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药康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中医药康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产生的基础1.资源禀赋,优渥的自然资源与良好的环境本底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加之地貌地形复杂,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各种药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矿物的形成提供多种多样的有利条件,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另一方面,中医药文化积淀着数千年的民族情感,在历史中承担着护佑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使命,是先民们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基本依赖。

中医药康养旅游: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一)产生的基础

1.资源禀赋,优渥的自然资源与良好的环境本底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加之地貌地形复杂,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各种药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矿物的形成提供多种多样的有利条件,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除此之外,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药用资源共12 807种,其中植物11 146种、动物1581种、矿物80种。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和健康服务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观光资源为中医药康养旅游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发展根基与广阔的发展空间。2011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截至2017年12 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以下简称:普查)已覆盖31个省(区、市)1332个县,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的近1/2,参与人数达数万人,运用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轨迹记录设备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已汇总1.3万余种野生药用资源、736种栽培药材、1888种市场流通药材的种类和分布信息,可估算出《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563种药材蕴藏量,发现了74个新物种,基本建立起了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和种子种苗繁育体系。2017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5045万亩,较2016年(4768万亩)同比增长5.81%;中药材产量呈持续增长趋势,2017年中药材产量为424.3万吨,较2016年(400.2万吨)同比增长6.02%。

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印发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全国各地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划分为八个片区:东北平原漫岗、黄河中下游、北方荒漠与草原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东部平原丘陵、珠江流域、海洋海岛。不同片区依托自身优势,明确重点方向,实施差别化措施,逐步形成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生态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在八大生态旅游片区基础上,以重要生态功能区为单元,培育20个生态旅游协作区,遴选一批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目的地,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200个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按照生态要素的线性分布和旅游线路组织的基本原则,形成50条跨省和省域精品生态旅游线路,适应日益兴起的自驾车和房车旅游,结合国家整体路网布局,打造25条国家生态风景道,形成点线面相结合、适应多样化需求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

2.文化瑰宝,传承并弘扬中医药经典文化精髓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一方面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诞生于华夏九州的智慧结晶,它以中和思想为本位,强调顺应天时,不过不失,并衍生出天人合一的理念。例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医药理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它重视宏观结构,把握事物的有机联系和系统的整体观;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在运用传统哲学思想的同时,又反复在应用中反馈和修正,不断地完善和发扬、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哲学思想。另一方面,中医药文化积淀着数千年的民族情感,在历史中承担着护佑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使命,是先民们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基本依赖。中西医并重的卫生政策强调了两种医学都是重要的卫生资源,但作为文化资源,中医药则是我国特有的,在世界各国传统医药中也是最具独特性的。在中医药的逐步发展中,各地的医学流派或著名医学家依据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因地、因时、因人制宜,针对具有地域性特点的患者并结合自身的阅历与临床经验施以独具特色的治疗,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独特的治疗手段,经过长期不断地经验总结与发展完善,逐渐归纳、总结出各医学派别或独具特色的医学理论基础,进而形成具有差异的医学派别和少数民族医学派别。此外,还有着不尽相同的传统文化背景和传奇故事,为中医药康养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基石。

几千年来,中医药一直护佑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健康,这种长期积累的相伴相依的情感已经是文化认同感、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历史,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都曾有较为发达的古老医学体系,但是这几大文明都中断了。有的古医学已泯灭,有的通过其他民族传承下来,文化背景发生变异。而古代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朝代虽有分合或更替,但主体文化一直得到延续,文明的稳定性为医学经验的长期积累和医学理论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是我们在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文化底气。在一定意义上理解中医药学,就能理解中华文明的精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3.康养意识增强,推动中医药+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中国居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居民对美好生活品质追求也在不断提升。旅游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消费者个性需求进一步提高,更多的旅游者对身心健康、旅游康养、养生保健为主题的康养旅游活动的需求逐渐倍增,中医药康养旅游不仅能满足正常健康人和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的健康和文化旅游动机,还能满足老年游客、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多种旅游动机,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康养旅游形式将慢慢取代那些单纯游山玩水的消遣观光游。中医药康养旅游能充分满足旅游者的健康心理和文化熏陶的双重动机,是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专项旅游产品。

目前,中医药康养旅游主要依托部分知名中医院、中医药药品厂商、中药材基地和中医药博物馆等具有明显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机构单位,开展以观光旅游、体验尝试、参观购物、科普教育会议考察等形式为主的活动,其形式多样且都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能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如位于海南保亭县与三亚市交界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的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内,黎苗药的文化、产品、体验等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黎苗药是黎苗同胞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积累下来的医学药物,它应该让更多的世人知晓并分享。

4.技术精湛,中医药康养旅游摄生效果显著

2016年10月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使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随着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转向以人类“健康为中心”的模式,当今社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医药+康养旅游的模式能够让人们在享受旅游身心放松的同时,接受中医药治未病的文化熏陶和技术体验,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体病相关、体质可分、体质可调”的中医体质学说理论和“辨证施治”的原则,引导游客强化自我管理,改善生活习惯,并形成“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的健康生活理念,使得游客在游玩中感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在膳食、起居、性情、药食、运动等方面形成一定的思想认知,进一步提高游客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并积极采取行动,进而促进个人乃至整个家庭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康养旅游的大健康观,对于主动应对老龄化和慢性病持续攀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产生的条件

