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人格魅力展示-教师的坚守

教师人格魅力展示-教师的坚守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关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和构成,不同国家的不同研究者具有不同理解,不能达成共识。这一规定明确了教师素质结构,强调了教师的人格过程和价值。笔者根据已有研究和对教育及教师的理解,认为教师人格魅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撇开社会狂热的影响,经过冷静的思考,笔者认为,在当代,我国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首先应该是对教育的激情。

教师人格魅力展示-教师的坚守

目前,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这是一个开放、多元、充满矛盾和机会的时代,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民族复兴的基础在教育,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项伟大而紧迫的任务,时代呼唤具有教育魅力的教师。这种魅力是一种感染力和影响力,源于大爱无言、高尚人格、学识渊博、亲切善诱、富于创新、喜爱学生等优秀品质人格魅力。乌申斯基曾言,在教育工作中,一切是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人格是教育力量的源泉,这是一种特殊教育力量。教师人格是在其生理基础上,在履行工作职责中自觉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而教师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气场和精神特质,即所谓人格美。其核心是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实践证明,真正影响学生、使学生终身受用的是教师的人格,而非其传授的知识。

有关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和构成,不同国家的不同研究者具有不同理解,不能达成共识。美国教育家保罗·韦地经过深入研究,总结了好教师拥有的12项品质:友善的态度、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兴趣广泛、适宜的仪表、公正、幽默感、良好品性、对个人的关注、灵活、宽容、有方法。我国当代教师具有或应该具有哪些人格特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强调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准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引路人。”这一规定明确了教师素质结构,强调了教师的人格过程和价值。笔者根据已有研究和对教育及教师的理解,认为教师人格魅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激情

激情是指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及工作对象热烈而诚挚的情感。受社会风气越来越浮躁,人群目光越来越短视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人们对教育的终极目的和“道”的思考越来越少,在教育行为上表现为短、平、快的特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分数的追求,而涉及教育本质特征的理想、热情和耐性等重要内涵被放逐。撇开社会狂热的影响,经过冷静的思考,笔者认为,在当代,我国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首先应该是对教育的激情。教师的教育激情就是对教育的一种经久不衰的热烈情感。这份情感会转化为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转化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就会像于漪老师那样,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有学做教师的情怀和热爱。列宁曾言,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没有对教育的激情就不可能有教师对教育教学和学生的热爱。

一个对教育富有激情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喜爱学生、热爱生活的人。这样的教师整个精神世界是向学生敞开的,生命内在的激情和才情源源不断地奔流出来,流进学生成长的心灵,润泽这些含苞待放的生命。他们对学生、对教育的无限热爱无形中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真正的激情里面一定饱含着思想。要想培养并使教师工作激情得到长久的发展,教师要有专业自信,通过自我剖析、自我澄明,建构积极的专业自信;要有专业自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技能体系;要有专业自我,我的课堂我做主,不能跟风跑,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同时,还要形成自己的判断,要擦亮自己的眼睛,知道什么是你该做的,你绝对不能做哪些。[6]教师对教育的激情内蕴在他们的心里,但表征在细小的行为上,表现在带病坚持上课上,表现在加班批改作业上,表现在孜孜不倦的备课上,表现在面对芜杂社会而选择精心教学上,表现在面对新技术挑战而愿意不断尝试上,表现在对学校发展和教学问题的不断研究上。

2.仁爱

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关爱他人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情感内核。日本的一家媒体曾对学生的调查发现,52.8%的学生希望自己的老师具有爱心,而希望自己的老师学识渊博的仅占31.1%,由此可见学生对师爱的渴望超过学识期待。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在对分数的追逐中,教育的本质——爱的传递,成为很多人看来已经没有意义的噱头。上海最近的一份调查让所有教师感到困惑,90%的教师都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而90%的学生认为教师不爱他们。这说明教师爱的表达方式不对,或者爱得不够深刻,没能让学生体验到。囿于现实体制,教师无法挣脱分数对自我身心的羁绊,也无法忽略各种考评对业绩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克服对学生的爱中渗入自我的成分,对学生的宽严和恩威要指向学生的身心健康,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事事为他们着想,要不断修炼自身,不断学习和自省。

3.智慧(www.xing528.com)

