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亳州中医药康养旅游,丰富中药资源,传承深厚中医文化

亳州中医药康养旅游,丰富中药资源,传承深厚中医文化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亳州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知名的药材集散地之一,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其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药资源丰富,有很好的中医药康养旅游基础。扁鹊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我国中医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后世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崇,遂将“岐黄之术”指代中医医术。

亳州中医药康养旅游,丰富中药资源,传承深厚中医文化

(一)历史上的著名中医学家

1.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的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医药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此外,书中创造了很多剂型,并记载了300余首方剂,这些方剂的配伍精练,主治明确,如桂枝汤、麻黄汤、小柴胡汤、白虎汤、麻杏石甘汤等。这些非常著名的经典方剂,经过千百年来临床实践的检验,都证实了有较高的疗效,为中医的方剂学奠定了基础,张仲景因此又被称为“方剂之祖”。《伤寒杂病论》对于推动世界医学的发展也起了巨大作用,今天日本的大部分汉方制剂仍来源于张仲景的经方。

东汉年间疫病肆虐,接连发生瘟疫大流行,对百姓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张仲景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行医游历各地,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伤寒杂病论》的编写。1800余年来,《伤寒杂病论》在瘟疫伤寒证的治疗上具有广泛的临床经验。时至今日,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尚未停息,在这场长期的抗疫战争中,优化组合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方的清肺排毒汤,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为全民族的健康做着贡献。

案例3-10

河南西峡仲景养生小镇

位于伏牛山南麓的西峡县是医圣故里,地处郑州、武汉、西安三大城市圈,有豫、鄂、陕“金三角”之称。医圣张仲景给予了这方水土深厚的历史底蕴。

仲景养生小镇是由全国著名制药企业仲景宛西制药旗下公司打造,它的建设依托于仲景文化以及西峡得天独厚的中药材优势。西峡仲景养生小镇外有环山拥伺,内处繁华新城核心,围绕中医药康养的特殊功能,融合西峡的中药本草特质,是以古建为表、文化为魂、养生为本、本草为形的中医药康养旅游小镇。

图3-8 河南南阳西峡仲景养生小镇

小镇的主要景点有医圣广场、茱萸巷、六味巷、仲景养生坊、仲景大剧院等。其中茱萸巷打造的是印象西峡,主要展示各种特色中医药文化、特产、非遗产品等。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演化而来的六味地黄丸是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之一,山茱萸是六味地黄丸的一味主药,伏牛山是山茱萸的主产地,产量占全国70%,西峡县被誉为“中国山茱萸之乡”。因此,茱萸巷正是因西峡的道地药材山茱萸而得名。

河南西峡仲景养生小镇正是因医圣故里的人文底蕴,以及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而得以发展。

2.华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医术各科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有“神医”之称,被后人誉为“外科圣手”。

华佗以医术为业,熟练掌握针灸、方药、手术和养生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他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世界麻醉药物的先例。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后施行腹部手术,首创用全身麻醉施行外科手术的先例,比18世纪初欧美全身麻醉外科手术的记录早了1600余年。

华佗不仅善于治病,还特别提倡康养之道。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的预防医学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练习五禽戏不仅能使全身肌肉和关节都得到舒展,还能锻炼精、气、神,有较好的保健康复作用。

案例3-11

华佗故里,古城亳州

安徽亳州,从商汤建都开始,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亳州是“神医”华佗的故乡,由于一代名医的影响,带动了亳州中医药的发展。由于盛产中药材,到明、清时期亳州就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清末,亳州已成为药商云集、药店林立、经销中药材两千多种的全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发展至今,也是我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www.xing528.com)

华祖庵,又称华祖庙,位于亳州市永安街。始建于唐天祐元年(904),是为祭祀“神医”华佗而建立的庙祠。华祖庵总占地1.3万平方米,有古药园、课徒馆、五禽戏台、洗芝池等建筑。这里也是华佗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的所在地,里面有中医药起源、中医药文化发展史、华佗及其中医药学术成果、中医药资源以及亳州现代中医药文化发展现状5大主题展厅。华祖庵已成为世界研究华佗学术的中心,是历史文化名城亳州的一处闪耀着无限风光的景点。

亳州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知名的药材集散地之一,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其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药资源丰富,有很好的中医药康养旅游基础。

图3-9 安徽亳州华祖庵华佗纪念馆

3.扁鹊

扁鹊,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被尊为“医祖”。扁鹊周游列国,济世救人,随俗为变,成为医、药、技非常全面的“全科医生”。

扁鹊奠定了我国传统中医诊断法的基础。他在诊断疾病时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之为望色、听声、写影、切脉。此外,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善于用针灸、按摩、汤液等法治疗疾病。

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初中课文《扁鹊见蔡桓公》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文章,文中所讲扁鹊之所以多次劝说蔡桓公及早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扁鹊认为对疾病需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扁鹊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我国中医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中医典故

1.岐黄之术

岐黄之术是中医医术的别称。黄指的是黄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岐伯医学精湛,负责黄帝部族的医疗和卫生工作,后世尊称为“中医鼻祖”。相传黄帝与岐伯常坐而论道探讨中医问题,对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等原理设问作答,并予以阐明。后世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崇,遂将“岐黄之术”指代中医医术。把岐伯的名字排在黄帝之前,充分说明了他对我国古代中医学的贡献之大。

2.悬壶济世

据《后汉书·费长房传》记载,东汉方士费长房见“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座,市罢,跳入壶内”。卖药老翁用药治病,常常药到病除。于是费长房拜老翁为师,随其学习医术。费长房术精业成后,能医百病,驱瘟疫。费长房为了纪念老师,行医时总在身上背个葫芦。于是后人就把“悬壶”作为行医的代称,称颂医生“悬壶济世”。

3.杏林

三国有名医董奉,隐居江西庐山。他医术高明,为人治病从不收取诊金,只要求轻病愈者种杏树一株,重病愈者种杏树五株。数年后,“愈人无数,得杏树十余万株,蔚然成林”。于是,“杏林”成了中医的誉称,后来也以“杏林”代称中医界。

4.坐堂中医

相传东汉末年,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任长沙太守,当时长沙瘟疫肆虐。为了拯救百姓,张仲景坐在办公的大堂上为病人看病治病,办公、行医两不误。后人为纪念张仲景,便把在中药店行医的中医称为“坐堂中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