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主任,帮助解决寝室矛盾

班主任,帮助解决寝室矛盾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久前,一位年轻班主任由于工作中遇到的一件事情向我求助——“班上的几个女生寝室关系总是不太和谐,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尤其棘手。女生A性格大大咧咧,说话常常不经大脑。有一次A在寝室里说起同班的另一位女生B,“我不喜欢她,要是明年分班我们还在一个班的话真让人受不了,说不定我会杀了她。”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同寝室的另一位女生C故意让女生A把刚说过的话重复一遍,并用手机进行了录音,还将录音传给了女生B。女生B

班主任,帮助解决寝室矛盾

不久前,一位年轻班主任由于工作中遇到的一件事情向我求助——“班上的几个女生寝室关系总是不太和谐,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尤其棘手。女生A性格大大咧咧,说话常常不经大脑。有一次A在寝室里说起同班的另一位女生B,“我不喜欢她,要是明年分班我们还在一个班的话真让人受不了,说不定我会杀了她。”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同寝室的另一位女生C故意让女生A把刚说过的话重复一遍,并用手机进行了录音,还将录音传给了女生B。女生B在听录音的时候恰逢父母在身边,于是掀起了一场更大的风波。女生B的母亲既愤怒又不安,“居然有人想杀了我的女儿,太过分了。”女生A的家长也觉得不满,“我的女儿说话的确不妥,但是在寝室里随意的一句话,居然会被同学设计录音,真是太可怕了,这个寝室怎么待得下去。”女生C的家长的反应则和孩子如出一辙,“孩子只是出于好玩的心态录音并且转发了,并无恶意。A又不是名人,既然敢在别人面前说出来,为什么就不能被录音并转发呢?”

那位年轻班主任在询问我如何处理这件事之后,还特别感慨了一句,“唉,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变得这么复杂?”

我想了一想,在回答她的问题之前,先问了她一个问题,“对这件事,你怎么看?”她好像有些意外,“我怎么看?在这件事里,我的态度重要吗?”

在她的疑惑中,我好像忽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是的,你的态度很重要。如何看待一件事?怎样在学生面前表达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风格,决定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高度。

什么是态度?心理学上的“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简单地说,态度,就是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评价或看法。在生活中,态度,是无处不在的。推崇“低碳”是一种态度,面对贪腐表示愤怒是一种态度,面对强权保持沉默也是一种态度。是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成年人的态度,直接反映了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也许有人会问,班主任,一定要在学生面前亮出态度吗?答案是肯定的。不可否认,许多职业的从业人员,在从事自己的工作时,是可以不表达自己的态度的。保洁人员在清扫马路时,不需要一边清扫,一边奋力疾呼。演员在塑造艺术形象时,不需要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宣之于口。编程人员面对计算机工作时,也没必要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班主任除了教书,更要育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作为班主任,作为专业的教育者,作为在高中三年里,除了父母,陪伴学生最长时间的成年人,我们的道德品性、工作态度、言行举止,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品格修养、思想情趣、学业表现乃至生活态度和人生作为。

而在这种影响发生之前,每一位负责任的班主任都会问自己两个问题——我的“三观”正吗?我需要在学生面前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吗?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三观正”指的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可。同时也被普遍引申为思想端正,思维认识体系完善。但我个人觉得,这个概括太过模糊,能被大众所接受的观点和态度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就一定值得我们推崇吗?衡量是非善恶的最低尺度,是人类道德的共同底线。

不能否认,现实中会有一些班主任很抗拒在工作中主动亮出自己的态度。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1.对自己所持观点的不自信。“我的观点对吗?”“这样的态度传递给学生之后,会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我需要对自己的态度负责吗?”所有这些担心,其实都源于对自己所持观点的不自信。2.不愿意自己言不由衷。有这样顾虑的班主任大都很有个性,对一些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但他们又很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真实看法与主流教育思想的差异,不想言不由衷,所以选择沉默。3.担心自己言行不一。这样的班主任觉得教育就是讲大道理,而他们又往往觉得自己都做不到自己讲出来的那些大道理。于是,反复斟酌之后,觉得还是少说为妙。

