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教师的坚守》

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教师的坚守》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自我得以实现,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与职业幸福感相对应的是教师职业倦怠,这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目前受经济待遇、工作压力、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在下降。从教师工作特性的角度来说,职业幸福感应该视作教师精神的核心。社会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变化上。

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教师的坚守》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自我得以实现,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与职业幸福感相对应的是教师职业倦怠,这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中,只有不断增加教师的职业幸福,才能增加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和可持续性。但目前受经济待遇、工作压力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在下降。从教师工作特性的角度来说,职业幸福感应该视作教师精神的核心。对学校来说,如何使教职工获得职业幸福感是检验各项管理成效的重要标尺;对广大教师来说,是否拥有职业幸福感,既是对学校和自己工作成效的满意程度、忠诚度的体现,又是个人生活质量的一个衡量指标,幸福指数高是自身价值实现的一种表现。

幸福取决于个体对生活、工作和社会的综合满意度。只有将教师的幸福感与其所从事工作及自身自我实现的追求联系起来考察,才能得出一个客观判断。对教师来说,只有当其生存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以及个体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都得到满足时,才可能具有持续的、愉悦体验的幸福感。正如学者葛晨虹所言:“幸福快乐的感受是建立在所欲求的对象获得满足的基础之上。离开了一定的客观条件,奢谈幸福也是不可能的。幸福必须是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条件结合的产物。只不过在这个主客观关系中主体是更为积极主动的一面。”[9]因此,在成就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要素中,除了给教师提供必要的生存物质保障外,教师个人秉持什么样的幸福观尤为重要。要引领教师从单纯的物质追寻走向追求生命价值意义上来,不断从自己的劳动成果即学生终身发展中获得幸福感。[10]

1.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教师是古人所列举的应该受到特别尊崇的对象之一,如“天地君亲师”,民间则“俗以天地君亲师五者合祀,比户皆然”。儒家经典《白虎通义》特别强调“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老师被列入与君、父同等受特殊尊敬的行列。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即使是天下至尊的皇帝,对他也要顶礼膜拜。学生尊师的典故也很多,如“程门立雪”等。陈景润说过:“尊敬老师,不是虚伪,是最起码的礼貌。”为了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高教师地位,我国将每年9月10日定为教师节。尊师,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个性。时下,追逐权势、名利和钱物的教师不能说没有,也因此遭到媒体的热炒,影响了教师整体形象,但绝大多数教师仍旧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保持高风亮节的精神气质。只可惜很多时间里,教师的劳动、人格和个性被忽视,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和侵害,教师的工作时刻受到分数和升学率的束缚。

社会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变化上。当前城市教师的确面临评价观转变的挑战,社会、家长、年轻人等评价人的标准,要看当多大官,挣多少钱,而教师要权没权,要钱没钱,教师光环不再,职业荣誉感严重下降,加之自己的劳动付出和应得的收入不匹配,心理落差加大,职业幸福感自然下跌。因此,尊师就是要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的规定,不折不扣地发放教师福利待遇,想尽一切办法保障教师基本需要的同时,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教师的生活也需要过得更有尊严,让书教得更加体面。社会能够多一些关心与体谅,让教师“站”着教书。我们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们也希望自己能够尽量多地为学生奉献,但同时也希望社会不要过于苛责,给教师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

2.进行人性化管理

校长作为学校领导,应该树立“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是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提出的。这句话是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折射出一个朴素思想:只有在领导的心里,教师第一,在教师的心里,学生才是第一的。吴非也曾言:“校长不是学校的主人,支撑教育教学的教师才是学校的当然主人。”[11]“校长的第一使命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2]只有学校把教师利益放在首位,教师才能将这种关怀和温暖传递给他的学生。

学校领导在重大决策上要民主,处事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避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绩效工资发放、干部提拔选用等方面要阳光、透明,让老师们知道干好本职工作才是正道,并营造好发展的空间和相应的环境。学校要重视和发挥好学校教代会的作用,广泛开展讨论,积极争取民意,凝聚教师力量。同时,及时公开各种信息,增强透明度。

