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教育变革的要求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教育变革的要求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0]因此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是教师立德树人的主要保证,是21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是促进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教育变革的要求

1.解决学校实际问题

学校教育活动在我国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了,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伴随着不同类别和性质的问题产生,如果不加以解决就会影响社会发展。教师科研的重要性源自当今学校发展面临的很多新问题、很多新情况、各种各样的新矛盾。如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然出现传统教育理念和新课程理念冲突等新问题,这一问题如果学校不及时加以解决,必然会影响新课程在学校实施;在互联网时代,一些学校开始使用电子书包,必然出现学生利用iPad上网玩游戏而影响了学习这一新情况,如果不加以解决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新学生观下,新矛盾已经制约着学校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必须加以解决,否则将使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妨碍了学生个体个性发展。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不敢管理学生,在一些城市的高级中学甚至出现了“学生开除教师”等现象,新形势下,师生关系如何处理等新矛盾必须加以解决,否则学校和班级管理将陷入混乱。另外,在教学改革中,一些普遍性问题有待解决,如把对话变成问答、为夸奖而夸奖、把自主变成自流、合作有形式无实质、“满堂问”取代“满堂灌”等,这些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矛盾都是伴随着社会转型、教育发展和信息技术冲击而出现的,教师已有经验不能解决,甚至成为学校发展的桎梏,必须加以研究,应重新认识教育教学规律和可能引发的问题。由此看来,中小学教师科研和学校自身,尤其是教学问题的解决直接相关,也是促进学校渡过“高原期”,凸显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当下,在“互联网+”的作用下,社会的发展和知识技术的更新更迅速,学生的差异性更明显,教育教学变革的要求更强烈,如何利用好新科技带来的境遇,在激烈的城市学校竞争中占据先机,是一大问题,教育科学研究的迫切性也就更强烈。

2.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总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如教学成效不理想,教学成就与学校的要求有差距等。当教学行为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落差时,负责任的教师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反思,进行探讨,不断改进和尝试,这个过程实际就是研究的过程。另外,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自觉进行调整,教学方向从教学走向教育、教学目标从会学走向想学、教学依据从课本走向课标、教学关系从教学走向助学、教学方式从“坐中学”走向“做中学”、现代技术从服务于教走向服务于学。[38]实践证明,要实现上述转变,必须通过科研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通过同行经验分享,集聚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提炼教育教学智慧,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并将教师从繁重的机械性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形成独立的教育教学艺术风格。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教育教学的质量观也不断变化。而教育教学质量是通过学生发展来界定的,鉴于学生本身的个性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模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进行创新,而创新就要求教师根据教育对象、教育要求和教师的自身特点不断进行研究。作为一位教师,有没有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有没有对教育教学目标的正确认识,有没有对教育的个人见解,有没有对提高教育质量的孜孜追求,这些都是以强烈的研究意识和自觉的研究活动为基础的,也是教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的关键。但值得注意的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游离出课堂,远离了学生发展需求,源头缺乏活水,乃至源头不正,这样科研即使成果再丰富,非但不能助力教育,还有可能成为中小学一线教师不能承受之重。[39](www.xing528.com)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66年发布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就明确指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这说明当时的学者和实践者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同程度还不高,有必要加以强调。从客观上说,人们不会对律师、医生、会计的专业性发生任何怀疑,因为这些职业门槛高,具有不可替代性,也不会让没有律师、医生、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去谋求这些职业。而对于教师职业,很多人凭借自己曾经受的教育经验和对他人经验的观察,就有胆量来尝试,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化还没有达到与律师、医生、会计等职业同样的程度。从主观上说,人们常常认为教师是知识和学问的代名词,只要有相关知识和技能就可以做教师,忽略了知识和学问只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教师还要掌握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以及教育技术功能和操作,要有不断思考和改进教育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全面了解学生需求。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教师的专业化不断受到挑战,这些都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相应的学科教学知识,而且要有独特的品格和能力,保持对信息技术的高度敏感并妥善应用于教学。这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更新和发现新知识,丰富自己的教学技术手段,从而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全面进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系统地指出了21世纪教师的必备素质,强调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指出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并明确要求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第一次把参与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教师素质提高的一个必要内容加以明确。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的时代,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发智慧;不仅要教学更要育人,不仅要训练行为,更要培养人格;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甚至想学;教师不仅要优化班级授课,还要运用先进技术“翻转课堂”。这些都需要教师学会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是要反思和研究。从斯腾豪斯(Stelhouse,L.)的“教师即研究者”到埃利奥特(Eilot,J.)的“教师即行动的研究者”,再到凯米斯(Kemmis,S.)的“教师即解放性行动研究者”,反映了社会对教师专业发展程度要求的提高,以及对教师获得专业自主和发展认识的强化。[40]因此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是教师立德树人的主要保证,是21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是促进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