当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与“亚健康”的日渐普遍以及全球化整体健康理念的革命性影响,养生旅游逐渐成为人们健康旅游的首选。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使超过30%的人每年可以安排7~20天的旅游实践,康养旅游有着巨大的需求空间。我国有丰富的中医药旅游资源,市场空间和需求潜力巨大,发展前景良好,中医药康养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可使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享受中医药特色治疗,获取养生保健知识,体验中医药文化内涵,达到防治疾患、修身养性、健身康体、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药康养旅游理念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寓休闲于治病,寓治病于休闲。人们在旅游的同时,享受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熏陶,享受独特的中医技术疗养。(www.xing528.com)

1.顶层设计,国家制定战略推动

《“健康中国2030”规划》将推行健康优先策略,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5年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旅游人数达到旅游总人数5%,中医药健康旅游收入达5000亿元。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局等5个部门在2017年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认为,健康旅游是健康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发展健康旅游对扩内需、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保健康,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一系列规范发展康养产业的政策法规极大地推动了康养产业的发展,如:国务院2009年下发《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年下发《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年颁布《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2011年颁布《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012年颁布《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2015年印发《2015年完善中医药政策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2016年又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20年印发《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中医药发展的6项任务,中医药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卫生资源,中医药的不良反应小,低创或无创的显著特性,“天人合一”、遵循整体观的理念与健康旅游特点自然融为一体。近年来,各地市对中医药国际健康旅游发展做出诸多探索,北京市依托丰厚的医疗卫生资源建设了4批52家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设计了13条中医药养生旅游线路,吸引大批海外游客;三亚市中医院开展中医药文化体验旅游线路,开发、设计“喜松”品牌中医药产品,日均接待5批次境外参观团,每年接待外宾1万余人次,其中国外政要共计96人次,产生较好的国际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乃至政治效益。

2.国之精粹,中医药突显预防优势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尤其在与疫病斗争中产生的《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疫论》等经典著作,形成了系统的、独特的防病治病的理、法、方、药。屠呦呦研究员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汲取灵感,发现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第一时间选派国家中医药专家组赴武汉考察疫情、诊疗患者,通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三因制宜,从中医学理、法、方、药角度认识和把握疾病,研究、确定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发布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第三—七版国家诊疗方案,指导临床一线开展有针对性的中医诊疗,探索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有力支撑了临床救治。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比重达到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为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贡献了中医药力量。

河北省在应对疫情时,根据武汉抗疫的有效经验,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和本地气候实际、群体体质状况,第一时间研究制定了数个预防性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并积极统筹区域内中医医疗机构快速批量煎煮,对参加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以及中高风险地区的普通群众精准发放。对所有密切接触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河北省要求要按照“汤药为主,成药为辅,多措并举”的原则,全部落实中医药干预措施,做到应服尽服、愿服尽服。截至2021年1月7日18时,河北省接受医学隔离观察的9901余人中,70.1%的人员已服用中药汤剂。同时,针对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人群,各地也积极落实中药汤剂和中成药干预措施,已累计发放2.3万余人份,充分彰显了中医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特色优势,中医药特色为康养旅游的深度发展提供专业技术的支撑。

3.一带一路,中医药服务贸易顺势而为

从古至今,中医药一直都是古丝绸之路与沿线国家合作的重要枢纽。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医药发展更趋向国际化和多样化。自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以来,海外中医药中心逐步建立,在推广传播中医药文化、带动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本教材纳入此内容,以期更多人士关注中医药康养旅游的发展,积极推动中医药康养旅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发挥中医药康养旅游资源优势,引入社会力量,打造一批以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为核心,融中药材种植、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并具有国际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通过举办国际会展、博览会、中国中医药健康旅游年等,展示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在旅游、医疗、保健、养生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以促进海外游客对于我国中医药康养旅游的需求。

跨国中医药文化交流将极大地促进康养旅游的发展。2014年湖南中医药大学联合卢森堡国家健康研究院成立了“中国-卢森堡”中医药中心;2017年三亚学院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与北欧中医药中心游学代表团进行深入交流;2018年3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罗马尼亚锡比乌中医诊疗中心、俄罗斯圣彼得堡中医诊疗中心分别挂牌成立。这些进一步证明中医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的提高。而以海外中医药中心为平台的中医医疗服务功能,也获得当地民众的支持,进而转化为中医发展的动能,促进了中医药康养旅游的发展,助推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同时带动中医药康养旅游消费,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医药的福利。

4.需求驱动,民众多元化健康需求倍增

经济发展为旅游业与健康服务业的融合提供了物质保障,刺激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使得消费向更高层次发展。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发展情况与居民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会带来消费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不单指经济量的增长,还包含着经济质量的提升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由此可见,经济发展除有利于财富在量上的积累,还有助于实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二者最为明显的关系是民众的消费倾向会随着经济发展产生阶段性变化。

然而人们对于旅游和健康产品的消费,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是对于精神愉悦、身心健康和幸福感等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无论是对于健康服务产业而言,还是对于中医药产业而言,经济发展都是重要的推动力。康养旅游产业与中医药的融合,需要良好的经济环境。在此环境下,消费者的消费倾向表现为随着其收入水平提高不断增加对于中医药康养旅游的需求,需求市场的扩大,则会刺激旅游业和健康服务产业产品的供应。康养旅游产业与中医药面对的市场需求重叠进一步加深,通过不断刺激二者之间的融合,使得中医药康养旅游得以较好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