作为一名班主任,当我们站在学生面前时,以各种方式传达给学生的态度中,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词——理性、积极、善意。所谓“理性”,就是对事物有客观、公正、科学、全面的看法。所谓“积极”,就是总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学着以建设性的心态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所谓“善意”,就是对人、对事能够体谅、善良宽容。有了这些底线,我们就可以确保自己传递给学生的是绝对的“正能量”,而这些态度,对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也正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

是的,亮出态度,并不是要将自己的“三观”强加给学生,甚至不是为了说服学生。亮出态度的真正目的,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态度影响学生。记得在一次关于“成功”的主题讨论中,有学生提到了某对明星的婚礼,提出“为什么要追求成功?因为你可以花2亿给自己心爱的人一个婚礼。”也有学生不以为然,“我认为只有像屠呦呦这样为全世界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称得上成功。相比之下,那些所谓艺人已经占有了太多的社会资源,获得了太多关注。”

面对这样的状况,在场的班主任就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态度。

在给出态度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点:1.亮出态度,并不是制定规范。你的态度,并不是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并不是你表明了立场之后,所有的孩子就必须立即站在你的这一边。如果你的表态给学生留下了“威逼利诱”的印象,往往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在你的表达中,一定要留有余地,只有让学生感觉足够的安全,他才愿意去思考、去回味。2.亮出态度,只为了产生影响。同样一段话,面对不同的受众,产生的影响一定是不同的。有些影响也许会在当下显现,但更有可能的情况是,你只是在学生的内心播下了一颗种子,它会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记得我当时是这样说的——“很高兴在今天的讨论中,有那么多同学畅所欲言。我觉得能勇敢、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因为它至少能说明两点:一是你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二是你信任在场聆听的人。受大家的感染,我也很想在这里,把我的想法和大家分享。虽然不一定绝对正确,但应该有参考的价值。”这一段开场白,最大的作用是留出了空间,让学生相信,我没有在“教育”,我只是在分享。(www.xing528.com)

“说起科学家和艺人,在我看来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群体。他们本身没有贵贱之分,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创造价值。有人说明星凭什么赚得比屠呦呦多?在我看来,这既小看了艺人这个职业,也小看了科学家的胸襟。演艺行业,淘汰率极高。艺人们平日为了工作的付出,身体和心理承受的巨大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尤其是,他们的风光往往就那么几年,而在之前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艰辛却少有人知。而科学家,是一群需要静下心来做研究的人。他们天生不需要生活在镁光灯下。他们的成就感与快乐,也一定不会来源于金钱的累积与媒体的追逐。我猜想,屠呦呦一定不会羡慕明星的婚礼,而明星哪怕再有钱,也一定会对屠呦呦们心怀敬意。”在这一段话里,我以自己的态度示范了何为“理性”与“尊重”。网络上总有很多不负责任的声音,他们的表达很多时候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一些激烈言论的影响和鼓动。这时,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遇事冷静、客观理性的思考习惯,引导他们学会理解、尊重不同的人群,一定会对他们今后走进社会产生积极地影响。

诚然,对班主任而言,能否有正确的态度很重要。如何在学生面前亮出自己的态度,则是每位班主任都要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时机和方式尤其重要。

把握好时机,大致有两种情况:对于离学生暂时较远的人与事,最好“情境表态”。比如,关于社会热点新闻的讨论,就属于“情境表态”。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不会有很强的角色代入感,所以不会对班主任的态度过于敏感。班主任的表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引领和示范”,重在告诉学生如何判断?怎样思考?

对于离学生近的人与事,最好“事前表态”。以本文开头的案例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其中还牵涉“手机使用”和“隐私安全”等诸多问题,几乎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若等问题出现之后再表态,无论班主任如何措辞,都一定会有人觉得老师在针对自己,教育效果难免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如果班主任能在新集体组建之初,就将自己关于“寝室共处”“手机使用”等问题的态度明确地表达出来,一定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教育效果。