身心健康是教师获取职业幸福感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要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保障教师福利待遇;每年组织教师体检,建立教师健康档案和困难职工档案,做到有病早知道、早预防,尽量避免教师带病上课;在力所能及而又不违规的情况下,要适当地发放一定的福利,尤其要不吝精神鼓励;同时发挥好学校工会的桥梁作用,利用节假日,如三八节为女教师、重阳节为老教师发放一定的纪念性礼品;每当职工家中出现困难或重大事情时,学校领导和工会领导都要到场,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补助,以示关心,增加温情,并让教师感到集体的温暖,会更加努力工作,体会到集体幸福。(www.xing528.com)

文体活动可以锻炼教师们的身体,是活跃教师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增加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不能让教师只知低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不开展活动,很难激发工作热情,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气,也就没有了幸福感。学校工会可以组织开展女教工跳棋比赛、男教工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新年汇演、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教工运动会、课间健身操等活动活跃教工生活。

学校还要帮助教师处理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并提高效率;要教育教师尊重家长,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为学校发展和教师教学开展争取资源;通过家长会等方式争取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理解、支持、配合,并主动出面处理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的矛盾。

3.丰富体验幸福的渠道

对于教师来说,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能否时时处处感到幸福很重要,没有幸福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幸福不仅仅影响着教师个体发展,更影响着学生发展。因此,教师要学会从学生身上获得幸福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时刻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中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13]因此,作为老师,你可以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很多名师就是充满激情地看待工作,以阳光的心态和学生交往,以欣赏的态度审视学生。

教师要学会从家长身上获得幸福感。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影响家长,用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在和家长沟通学生情况时,要多进行移情性理解,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多一些建议和意见,少一些对学生的批评,理解家长的所思所想,接受他们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鉴于家长和教师之间在思想、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分歧,在围绕学生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互动时,教师要真诚而主动,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当通过努力得到家长的信任、肯定和尊重时,教师自然会觉得很幸福。

学会从领导身上获得幸福感。教师幸福感的另一个源泉是领导的赏识和肯定。关键在于以自己实际的工作成绩赢得领导的认可,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做到身正、业精,在日常教学中表现出色,领导感受到了你的进步和成长,自然会加以肯定。这些需要教师长期修炼。

学会从自身的专业成长中获得幸福感。无论是新课程理念,还是“互联网+”,都强调教师即课程,而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应该是痛苦的过程,应该在成长中体验幸福。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是一个自觉过程,是其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容,是全面的成长。就个人而言,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于自身的专业成长。它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成长,还涉及专业精神和修养等方面,且渗透在其他各方面。教书育人是教师专业的核心,必须通过自觉反思和修炼。在日常工作中,教师需要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从以教师为中心、权威的管理文化中走出,秉持和谐的民主理念,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氛围,真正维护好学生自主成长的权利,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心智和品性等多方面的健康成长。事实上,笔者认为教师获得幸福感的第一秘诀是自己调整好心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以对教学的敬畏之心看待每一件事情,时刻发现并体验着生活中的美。

教育要求每个教师用自己的个性、需要、兴趣、特长、独特的认知方式影响学生,进而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以至在社会上能运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慧的头脑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当教师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和进步,感受到自己专业价值和自身的历史使命感时,他们专业自尊得以升华,就会由衷地感到幸福。自我实现体现教师自身的生命价值,是教师超越生命的崇高追求,成为教师重要的幸福动力源。作为一个职业的教师,其自我实现的愿望尤其强烈,实现自我需要就是真正成为“自己”。当教师把自己的专业与个人的收获联系起来时,所有的辛劳和努力就显得异常有价值,因为这种付出成就学生的成长,同时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才会体验到生活的完满与生命意义的充盈,获得精神的超脱。[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