21世纪是一个智慧回归的世纪,转识成智是这个时代的主题。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而教师理应成为塑造生命的艺术家,理应在育人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职业的尊严,体现出智慧的特质。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知识,尤其是应试的显性知识的获取成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人的智慧生成被遗忘在角落里,这就背离了教育的真义。雅斯贝尔斯曾言:“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知的堆积。……如果人要想从感性生活转入精神生活,学会学习和获知非常重要,但相比于智慧的爱和寻找精神之根,所有的学习和知识就是退而求其次的事情。”[7]教育智慧的回归触及教育的实质,使教师不为物役,体验到为师的尊严和幸福,也使学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这里强调教师的智慧品质,是应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是一个时代命题,是扭转知识至上的锐器,是克服重知识、轻智慧、重纪律、轻自由的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是成就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强的活动,因此当代教师急需的是实践智慧。已有的实践智慧能够让教师在面对复杂而棘手的问题时,运用教育艺术和教学智慧化解矛盾,也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它潜藏在教师生命之中,又能在教学情境中具体化为教学魅力。今天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智慧,仅有对教育的热爱,未必能胜任教学任务。如同医生治病,医术高超,病人的痛苦就少,具体到儿童心脏手术时,胸腔打开的时间越短越好,仅仅有爱心,可能不行。行医与教学未必是一回事,行医是“救命”,千钧一发,而“教育”将长久地影响人的一生,要提高生命的质量,就要提高效率,减少痛苦,点点滴滴,皆滋润人的心灵。

4.包容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大力倡导忠恕思想,“尽己之为忠,推己及人之为恕”,忠恕之道要求每一个人都有同情之心,但不是带着道德优越感去俯视他人,承认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并尊重他人的自我价值,在情感上接纳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作为当代教师,宽容是对学生的一种体贴和关照,是对其不足、缺点甚至错误的理解和谅解,是对学生缓慢发展的一种等待、期待,意味着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平等和独立,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个性特征,是尊重他们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理解是宽容的前提和基础,尊重是宽容的升华,只有理解和尊重了他人的言行或缺点,才可能有宽容。宽容也是在学校教育中对待同事、学生家长的不良言行或缺点的理解。大度、虚怀若谷是宽容的保证,唯如此,老师才能原谅他人的过失甚至错误。

宽容的教师是自信的教师,是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如果一个教师宽容地对待学生、同事和家长,就表明这位教师宽宏大量、胸襟大度,能屈能伸、不斤斤计较;表明他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对他们充满积极期待和殷切期盼;表明他有涵养、有耐心、不急功近利。宽容不是放松,也不是纵容,与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因此,宽容既是教师的一种优秀品质,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和手段。“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苏霍姆林斯基语)。宽容的教师必须谨慎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学会沟通与合作,善于忍耐和等待,不断反思和严于律己

5.责任

教师的责任是对教育事业负责,对教学工作负责,最终是对学生负责。教师的责任心对教师的自我发展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教师来说,责任意味着将教育视为事业,有执着的教育追求;视教育为希望,必须把课上好;视教育为信念,将其作为生命一部分,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谋利的渠道。要像窦桂梅那样执着地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要像李镇西那样不折不扣地践行“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念,要像霍懋征那样用满腔的爱心去唤醒、呵护、雕塑学生的心灵。

教学是教师的中心工作,无论是所谓的特级教师,还是有人民教育家的光环,视教育为事业的前提是必须把课上好。教学建基于责任,意味着教师不仅要着眼于有效的方法、策略、技巧等,还要考虑其对学生今后成长和步入社会后的发展的影响。这等于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确保其直接的教学效果服从于长远发展的内在基础。教学建基于责任,意味着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关爱是走向彼此心灵的通道,学生因此才会体谅教师的辛苦,学会感恩,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健全而获得考试成绩的做法不可取。教学建基于责任,意味着师生课堂建构的知识、意义与体验是指向生活的意义的,而不是某种外在的评定标准,同时这些知识和经验又具有个性,表达每个人的不同理解与视界。教学建基于责任,要求教师教给学生一些富有生成性的,而不是冰冷的知识,引领他们学会学习、合作,学会思考和创造,更重要的是能自主生活。[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