除了时机,班主任表达态度的方式也很重要。这时,“分享的姿态”“建议的语气”“就事论事的分析”也许是最好的选择。比如,我在每次新班级组建时都会专门花时间和学生聊一聊“我理想中的班集体”——我会和现在的学生分享我带过的每一届班级的合影,讲述一些难忘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每一个温暖的瞬间都有同学之间彼此的善良与宽容,每一段闪亮的记忆都有同学之间彼此的付出和担当。既然是故事,就没有必要全是真实的。许多时候,班主任的态度就隐含在对真实故事的修正里。看得出,每一位学生都爱听这样的故事,因为在学长学姐的故事里,他们能看见自己理想中的集体,能预见自己即将面对的青春时光。他们也许没有意识到的是,在这样的聆听中,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我的暗示和影响——“嗯,一个美好的集体里是不应该充满计较和猜忌的。”“嗯,也许我可以尝试一下老师的建议,今后换一个方式跟这个人打交道。”

回到最前面的案例,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班主任的工作应该如何开展呢?在我看来,首先还是要亮出自己的态度。表态的对象至少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三位女生。对事件中的三位当事人来说,班主任的态度非常重要,不置可否只会造成更多的伤害。这个时候,及时肯定女生B的宽容与大度(因为女生B本人并没有对这件事抓住不放、咄咄逼人),本身就是对女生B的一种支持。对女生A和C,可以先请她们试着从三个人不同的角度描述整件事,然后建议她们换位思考,学着体验这个事件中另两位同学的感受。这个时候,班主任再从旁观者的角度,点出在整件事中,以“成人社会中的行为准则”来看,女生A和C行为上的不妥之处,也许就更容易被接受。

其次,是三位女生的家长。应该看到,在整件事中,家长虽然不是直接的当事人,却已经被深度卷入,情绪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干预,家长的情绪和判断,很有可能反过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判断。因为家长不是教师,他们常常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以成人的眼光解读事件中的每个人。他们希望得到班主任明确的态度,简而言之就是“这件事里谁对了?谁错了?谁应该承担责任?谁应该付出代价?”所以,面对家长表态时,班主任可以按照以下步骤,缓缓推进——1.运用同理心,表达理解。简单地说,就是让三方家长都相信,班主任理解他们对自己孩子的疼爱和关心。2.告诉家长,对整件事,每个人都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给出不同的判断,而班主任,只能站在教育者的立场上给出自己的判断。所谓“教育者的立场”,就是相信事件中的孩子们都没有恶意,她们并不成熟,她们需要引导,她们正在成长。所以,在整个事件中,女生B是无辜的,她的大气需要被肯定,她的委屈需要被安抚。女生A的想法、行为有不妥之处,需要得到“如何表达自我、如何接纳他人”方面的引导。女生C的想法、行为也有不妥之处,需要得到“如何在网络时代把握好信息传播尺度、如何与他人建立良性互动”方面的引导。3.表达自己对整件事的态度——事件本身暴露了问题,但我们可以把它转化为孩子们成长的一次契机。所以,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必过多强调“谁是对的,谁是错的?”我们强调的重点应该是“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怎样处理更好?”4.告诉家长,成人的情绪和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判断。对他人的理性、善意和包容会让自己保持一个平和的心境,而平和的心境本身是对学习效果最好的保证。希望家长在事件的处理上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最后,是整个班级。无论事件本身是否已经对班级造成影响,发生了这件事本身就说明班主任需要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上再做文章。“如何认识自我?”“如何欣赏他人?”“如何使用手机?”“如何有效沟通?”……所有这些,都可以是师生再次讨论的话题。

必须承认,班主任的态度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乃至影响整个班级的舆论导向,完全是因人而异的。这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学生对你的亲近感;二是学生对你的信服度。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尤其普遍。当学生喜欢你,愿意亲近你的时候,你的态度和观点往往能够直接影响他们的选择;当学生进入青春期之后,他们对许多事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光靠学生的“喜欢”已经不足以进行这种影响了,班主任的态度与观点必须要真正地让学生信服。这时,班主任个人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人格魅力就相当重要。

当然,表达态度的方式还有许多,“说”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想起一个流传很久的小故事,某个班里有一个学生因为疾病掉光了头发,班上许多孩子总是会嘲笑他。班主任发现了,默默地把自己的头发剃光。从此,嘲笑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是的,用认真批改告诉学生你对作业的态度;用兑现承诺告诉学生你对诚信的态度;用面带微笑告诉学生你对考试的态度……只要用心,都是表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亮出态度”,也许就是对学生“实施影响”的最有效的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