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形象与社会地位的发展:当代教师的坚守

教师形象与社会地位的发展:当代教师的坚守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政治和专业地位。这些法律以及相应的行政规章等,成为保障教师社会地位和教师享有各项权益的依据。与此同时,随着西方教育思想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引介,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反思者”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理念。但无论是从历史传统,还是从现实观瞻,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角色期待都不是单纯一个“专业人员”所能承载的。

教师形象与社会地位的发展:当代教师的坚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校作为基层组织,是具有“国家”符号象征的“事业单位”,到目前依然如此。工作在其中的教师身份发生很大变化,由自由职业者变为国家干部,社会代言人的身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社会角色和身份完全依赖国家的赋予,社会地位当然很高,这从另一方面也增加教师专业惰性。只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师受到巨大冲击,社会地位和崇高形象降到了谷底。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政治和专业地位。我国也于1985年,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93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了教师合法权益,号召“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这些法律以及相应的行政规章等,成为保障教师社会地位和教师享有各项权益的依据。鉴于此,教师形象正在成为教师研究一个新的热点社会舆论也不吝溢美之词,将教师职业视为“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社会楷模”,将教师精神视为毁灭自己照亮别人的“红蜡”。这些传统教师隐喻已不足以描绘理想的教师形象,春蚕、蜡烛、春泥隐喻着教师悲壮牺牲者的形象;教师是一桶水,学生是一杯水,隐喻着教师知识灌输者的形象;工程师、园丁隐喻着教师是技术熟练者的形象。钟启泉教授认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必须对教师理想形象在全面解构的基础上,以经验反思为重要条件进行重建,教师应成为反思性实践家。[18]佐藤学基于广泛调研和反思后,认为目前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不是停留在寻常所规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科学技术上,而是应具备对问题情境展开反思的能力,以及适应这种问题情境的实践性学识。[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实施,效益,尤其是经济效益成为评价各项工作的核心指标。在市场逻辑的作用下,知识也成为商品,金钱至上的理念诱惑着一批青年教师。同时,囿于当时的体制和机制改革,教师工资完全下放到地方统筹,很多地方出现了教师发不上工资或扣发教师工资的现象,于是一些优秀教师纷纷“下海经商”。近几年来,国家实行了工资制度改革,实行绩效工资,在保障足额发放薪酬的同时,为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国家和地方政府还出台一些福利待遇方面的优厚政策。与此同时,随着西方教育思想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引介,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反思者”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理念。但“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教育实践踏入了工程化驱动专业化、消闲化驱动专业化、行政化驱动专业化、技术化驱动专业化等误区”[20]。(www.xing528.com)

但无论是从历史传统,还是从现实观瞻,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角色期待都不是单纯一个“专业人员”所能承载的。相对于国家和社会这一大舞台而言,学校就成了教师的小舞台。而学校作为教师主要生活场域,其职能、身份和地位均难以离开社会和国家的影响,而教师作为教育场域中的一个角色,其角色行为和职责不仅与学校有关,也受制于国家和社会。但现实生活中,在社会全面转型的今天,人们对物质和金钱的崇拜,远远高于对知识和学术的求索,以及对师道尊严的敬重,教师本人也难抵御这种商品文化的影响。诚如上文调查所述,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在所有行业中处于中等。笔者认为教师社会地位不仅仅要看国家法律和政策赋予教师的权益及保障,还有权益人的感受和承受程度。国家、政府和社会赋予教师的社会地位,远远高于教师所感受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