有如古时“连坐”。可是,你有这个权力吗?所谓的“威慑力”,在学生眼里不过是教师“无能”的体现。“班主任常驻教室”,极大地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于是许多地方逐渐出现了任课教师自习课“督班”制度。至于“安装摄像头”,我相信效果一定最为显著,因为它几乎把“教室”变成了“监狱”。

在我看来,自习课既然存在于我们的中学课表上,就一定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认为,自习课最大的存在价值,就在于它给了每一个学生一个弹性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孩子尝试着自主、高效地安排自己,逐渐提高自己的综合学习力,为今后的终身学习做好准备。所以,我们要保证自习课的纪律,但绝不能以“剥夺学生成长的机会”为代价。如果是我,我会这样操作——(www.xing528.com)

第一步,达成共识,共同制订自习规则。所谓“达成共识”,就是师生之间达成对“自习课”的一些最基本认识——“我们为什么要有自习课?”“自习课上,每个人应该遵守怎样的规范?”“如果违反了这样的约定,我们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我会组织学生充分讨论这些看似普通的问题,鼓励每位同学进行头脑风暴,畅所欲言。在相对开放自由的空间里,你会听到许多有意思的想法——“为什么自习课上不能进行课外阅读呢?只要我看的书是积极、向上、有营养的,阅读,难道不是学习的一种吗?”“为什么自习课上不能睡觉呢?我昨晚没有休息好,在自习课上补补睡眠,养足精神上正课不好吗?”“为什么自习课不能小声地讨论问题呢?讨论,不也是学习的一种吗?”

这个时候,班主任不用急着发表意见,你可以鼓励大家展开辩论,“谁有不同意见吗?欢迎表达。”当然,班主任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果允许同学在自习课上小声讨论,会不会影响旁边同学的思考?”“如果允许个别同学在自习课上睡觉、看书,会不会让别人觉得我们班的学风有问题?”“如果不允许,那么这些正当的需求,有没有更合适的途径得到满足?”

正如皮亚杰所说:“在认识和理解行为规范方面,采取讨论的方法比教育者直接进行教导更能引起主体的创造性活动。因为真正能够促进认识深化的不是现成的结论,而是求得这个结论的思想活动过程。”

经过充分的讨论,我们的班级通过了这样的“规则”——1.自习课上必须保持安静。需要讨论的同学可以走出教室,去办公室或其他地点和老师一起解决问题。因为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需求而妨碍别人安静学习。2.自习课上可以睡觉休息,但必须主动到教室的最后一排。这样可以给巡查老师一个直观的信息:请不要叫醒我,我需要休息,这是我的主动选择。3.自习课上可以自主进行积极健康的课外阅读,但必须保证能完成当天的全部作业。

第二步,持续关注,给违规学生下达明确的学习任务。制订“规则”之后,就是执行。这里的监督者,不再只是班主任,更是“制订规则”的每一位学生。更重要的是,每一个监督者都不必再“偷偷摸摸”。“规则”制订后的半个月里,我会持续关注每一节自习课,并且每天花上几分钟时间“公开点评”当天的自习课情况,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连续两次出现“违规”的学生,我们优先采取的“惩罚措施”是——“剥夺其自主决定自习内容的权力”,在之后的三节自习课上,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该学生下达明确的学习任务。如:必须在一节课内完成英语完形填空4篇,课后立即上交批改。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经常违规的学生,往往就是不会安排时间的学生。闲,则生事。我们给他布置足够的任务,让他有事可忙,自然就顾不上违规了。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惩罚”背后,有一种善意在。在当面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师生间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期望时,自然也就会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步,正面强化,在竞争中,习惯养成。半个月之后,我会召开一个小型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充分交流这半个月以来的自习课收获。尤其要请那些自觉的、学习效率较高的同学展示他们在自习课上的学习成果。当然,这可能需要班主任事先做一些“文章”——半个月之前,我就会私下给个别学生提出建议,建议他们利用自习课时间专门做一些知识整理,问题解决之类的工作,并详细记录下每节课的收获。当学生们发现,原来自习课不只可以用来赶作业,还可以完成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时,一定会更加积极投入。这种“正面强化”,会促使学生在今后的自习课上保持一种紧张感——你看,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我们要对自己负责。

正如这世上,没有一种药,可以包治百病。在班级管理中,也不可能有一种办法可以解决所有的“自习课纪律”问题。但我相信,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有原因。只要我们尊重教育客观规律,正视学生的心理诉求和成长需要,顶住那些来自外界的“舆论压力”,坚持,做对的事;一定能以从容的心态,微笑着站在自习课的窗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